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险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遇到危险。
三国 魏 邯郸淳 《后汉鸿胪陈君碑》:“遭险龙潜,抗志浮云。”
引证解释
⒈ 遇到危险。
引三国魏邯郸淳《后汉鸿胪陈君碑》:“遭险龙潜,抗志浮云。”
遭险的网络释义
遭险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曹声。本义:遇见,碰到)(2) 同本义(多指碰到不幸的事)
遭,遇也。——《说文》
遭先生于道。——《礼记·曲礼》。疏:“逢也。”
未既龀而遭之。——《国语·郑语》。注:“遇也。”
遭圣则兴。——《史记·孝武纪》
故遭罹而嬴缩。——班固《幽通赋》
晏子出,遭之途。——《史记·管晏列传》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遭伤(遇死;被害);遭变(遇到变故);遭坏(遇到山崖或墙壁等的崩塌);遭险(遇到危险)
(4) 受到;遭受
轩凡四遭火。——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遭风雨霜露。——清· 洪亮吉《治平篇》
遭水旱疾疫。
猛虎凭其威,往往遭急缚。——杜甫《遣兴》
(5) 又如:遭声气(遭受舆论谴责);遭愆(遭殃;倒霉);遭了毒手;遭诛(被杀);遭谗(受到谗害);遭谤(受到诽谤)
名词
际遇,人生中的好运或坏运气
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唐· 柳宗元文
遭遁;遭随(遭命和随命的合称)
量词
(1) 次,回
虚绕千万遭。——孟郊《寒地百姓吟》
(2) 又如:遭把(一两次;个把次);在这么多人面前讲话,我还是头一遭
(3) 一圈,一场
何不着他委纸领状送去走一遭,不致失误!——《水浒传》
(4) 又如:多绕几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o1 zau1 [台湾四县腔] zo1 zau1 [沙头角腔] zau1 [陆丰腔] zau1 [宝安腔] zau1 [客英字典] zau1 [梅县腔] zau1 [东莞腔] zau1 [客语拼音字汇] zau1 zo1
◎ 潮州话:za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糟 | 作曹 | 精 | 豪 | 平聲 | 豪 | 開口一等 | 效 | 豪 | tsɑu | cau/zau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阜,佥(
)声。从“阜”,与地势有关。本义:地势高低悬殊,难以通过)(2) 同本义
险,阻难也。——《说文》
军旅思险。——《礼记·少仪》
毕力平险。——《列子·汤问》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左传·成公二年》
地险,山川丘陵也。——《易·坎》
险以远。——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常石险远。
(3) 又如:险瘠(艰险贫瘠);险易(艰险与平坦之地);险戏(艰险)
(4) 地势险峻、危险
不登险峰,不识天地的辽阔。——碧野《富春江畔》
巴、 蜀道险, 秦之迁人皆居蜀。——《史记·项羽本纪》
(5) 又如:险要;险峰;险特(高峻挺立);险坂(陡峭的山坡);险栈(险峻的栈道)
(6) 地势不平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左传·成公二年》
(7) 又如:履险如夷(夷:平;险:不平)
(8) 邪恶
以险徼幸者,其求无厌,偏重必离。——《左传》
(9) 又如:险诐(邪佞不正);险谲(邪恶奸诈);险巧(奸邪巧诈)
(10) 艰难;困难
安利者常乐易,危害者常忧险。——《荀子·荣辱》
(11) 奇特,怪异
显县帛十匹,约曰:“险衣来者以赏之。”——《南史·周弘正传》
(12) 又如:险衣(奇异的服装);险妆(怪异的妆扮)
(13) 阴险,难以揣测
性险妒容媚,自始至卒,潜害 袁夫人等甚众。——《三国志·吴志》
心计险极。——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4) 又如:险怪(险恶怪诞);险汙(险诈恶浊);险谒(不正当的请托);险奸
(15) 危险
至险绝处。——《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涉险而不伤。——宋· 苏轼《教战守》
(16) 又如:险段(危险的地段);险束(危险狭窄);险危(危险)
名词
(1) 要隘,险要的地带
入险而脱。——《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山溪之险。——《孟子·公孙丑下》
国险而民附。——《三国志·诸葛亮传》
益州险塞。
险易远近。——《资治通鉴·唐纪》
险战之法,一车当兵卒四十人,四十人当一车。——《六韬·均兵》
(2) 又如:天险;山险;探险;凭险;无险可守;险战(险要之地的战斗)
(3) 道路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礼记·中庸》。郑玄注:“险谓倾危之道”
(4) 防御工事
王公设险以守其国。——《易·坎》
(5) 又如:天险(天然的防御屏障)
副词
(1) 几乎 。如:险遭不幸;险些死了
(2) 差一点
险把哥儿头打破了,如今扎着绢子还没好。——《续金瓶梅》
(3) 又如:险不(差一点);险些掉进河里;险些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