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曲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大将军营五部,校尉一人;部有曲,曲有军候一人。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睨部曲之进退,览将帅之变态。”《新唐书·李光弼传》:“甲夜,士持炬徐引,部曲重坚,贼不敢逼。”
借指军队。
《后汉书·董卓传》:“寻而 何进 及弟 苗 先所领部曲皆归於 卓 , 卓 又使 吕布 杀执金吾 丁原 而并其众, 卓 兵士大盛。”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清 黄遵宪 《聂将军歌》:“将军麾军方寸乱,将军部曲已云散。”
古代豪门大族的私人军队,带有人身依附性质。
《三国志·魏志·邓艾传》:“ 孙权 已没,大臣未附, 吴 名宗大族,皆有部曲。”《南史·张瓌传》:“ 瓌 宅中常有父时旧部曲数百。”《续资治通鉴·宋徽宗政和四年》:“遂命诸将传梃而誓曰:‘汝等同心尽力,有功者,奴婢部曲为良,庶人官之。’”
部属;部下。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今将军既有元舅之尊,二府并领劲兵,部曲将吏皆英俊之士,乐尽死力,事在掌握,天赞之时也。” 宋 张元干 《叶少蕴生朝》诗:“小试擒纵孰敢攖?部曲爱戴如父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当年宿将,久经战阵者尚不乏人,若择其威望素著者,使其统带旧部,协同进剿,准其部曲诸将以原官酌补新兵制之缺,新旧相閒,不能为变,而易於图功。”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大将军营五部,校尉一人;部有曲,曲有军候一人。
引《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睨部曲之进退,览将帅之变态。”
《新唐书·李光弼传》:“甲夜,士持炬徐引,部曲重坚,贼不敢逼。”
⒉ 借指军队。
引《后汉书·董卓传》:“寻而何进及弟苗先所领部曲皆归於卓,卓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而并其众, 卓兵士大盛。”
南朝宋鲍照《代东武吟》:“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清黄遵宪《聂将军歌》:“将军麾军方寸乱,将军部曲已云散。”
⒊ 古代豪门大族的私人军队,带有人身依附性质。
引《三国志·魏志·邓艾传》:“孙权已没,大臣未附, 吴名宗大族,皆有部曲。”
《南史·张瓌传》:“瓌宅中常有父时旧部曲数百。”
《续资治通鉴·宋徽宗政和四年》:“遂命诸将传梃而誓曰:‘汝等同心尽力,有功者,奴婢部曲为良,庶人官之。’”
⒋ 部属;部下。
引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今将军既有元舅之尊,二府并领劲兵,部曲将吏皆英俊之士,乐尽死力,事在掌握,天赞之时也。”
宋张元干《叶少蕴生朝》诗:“小试擒纵孰敢攖?部曲爱戴如父兄。”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当年宿将,久经战阵者尚不乏人,若择其威望素著者,使其统带旧部,协同进剿,准其部曲诸将以原官酌补新兵制之缺,新旧相閒,不能为变,而易於图功。”
部曲的国语词典
古代军队编制的单位。
部曲的网络释义
部曲
部曲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邑,(
)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汉地名。约在今甘肃省天水、清水、秦安、两当、礼县、徽县一带)(2) 同本义
部,天水狄部。——《说文》
(3) 古代军事编制单位,后泛指部队,军队
瑜为前部大督。——《三国志·周瑜传》
(4) 又如:部阵(队伍);部校(部队;泛称武官);部将(部下的武官;军中偏将)
(5) 中央行政官署。有时也称一般衙署、地方行政官署
还部白府君。——《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部费(向吏部行贿以便批准任职所用的钱);部尺(由工部制造的标准尺);部曹(旧指京师各部司官);部堂(清代各部尚书、侍郎称部堂。又各省总督多带兵部尚书衔者,也叫部堂);国防部;外交部;财政部
(7) 地区。古代监察或行政区域名
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汉书·尹翁归传》
(8) 部落
曾祖莫护跋, 魏初率其诸部入居 辽西。——《晋书》
(9) 分类,门类
名属教坊第一部。——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0) 又如:部索(分部搜索);部居(分门别类的排列);古籍分经、史子、集四部
(11) 部分 。如:上部;南部
(12) 单位 。如:编辑部;批发部
(13) 军队领导机构 。如: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师部
动词
(1) 统率
汉王部五诸侯兵。——《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部人(被统率的人);部握(统管,掌握);部率(统率)
