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际不偶

zāo jì bù ǒu [zao ji bu ou]
繁体 遭際不偶
注音 ㄗㄠ ㄐ一ˋ ㄅㄨˋ ㄡ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谓不遇合时机。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三回:“原来他因为自己辛苦一生,遭际不偶,此番回家,早打了个再不出山的主意。”

成语用法

遭际不偶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引证解释

⒈ 同“遭逢不偶”。

《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原来他因为自己辛苦一生,遭际不偶,此番回家早打了个再不出山的主意。”

遭际不偶的网络释义

遭际不偶

  • 遭际不偶( zāo jì bù ǒu):指不遇合时机。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三回。
  • 汉字详情

    zāo [zao]
    部首: 306
    笔画: 14
    五笔: GMAP
    五行:
    仓颉: YTWA
    四角: 353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曹声。本义:遇见,碰到)

    (2) 同本义(多指碰到不幸的事)

    遭,遇也。——《说文》

    遭先生于道。——《礼记·曲礼》。疏:“逢也。”

    未既龀而遭之。——《国语·郑语》。注:“遇也。”

    遭圣则兴。——《史记·孝武纪》

    故遭罹而嬴缩。——班固《幽通赋》

    晏子出,遭之途。——《史记·管晏列传》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遭伤(遇死;被害);遭变(遇到变故);遭坏(遇到山崖或墙壁等的崩塌);遭险(遇到危险)

    (4) 受到;遭受

    轩凡四遭火。——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遭风雨霜露。——清· 洪亮吉《治平篇》

    遭水旱疾疫。

    猛虎凭其威,往往遭急缚。——杜甫《遣兴》

    (5) 又如:遭声气(遭受舆论谴责);遭愆(遭殃;倒霉);遭了毒手;遭诛(被杀);遭谗(受到谗害);遭谤(受到诽谤)

    名词

    际遇,人生中的好运或坏运气

    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唐· 柳宗元文

    遭遁;遭随(遭命和随命的合称)

    量词

    (1) 次,回

    虚绕千万遭。——孟郊《寒地百姓吟》

    (2) 又如:遭把(一两次;个把次);在这么多人面前讲话,我还是头一遭

    (3) 一圈,一场

    何不着他委纸领状送去走一遭,不致失误!——《水浒传》

    (4) 又如:多绕几遭

    英文翻译

    come across, meet with, encounter

    方言集汇

    ◎ 粤语:zou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o1 zau1 [台湾四县腔] zo1 zau1 [沙头角腔] zau1 [陆丰腔] zau1 [宝安腔] zau1 [客英字典] zau1 [梅县腔] zau1 [东莞腔] zau1 [客语拼音字汇] zau1 zo1
    ◎ 潮州话:z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作曹平聲開口一等tsɑucau/zau
    [ji]
    部首: 212
    笔画: 7
    五笔: BFI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LMMF
    四角: 7129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 ),祭声。本义:两墙相合之缝)

    (2) 同本义

    际,壁会也。——《说文》。段玉裁注:两墙相合之缝也。

    (3) 泛指合缝的地方;缝隙

    凿棺际而安之。——南朝 梁· 江淹《铜剑赞》

    覆盖周密无际。——《后汉书·张衡传》

    (4) 边缘

    东南大海际。——宋· 沈括《梦溪笔谈》

    横无际涯。——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川原无际。——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岩际;水际;无边无际;边际;天际;九天之际;一望无际;分际;漫无边际

    (6) 时候;时机

    败军之际。——诸葛亮《出师表》

    去就之际。——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革灭之际。——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天宝之际。—— 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会议召开之际;兴利除害之际;受任于败军之际;实生此际

    (8) 中间,彼此之间

    利害之际。——宋· 苏轼《教战守》

    (9) 又如:国际;校际;省际;星际;脑际;胸际

    (10) 旁边;近旁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宋之问《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11) 其时;适逢…的时候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綦母潜《春泛若耶溪》

