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族

bù zú [ bu zu]
注音 ㄅㄨˋ ㄗㄨ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部族 bùzú

(1) 居住的部落氏族

tribe

词语解释

  1. 氏族部落;与其他族类有别的某些人的共同体。

    《新五代史·杂传十一·冯暉》:“ 氐 羌 剽掠道路,商旅行必以兵。 暉 始至,则推以恩信,部族怀惠,止息侵夺。”《辽史·营卫志中》:“部落曰部,氏族曰族。 契丹 故俗,分地而居,合族而处。”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二章:“他以一个部族长老的身份,被 阿兴 扶上祭坛。”

引证解释

⒈ 氏族部落;与其他族类有别的某些人的共同体。 《新五代史·杂传十一·冯暉》:“氐羌剽掠道路,商旅行必以兵。

暉始至,则推以恩信,部族怀惠,止息侵夺。”
《辽史·营卫志中》:“部落曰部,氏族曰族。 契丹故俗,分地而居,合族而处。”
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二章:“他以一个部族长老的身份,被阿兴扶上祭坛。”

部族的国语词典

部落、氏族。

部族的网络释义

部族

  • 部族,民族共同体发展中的一种历史类型。指氏族和部落之后、民族以前的处于原始公社制、奴隶社会或奴隶社会向封建制过渡时期的民族共同体。
  • 部族的翻译

    英语: tribe, tribal
    法语: peuplade

    部族造句

    七芒军各蛮荒部族!吾,冥王曼提斯之族民!吾今日宣布,七芒帝国正式成立!汝等皆为帝国元勋,忠心不二,论功封赏!
    而灵感的来源甚是广泛,从简朴的游猎服装一直到传统部族服饰的精细图案。
    九月的一天,我睡眼朦胧地在伦敦地铁上,一份报纸抓住了我的眼球:参加部族客塞拉利昂项目。
    既然我儿既是天神下凡,便是天降麟儿,还望大家代为遮瞒,免得传扬出去,引来其他部族或是妖族觊觎!
    这些遗迹,这些景观不再仅仅属于基库尤部族、卢希亚部族或者马赛部族,而是肯尼亚的标志,全世界的财富。
    林枫的这个举动立刻引得入选者的热烈掌声回报,特别是入选的部族士兵和原潭州士兵甚至跪倒铭谢林枫。
    賨是秦汉时西南少数民族之一,其部族敬信鬼神,慕求长生。
    人鱼部族,珊瑚绿岛,几个打洞居所有型,几层入房漂亮好看。
    该遗址龙山文化创造者的族属应与著名的颛顼部族有密切的关系。
    古蜀国破后,蜀人停留在荥经俟机复国,各部族亦在荥经汇合,准备与秦人的决战。
    当鬣狗需要协调部族成员联合起来对抗狮子时,它们会发出一种名为“牛鸣”的叫声,听起来非常像牛叫的“哞哞”声。
    部族奋力征服自然,特别是征服冰雪严寒的勇敢精神。
    童贯、王厚等率兵进城,下令不得扰民滋事,城里城外张贴安民告示,一边招降四处青唐酋长、部族;一边修整城防,救治伤员。
    鸿庆十八年是一个多事之秋,年初北方颉利部族大量集结,有意南侵,朝廷派出彭老将军为帅,由太子风锦堂监军,带领十五万兵马镇守边关,主战场便在顺远城。
    共工氏是古史传说时期的著名部族之一,其事迹上及三皇,下至虞夏。
    一切行在世间的血肉也不过是安睡在其胸间的部族的一撮。
    各部族的酋长和渊嘉黎要求守城将军讲述谈德的行踪等情况,当天在城门外发生的每一个细节。
    在投诚的六镇旧部之中,宇文部算是极为落魄了,从昔日的义军中坚沦为如今的边缘部族。
    辛特兰的蛮锤部族对联盟来说是一个和平的势力,这意味著联盟的玩家无法和他们宣战。
    其间,我采访了离基桑加尼不太远的住在大森林里被称为“小人国”的矮人部族,后来,我又采访了被称为“大人国”的邻国卢旺达和布隆迪境内的胡图部族。

    汉字详情

    [bu]
    部首: 212
    笔画: 10
    五笔: UKB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RNL
    四角: 076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邑,( fǒu)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汉地名。约在今甘肃省天水、清水、秦安、两当、礼县、徽县一带)

