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巨埋儿

guō jù mái ér [ guo ju mai er]
繁体 郭巨埋兒
注音 ㄍㄨㄛ ㄐㄨˋ ㄇㄞˊ ㄦˊ

词语释义

埋儿奉母,又名“为母埋儿”、“郭巨埋儿”,为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此故事在东晋干宝所著《搜神记》、宋代《太平广记》、元代郭居敬的《二十四孝》、明代嘉靖时期的《彰德府志》等书中均有记载。

词语解释

  1. 《太平御览》卷四一一引 汉 刘向 《孝子图》:“ 郭巨 ……甚富。父没,分财二千万为两,分与两弟,己独取母供养……妻产男,虑养之则妨供养,乃令妻抱儿,欲掘地埋之。于土中得金一釜,上有铁券云:‘赐孝子 郭巨 。’ 巨 还宅主,宅主不敢受,遂以闻官,官以券题还 巨 ,遂得兼养儿。”后世因以“郭巨埋儿”为事亲至孝之典。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 老莱 娱亲’和‘ 郭巨 埋儿’两件事。”

引证解释

⒈ 后世因以“郭巨埋儿”为事亲至孝之典。

《太平御览》卷四一一引汉刘向《孝子图》:“郭巨 ……甚富。父没,分财二千万为两,分与两弟,己独取母供养……妻产男,虑养之则妨供养,乃令妻抱儿,欲掘地埋之。于土中得金一釜,上有铁券云:‘赐孝子郭巨。’ 巨还宅主,宅主不敢受,遂以闻官,官以券题还巨,遂得兼养儿。”
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 老莱娱亲’和‘ 郭巨埋儿’两件事。”

郭巨埋儿造句

鲁迅曾说,《二十四孝图》中最让他不解,乃至反感的就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
每当劳作空隙,养母把小喜子抱在怀里便开始讲起故事,讲得最多的是“二十四孝”的故事,什么王祥卧冰啦,郭巨埋儿啦,此外,还讲孔融让梨的故事。
然后,鲁迅历数“哭竹生笋”的可疑,“卧冰求鲤”的可怕,“老莱娱亲”的可笑和“郭巨埋儿”的可憎。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生了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不过,同样“郭巨埋儿”、“割股疗亲”等也早已被订上“愚孝”标签。
原本中一些违反科学理性、带有愚忠愚孝糟粕的故事,像给鲁迅以反感的“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的故事,均剔除未取。

汉字详情

guō [guo]
部首: 212
笔画: 10
五笔: YBB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DNL
四角: 074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邑,从“邑”,表示与城郭有关。本义: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2) 同本义。内城叫城,外城叫郭

郭,外城也。——《说文》

城外为之郭。——《管子·度地》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乐府诗集·木兰诗》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孟子·公孙丑下》

门闭,因逾郭而入。——《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3) 又如:郭围(外城边沿);郭术(城墙和道路);郭郛(外城)

(4) 泛指城市

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5) 又如:郭邑(城邑);郭外(城外)

(6) 通“廓”。外部,外周

又钱无轮郭文章,不便人用。——《后汉书·董卓传》

(7) 又如:轮郭(轮廓。物体的外周、边框)

(8) 春秋国名 。在今山东省北部

(9) 皮

津液充郭。——《素问·汤液醪醴论》

(10) 又如:津液充郭(津液使外皮充实、润泽)

(11) 通“椁”( guǒ)。古代棺材外面套的大棺

病甚,临卒,将无棺郭。——汉《楚相孙叔敖碑》

(12) 姓。如:郭申(后汉郭太、申屠蟠的并称);郭汾阳(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被封为汾阳王,世称郭汾阳)

动词

(1) 扩张;扩大 。如:郭胸(扩胸)

(2) 通“廓”( kuò)

(3) 开拓

鼓者,郭也。春分之音也。——《风俗通义·鼓》

(4) 空

夫胀者,皆在于脏腑之外,排脏腑而郭胸胁,胀皮肤,故命曰胀。——《灵枢·胀论》

英文翻译

outer part (of a city);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gwok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ok7 [客英字典] gok7 gwok7 [宝安腔] gok7 [台湾四县腔] gok7 [东莞腔] kok7 [陆丰腔] gok7 [梅县腔] gwok7 [客语拼音字汇] gog5 guog5
◎ 潮州话:guag4(kuak) 〈姓〉guêh4(kueh)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九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博鐸合入聲合口一等kuɑkkuak
[ju]
部首: 229
笔画: 4
五笔: AN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S
四角: 717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是“矩”的本字,象人持矩形。本义:画直角方形用的工具)

(2) 同本义。后作“矩”

巨,规巨也。——《说文》

是以君子有挈巨之道也。——《礼记·大学》

成功之术,必有巨矱。——《管子·宙合》

(3) 又如:巨矱(法度。同“矩矱”)

(4) 通“距”。距离

守为台城,以临羊黔,左右出巨,各二十尺。——《墨子》

(5) 姓

形容词

(1) 大;很大

巨,大也。——《小尔雅》

力士举巨囊。——《公羊传·哀公六年》

右巨指钩弦。——《仪礼·大射仪》

穹崖巨谷。——宋· 沈括《梦溪笔谈》

巨石岿然。

巨幅悬之。——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巨弹堕地。

劝输巨室。——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巨响(极大的响声);巨指(大指);巨港(大港);巨室(大厦,大屋;公卿大夫之家);巨蠹(喻祸国殃民的大奸)

