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鲁

zōu lǔ [ zou lu]
繁体 鄒魯
注音 ㄗㄡ ㄌㄨˇ

词语释义

1.邹,孟子故乡;鲁,孔子故乡。后因以“邹鲁”指文化昌盛之地,礼义之邦。 2.借指孔孟。 3.邹国、鲁国的并称。

词语解释

  1. 邹国 、 鲁国 的并称。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里为冠盖,门成 邹 鲁 。” 唐 杨炯 《益州新都县学碑》:“国成 陶 唐 ,家成 邹 鲁 。”

  2. 邹 , 孟子 故乡; 鲁 , 孔子 故乡。后因以“邹鲁”指文化昌盛之地,礼义之邦。

    清 钱谦益 《河南河南府永宁县知县孙志元授文林郎制》:“具官某服 邹 鲁 之遗教,作 江 汉 之名儒。”

  3. 借指 孔 孟 。

引证解释

⒈ 邹国、鲁国的并称。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里为冠盖,门成邹鲁。”
唐杨炯《益州新都县学碑》:“国成陶唐,家成邹鲁。”

⒉ 邹,孟子故乡; 鲁,孔子故乡。后因以“邹鲁”指文化昌盛之地,礼义之邦。

清钱谦益《河南河南府永宁县知县孙志元授文林郎制》:“具官某服邹鲁之遗教,作江汉之名儒。”

⒊ 借指孔孟。

邹鲁的国语词典

孔子为鲁人,孟子为邹人,故称文教鼎盛的地方为「邹鲁」。

邹鲁的网络释义

邹鲁 (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

  • 邹鲁(1885—1954),原名邹澄生,广东省大埔县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
  • 1908年,邹鲁与朱执信策划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武昌起义后,邹鲁与朱执信、陈炯明、胡汉民于广州起义。1914年,孙中山反袁,组织中华革命党,创办《民国杂志》,邹鲁任民国杂志之编辑进行反袁世凯斗争,并撰写《袁世凯之对内政策》等文章。1922年,陈炯明背叛孙中山,邹鲁等人任总统特派员,准备计划讨陈。1923年,孙中山电胡汉民、邹鲁等五人暂行总统府职权,邹鲁出任财政厅长,其间被誉为理财总舵手。
  • 1924年,邹鲁任国立广东大学(现中山大学)首任校长。同年,邹鲁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央执委委员、青年部长、常委。1925年11月,参与发起西山会议,后在国民党二大会议上被开除。
  • 1927年,蒋介石进行清党,邹鲁退出政坛、出游欧美,撰写《中国国民党党史》。1929年,中国军阀割据,邹鲁自日本归国。
  • 1930年,邹鲁回到广州,张学良支持蒋介石,出兵入京调解军阀间的矛论。日本特务土肥原贤二借机拉拢邹鲁,反遭到邹鲁驳斥。1946年,任监察委员。
  • 1949年,参加广州召开之非常会议,离开大陆,经香港到达台湾。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著《中国国民党党史》、《回顾录》、《教育与和平》、《邹鲁文集》、《邹鲁文存》。1954年在台湾病逝。
  • 邹鲁 (文化字词汉语词语)

  • 1.邹国、鲁国的并称。 2.邹,孟子故乡;鲁,孔子故乡。后因以“邹鲁”指文化昌盛之地,礼义之邦。 3.借指孔孟。
  • 邹鲁造句

    在从“蛮荒瘴疠之地”向“海滨邹鲁”转变的过程中,唐、五代福建士子为福建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
    莆田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誉,文风日炽,书风盈巷,历史上有过科甲相望、簪缨世族的盛况,当代也是英才辈出。
    诚意正心,阐邹鲁之实学;主敬穷理,绍濂洛之真传。
    在岛上还没有其他人出现的时候缙绅先生春秋时邹鲁之士别称。
    你想一想就明白,邹鲁亲手创办的中大石牌新校区占地一万两千多亩,还不包括林场在内,基建费用达六七百万元,这在当时是很大的数字。
    邹鲁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筹备建设中大石牌永久校址。
    到广州后,邹鲁带着他面谒陈炯明。
    行走在揭阳旧城的街道巷陌,仿佛穿越八百余年人文时空,尽览海滨邹鲁、文物之邦的流韵风采。

    汉字详情

    zōu [zou]
    部首: 212
    笔画: 7
    五笔: QVB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SNL
    四角: 27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国名 。春秋时叫“邾国”,又称“邾娄国”。战国时,鲁穆公将其改称为“邹国”。汉置邹县,属鲁国,在今山东省。唐为邹县,历代因之,明清时皆属兖州府

    邹,鲁县古 邾国,帝 颛顼之后所封。——《说文》。 朱按, 曹姓。 邹者,邾娄之合音,战国时 穆公改号 邾娄为邹,后为 楚所灭,若今 济南府邹平县之 邹。

    邹人与 楚人战。——《孟子·梁惠王上》

    (2) 又

    邹敌 楚战。

    (3) 通“驺” 。如:邹虞(兽名;乐名;古代为帝王掌鸟兽的官)

    (4) 姓

    邹忌讽 齐王纳谏。(邹忌,齐国人,善鼓琴,有辩才。曾为齐相,封成侯。讽:用含蓄的话劝告或讽喻。纳:采纳,接受。谏:对君主,尊长进行劝告。)——《战国策·齐策》

    邹君 海滨。(邹海滨先生。邹鲁,字海滨。他早期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后来反对三大政策,成为西山会议派的领袖。君,表示尊称。)—— 孙文《序》

    (5) 又如:邹马(汉邹阳和司马相如并称);邹子(指战国齐人邹衍)

    形容词

    (1) 小;狭小的

    邹,狭小之言也。——《释名》

    (2) 又如:邹查(小语声,悄悄话);邹搜(气势不开阔)

    (3) 货物质量低劣的

    今人言物之不佳或薄小者曰邹。——《直语补正》

    英文翻译

    name of an ancient stat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zau1

    宋本广韵

    [lu]
    部首: 810
    笔画: 12
    五笔: QGJ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NWMA
    四角: 2760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甲骨文从鱼,从口,“口”象器形。整个字形象鱼在器皿之中。本义:鱼味美,嘉)

    (2) 同本义

    (古鲁字)从曰,不从白,彝器每言“鲁休”,“纯鲁”,阮氏元云:“鲁本义盖为嘉,从鲁入口,嘉美也。”—— 林义光《文源》

    (3) 迟钝,愚钝

    参也鲁。——《论语》

    鲁人以为敏。——《左传》

    容居,鲁人也。——《礼记·檀弓》

    (4) 又如:鲁拙(笨拙);鲁人(鲁钝的人,愚钝的人)

    (5) 莽撞,粗野 。如:粗鲁(粗暴鲁莽)

    英文翻译

    foolish, stupid, rash; vulgar

    方言集汇

    ◎ 粤语:lou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