    (2) 同本义

    部,天水狄部。——《说文》

    (3) 古代军事编制单位,后泛指部队,军队

    瑜为前部大督。——《三国志·周瑜传》

    (4) 又如:部阵(队伍);部校(部队;泛称武官);部将(部下的武官;军中偏将)

    (5) 中央行政官署。有时也称一般衙署、地方行政官署

    还部白府君。——《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部费(向吏部行贿以便批准任职所用的钱);部尺(由工部制造的标准尺);部曹(旧指京师各部司官);部堂(清代各部尚书、侍郎称部堂。又各省总督多带兵部尚书衔者,也叫部堂);国防部;外交部;财政部

    (7) 地区。古代监察或行政区域名

    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汉书·尹翁归传》

    (8) 部落

    曾祖莫护跋, 魏初率其诸部入居 辽西。——《晋书》

    (9) 分类,门类

    名属教坊第一部。——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0) 又如:部索(分部搜索);部居(分门别类的排列);古籍分经、史子、集四部

    (11) 部分 。如:上部;南部

    (12) 单位 。如:编辑部;批发部

    (13) 军队领导机构 。如: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师部

    动词

    (1) 统率

    汉王部五诸侯兵。——《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部人(被统率的人);部握(统管,掌握);部率(统率)

    (3) 安排,布置

    部署诸将。——《汉书·高帝纪》。注:“分部而署置。”

    (4) 又如:部索(部署搜索罪人)

    (5) 管辖 。如:部县(所辖之县,属县);部领(统辖率领);部事(所属的事情)

    量词

    (1) 用于书籍、机器、电影等

    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又如:一部书,两部机器,三部电影

    英文翻译

    part, division, se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bo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u6 [梅县腔] pu5 [沙头角腔] pu5 [陆丰腔] pu1 [台湾四县腔] pu5 [东莞腔] pu5 [宝安腔] pu5 [客语拼音字汇] pu4 [客英字典] p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簿裴古上聲開口一等box/buubʰu
    [zu]
    部首: 409
    笔画: 11
    五笔: YTT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SOOK
    四角: 0828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本义:箭头)

    (2) 同本义

    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说文》。

    (3) 家族,氏族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书·尧典》。陆德明释文:“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凡九族。”

    (4) 又如:大族(人口多、分支繁的家族);族氏(宗族姓氏);族正(清时聚族而居的地方;挑选族中地位名望最高的人主持和裁决本族事务,名为“族正”)

    (5) 姓氏,表明家族、宗族系统的称号

    亡秦族矣。—— 汉· 贾谊《过秦论》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收:聚,团结)——宋· 王安石《伤仲永》

    繁衍之族。——清· 洪亮吉《治平篇》

    (6) 又如:族地(一姓一族的土地);族姓(同姓的亲族;家族姓氏;世族大姓)

    (7) 民族 。如:汉族;回族;维吾尔族

    (8) 古代百家为一族

    四闾为族,使之相葬。——《周礼》。郑玄注:“闾,二十五家;族,百家。”

    (9) 又如:族长

    (10) 品类,种类

    士大夫之族。——唐· 韩愈《师说》

    莫不族布。——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11) 动植物分类学中相当于亚群或子群,或在此之下,但经常次于亚科的单位;亦指不按分类学的自然群 。如:猫族;玫瑰族

    (12) 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庄子·养生主》

    动词

    (1) 灭族。把 家族成员全部处死

    族秦者, 秦也,非天下也。—— 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如:族诛(族灭。一人犯罪,整个家族、亲属被诛灭)

    (3) 丛聚

    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庄子》

    (4) 又如:族生(丛生);族居(群居;聚居);族云(凝聚的云气)

    形容词

    (1) 众多

    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韩非子·喻老》

    (2) 又如:族庖(众庖。指一般的厨师)

    英文翻译

    a family clan, ethnic group, tribe

    方言集汇

    ◎ 粤语:zuk6
    ◎ 客家话:[东莞腔] cuk8 [陆丰腔] cuk8 [梅县腔] cuk8 [宝安腔] cuk8 [客英字典] cuk8 [台湾四县腔] cuk8 [客语拼音字汇] cug6 [海陆丰腔] cuk8 [沙头角腔] cu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昨木屋一入聲開口一等dzʰukzuk/dz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