(3) 多,数量大 。如:巨万(万万之数。形容数目很大);巨金(大批钱财;大锭银子);巨千(为数甚多)

(4) 粗;粗大;粗略 。如:巨屦(粗糙的鞋子)

(5) 高超、杰出 。如:巨川材(济世大才);巨手(高手,喻指杰出的人物);巨公(皇帝的特称;太师;大人师)

副词

(1) 通“讵”。岂,难道

沛公不先破关中兵,公巨能入乎?——《汉书·高帝纪》

(2) 又如:巨能(岂能)

(3) 最

言不尽于此,颇难悉载,故粗举其巨怪者。——曹植《辩道论》

英文翻译

large, great, enormous; chief

方言集汇

◎ 粤语:geo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i3 ki1 gi3 [东莞腔] ki1 [梅县腔] ki3 [陆丰腔] gi5 [海陆丰腔] gi1 gi3 ki1 ki3 [客语拼音字汇] gi4 ki1 [宝安腔] ki1 [台湾四县腔] gi1 gi3 ki1 k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其吕上聲開口三等giox/givvgʰĭo
mái,mán [mai,man]
部首: 334
笔画: 10
五笔: FJFG
仓颉: GWG
四角: 46115

详细解释

mái

动词

(1) (形声.从土,里声.字本作“薶”,甲骨文字形,象在坑中埋狗的形象,是向地神祭献的活动。本义:藏入土中)

(2) 同本义

祭器敝则埋之,龟筴敝则埋之,牲死则埋之。——《礼记·曲礼上》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杜甫《兵车行》

我死谁埋。——清· 袁枚《祭妹文》

毁其盆,悉埋于地。——龚自珍《病梅馆记》

(3) 又如:埋地雷;埋玉(比喻英才或美女之死);埋书(把盟书埋在地下。古代盟誓时的一种礼仪);埋狱(埋没在监狱屋基下的宝剑。比喻埋没人才)

(4) 古代特指简陋不依礼制而落葬。也泛指葬埋

葬不如礼曰埋。(如:按照)——《释名·释葬制》

(5) 又如:埋骨(人死而埋葬屍骨);埋匿(埋窆。掩埋尸体);埋堙(埋藏。掩埋尸体);埋魂(埋葬英魂);埋蛇(“埋蛇”为善行仁爱之典);埋掩(掩埋,埋葬)

(6) 藏,掩盖

狐埋之而狐搰之。——《国语·吴语》

(7) 又如:埋冤(含冤);埋情(昧心);埋忧(隐藏忧愁);埋身(埋名;隐居);埋匿(埋藏);埋翳(掩埋;掩盖);埋覆(掩蔽;覆盖)

(8) 低,低下去 。如:埋头顾影(形容矫饰者暗中窥察外界的反应);埋首(埋头)

形容词

(1) 犹暮或末 。如:埋年(方言。年老);埋暮(迟暮。喻年岁大)

(2) 另见 mán

mān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bury, secrete, conceal

方言集汇

◎ 粤语:maai4
◎ 客家话:[梅县腔] mai2 me.2 [东莞腔] mai2 [客英字典] mai2 me2 [海陆丰腔] mai2 [客语拼音字汇] mai2 [宝安腔] mai2 [沙头角腔] mai2 [台湾四县腔] mai2 [陆丰腔] mai3
◎ 潮州话:ma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四皆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皆皆開平聲開口二等mɐimrai/maei
ér [er]
部首: 209
笔画: 2
五笔: QTN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LU
四角: 220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 同本义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3)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4)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如:儿孙满堂;小儿;儿女夫妻(结发夫妻,从小的夫妻);儿女之情(指青年男女之间相爱的情感)

(5) 长辈对幼辈的称呼。亦用作轻蔑之称 。如:儿郎(将帅对士兵的称呼)

(6) 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儿,子也。——《广雅·释亲》

汤为儿守舍。——《汉书·张汤传》

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汉书·项藉传》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阿爷无大儿。——《乐府诗集·木兰诗》

(7) 又如:儿媳(即儿媳妇);儿子花(儿子的影子);儿曹(儿辈);儿息(子息)

(8) 男青年 。如:儿孩儿(男孩子);儿男(男孩,男子)

(9) 年轻人;青年 。如:健儿

(10) 我

(11) 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2) 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13) 又如:儿家(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你,称女子)

(14) 弟对兄的自称

乃以延宗为相国、 并州刺史,总 山西兵事。 谓曰∶“ 并州阿兄取,儿今去也。”——《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

形容词

(1) 雄性——多指牲畜 。如:儿猫(公猫)

(2) 自己的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宣和中士女观灯者赐酒。有夫妇并游,不获同进,其妇蒙赐,辄怀酒杯,谢词曰:“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证盟。”上赐之。——《月令广义》


(1) 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2) 多用作名词后缀 (1)∶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2)∶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3)∶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4)∶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3) 动词的后缀。如:玩儿;火儿

(4) 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英文翻译

son, child; KangXi radical 10

方言集汇

◎ 粤语:jan4
◎ 潮州话:r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如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njin/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