    (12) 又如:际此盛会

    动词

    (1) 交会;会合

    无往不复,天地际也。——《易·泰》

    (2) 适逢;恰遇

    良辅超拔于际会。——《论衡·偶会》

    昔张士逊亦以旧学际遇,用太傅致仕。——《宋史·何执中传》

    豪杰相逢鱼得水,英雄际会弟投兄。——《水浒传》

    (3) 又如:遭际;际遇(幸遇;适逢);际会(遭遇;遇会;会合);际会风云(喻好的际遇);际逢(遇到)

    (4) 达到;连接

    高不可际,深不可测。——《淮南子·原道》

    (5) 靠近或沿着

    北山陡起,下与河际。——《徐霞客游记·游龙门记》

    (6) 又如:际海;际水;际晓(犹黎明)

    英文翻译

    border, boundary, juncture

    方言集汇

    ◎ 粤语:zai3
    ◎ 潮州话:zi3

    宋本广韵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ǒu [ou]
    部首: 221
    笔画: 11
    五笔: WJM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WLB
    四角: 26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禺声。禺,通常读 ,又音 ǒu。本义:仿人形制成的木偶)

    (2) 同本义

    偶,相人也。——《说文》。按,相人者,像人也。一名俑。

    鲁以偶人,而 孔子叹。——《淮南子·缪称》

    见偶人与偶人相与语。——《史记·孟尝君列传》

    (3) 又如:头偶;偶戏(木偶戏)

    (4) 伙伴;同伴;与人共处

    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史记·黥布列传》

    (5) 又如:偶行(结伴同行);偶攻(结伙攻击);偶耕(两人并耕);偶影(与影为偶,形容孤独);偶寝(同睡)

    (6) 对偶 。如:偶句(对偶的句子);偶对(指诗文的对偶);偶辞(对偶的词语);偶俪(骈体;对偶);偶属(连缀句子使成对偶);偶章(指偶句形式为主的诗章);偶倡(可以比并的歌词)

    (7) ∶偶方(中药方剂名称,七方之一。指药味合于双数或两味药合成的方剂。亦指两方相合而成的复方)

    动词

    (1) 配合

    汝明勗偶王,在亶,乘兹大命。——《书·君奭》

    (2) 匹对;配偶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偶,动词。与…为配偶,这里作“嫁”字解释。)——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良偶;丧偶;偶成(配成婚姻);偶配(结成配偶);偶婚(即对偶婚)

    (4) 迎合;投合;适应 。如:偶世(投合时世);偶俗(迎合世俗);偶时(适应时势);偶变投隙(投机取巧)

    (5) 假借为“遇”。遇合,得到赏识

    然士亦有遇合,贤者多如此二子,不得尽意,岂可胜道哉!——《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赞》

    形容词

    通“耦”。双数。与“奇”相对 。如:奇偶检查;偶年(逢双的年纪)

    副词

    (1) 相对

    偶视也先俯。——《荀子·脩身》

    有敢偶言《诗》《书》者弃市。——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2) 又如:偶视(相对而视);偶坐(相对而坐;同坐;陪坐);偶言(相聚议论)

    (3) 偶然;偶尔

    偶命厨者。——清· 周容《芋老人传》

    偶陈戏乐。——清· 张廷玉《明史》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偶兴(偶然产生的意趣);偶一(偶或;偶然);偶成(偶然成功);偶发(偶然发生);偶题(偶然而题)

    英文翻译

    accidentally, coincidently; an idol

    方言集汇

    ◎ 粤语:ngau5
    ◎ 客家话:[梅县腔] ngeu3 [台湾四县腔] ngieu3 ngeu3 [客语拼音字汇] ngiau3 ngieu3 [东莞腔] ngeu3 [客英字典] ngieu3 ngiau3 [宝安腔] ngiu3 [海陆丰腔] ngieu3 ngeu3 [陆丰腔] nge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五口上聲開口一等ngux/ngovŋə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