(3) 安排,布置
部署诸将。——《汉书·高帝纪》。注:“分部而署置。”
(4) 又如:部索(部署搜索罪人)
(5) 管辖 。如:部县(所辖之县,属县);部领(统辖率领);部事(所属的事情)
量词
(1) 用于书籍、机器、电影等
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又如:一部书,两部机器,三部电影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u6 [梅县腔] pu5 [沙头角腔] pu5 [陆丰腔] pu1 [台湾四县腔] pu5 [东莞腔] pu5 [宝安腔] pu5 [客语拼音字汇] pu4 [客英字典] p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簿 | 裴古 | 並 | 模 | 上聲 | 麌 | 開口一等 | 模 | 遇 | box/buu | bʰu |
详细解释
qū
形容词
(1) 弯曲,不直
曲,象器曲受物之形。——《说文》
曲,折也。——《广雅·释诂一》
木曰曲直。——《书·洪范》
曲,不直也。——《玉篇》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
曲挺纵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以曲为美。——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之疏之曲。
(2) 又如:曲录(弯弯曲曲);曲律(曲吕。弯曲的样子);曲弯弯(像弓一样弯);曲蟮(蚯蚓);曲盖(古时仪杖用的曲柄华盖);曲兵(形体弯曲的兵器)
(3) 迂曲;婉转 。如:曲谕(婉转动人的教诲);曲止(婉转阻止);曲言(婉言);曲譬(婉转譬喻);曲子(指肠子);曲邃(曲折深邃);曲狭(迂曲狭窄);曲复(迂回曲折)
(4) 周遍;多方面;详尽 。如:曲止(委曲详尽);曲至(周到);曲防(遍设堤坊)
(5) 表敬之词 。如:曲延臣算(请求通融,延长我的寿命);曲延(谦称邀请你而使你受到委曲)
(6) 邪僻,不正派 。如:曲心矫肚(心地阴险,一肚子虚情假意);曲意(委曲己见以奉承他人);曲就(委曲成全);曲全(曲意保全)
(7) 细,细小 。如:曲惠(小惠);曲智(小智);曲胜(小胜);曲艺(医卜之类的小技艺)
(8) 假借为“局”。狭隘,拘泥
毋使人曲之。——《管子·侈靡》
名词
(1) 理屈;理亏
其言曲而中。——《易·系辞下》
曲在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曲在秦。
以负秦曲。
(2) 又如:曲挠(无罪而被枉屈);曲论(歪曲事实的议论;狡辩)
(3) 弯曲的地方,亦指幽深之处
在汾一曲。——《诗·魏风·汾沮洳》
汾之一曲。—— 明· 顾炎武《复庵记》
(4) 又如:河曲(河流弯曲的地方);曲阿(屋的曲角);曲房(内室,密室);曲屋(周旋曲屈的楼阁);曲隈(曲折隐蔽之处)
(5) 偏僻的处所;乡里 。如:曲士(乡曲之士);曲落(村庄);曲道(乡曲,乡里);曲辫子(乡愚)
(6) 小巷 。如:曲头(巷头;街头)
(7) 蚕箔,用苇或竹编制的养蚕的器具
勃以织曲薄为生。——《史记·周勃世家》
(8) 又如:曲簿(养蚕的器具)
动词
(1) 使弯曲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
弘曲躬而自卑。——《后汉书·郑弘传》
(2) 又如:曲匝(身体屈曲辗转);曲肱(弯着胳膊作枕头。比喻清贫而闲适的生活)
名词
(1) 酒母 。如:红曲;神曲;曲糊(粘浆状态的酒曲);大曲(酿造白酒用的一种曲);酒曲(酿酒用的曲)
(2) 泛指酒 。如:曲蘖(酒);曲王(指酒神);曲生(酒的别名)
(3) 另见
qǔ
名词
(1) 乐曲,歌曲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
曲终收拨。
五更转曲。——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3)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不复能终曲。——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4) 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一支曲可以单唱,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以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
量词
(1) 用于歌曲、乐曲。如:一曲清歌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iuk7 [沙头角腔] kiuk7 [梅县腔] kiuk7 kiut7 [台湾四县腔] kiuk7 [客语拼音字汇] kiug5 [东莞腔] kiuk7 [宝安腔] kiuk7 [海陆丰腔] kiuk7 [陆丰腔] kiuk7
◎ 潮州话:kêk4 kak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曲 | 丘玉 | 溪 | 燭 | 入聲 | 沃 | 開口三等 | 鍾 | 通 | khyuk/qivk | kʰĭw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