郿坞
繁体
郿塢
注音
ㄇㄟˊ ㄨˋ
词语释义
东汉初平三年,董卓筑坞于郿,高厚七丈,与长安城相埒,号曰万岁坞,世称"郿坞"。坞中广聚珍宝,积谷为三十年储。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终老。"后卓败,坞毁(故址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北)。见《后汉书.董卓传》。后因用以借指奸佞藏财享乐终老之所。
词语解释
东汉 初平 三年, 董卓 筑坞于 郿 ,高厚七丈,与 长安 城相埒,号曰 万岁坞 ,世称“郿坞”。坞中广聚珍宝,积谷为三十年储。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终老。”后 卓 败,坞毁(故址在今 陕西省 眉县 东北)。见《后汉书·董卓传》。后因用以借指奸佞藏财享乐终老之所。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老苗》:“筑营 德胜堰 ,周围三四里,子女玉帛皆在焉,且以为 郿坞 之计。”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严嵩》:“ 郿坞 久营,兔窟多术,安能根连株拔,风翦霆灭。” 清 倪瑞璿 《阅<明史·马士英传>》诗:“金墉旧险崇朝弃, 郿坞 多藏一炬焚。”
引证解释
⒈ 后卓败,坞毁(故址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北)。
引东汉初平三年, 董卓筑坞于郿,高厚七丈,与长安城相埒,号曰万岁坞,世称“郿坞”。坞中广聚珍宝,积谷为三十年储。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终老。”
见《后汉书·董卓传》。后因用以借指奸佞藏财享乐终老之所。 明陶宗仪《辍耕录·老苗》:“筑营德胜堰,周围三四里,子女玉帛皆在焉,且以为郿坞之计。”
明田艺蘅《留青日札·严嵩》:“郿坞久营,兔窟多术,安能根连株拔,风翦霆灭。”
清倪瑞璿《阅<明史·马士英传>》诗:“金墉旧险崇朝弃, 郿坞多藏一炬焚。”
郿坞的国语词典
地名。在今陕西省郿县东北,渭水北岸,汉末董卓在此筑城堡,广聚珍宝,号称「万岁坞」。
郿坞的网络释义
郿坞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地名 。春秋周邑。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北。也作眉县
郿,右扶风县。——《说文》
王饯于郿。——《诗·大雅·崧高》
(2) 春秋鲁邑 。在今山东省东平县境
英文翻译
county in Shaanxi province
方言集汇
◎ 粤语:mei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i2 [台湾四县腔] mi2 [客英字典] mi2 [客语拼音字汇] mi2
◎ 潮州话:bhai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i2 [台湾四县腔] mi2 [客英字典] mi2 [客语拼音字汇] mi2
◎ 潮州话:bha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眉 | 武悲 | 明 | 脂B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脂B | mi | mii/m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