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遗老
(1) 指改朝换代后仍忠于前一朝代的老年人
(2) 指经历世变的老人
词语解释
指年老历练之人。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论》:“吾适 丰 沛 ,问其遗老,观故 萧 、 曹 、 樊噲 、 滕公 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 唐 柳宗元 《贺诛淄青逆贼李师道状》:“遂使垂白遗老,再逢大宝之安。” 清 孙枝蔚 《客金陵一月将归维扬留别周雪客兼怀尊公栎园先生》诗:“座客皆遗老,德器比瑚璉。”
指前朝老人或旧臣。
《吕氏春秋·慎大》:“ 武王 乃恐惧太息流涕,命 周公 旦 进 殷 之遗老,而问 殷 之亡故。”《晋书·徐广传》:“君为 宋 朝佐命,吾乃 晋 室遗老,忧喜之事固不同时。”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徐丹厓明文远》:“ 戴良 係 元 代遗老, 王猷定 係国朝人。”
指先帝旧臣。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四》:“故追先父之志,録遗老之策。” 晋 陆机 《辨亡论上》:“ 武烈 既没, 长沙 桓王 ,逸才命世,弱冠秀发,招揽遗老,与之述业。”《北史·周惠达冯景等传论》:“歷事二帝,三十餘年,虽废黜当时,终称遗老。”
指改朝换代后仍然效忠前朝的老年人。
《北齐书·王琳传》:“故 典午 将灭, 徐广 为 晋 家遗老; 当涂 已谢, 马孚 称 魏 室忠臣。”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九:“ 顾亭林 、 王船山 ,皆 明 之遗老而卒於 清 朝。” 鲁迅 《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关于三藏取经记等》:“例如我们 民国 已至十五年了,而遗老们所刻的书,‘仪’字还‘敬缺末笔’。”
犹言延年却老。
汉 傅毅 《舞赋》:“娱神遗老,永年之术,优哉游哉,聊以永日。” 晋 陆云 《陆题》诗:“躑躅山阿,玩此芳草,愿餐其颖,庶以遗老。” 唐 岑参 《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诗:“此地可遗老,劝君来考槃。”
引证解释
⒈ 指年老历练之人。
引《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论》:“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噲、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
唐柳宗元《贺诛淄青逆贼李师道状》:“遂使垂白遗老,再逢大宝之安。”
清孙枝蔚《客金陵一月将归维扬留别周雪客兼怀尊公栎园先生》诗:“座客皆遗老,德器比瑚璉。”
⒉ 指前朝老人或旧臣。
引《吕氏春秋·慎大》:“武王乃恐惧太息流涕,命周公旦进殷之遗老,而问殷之亡故。”
《晋书·徐广传》:“君为宋朝佐命,吾乃晋室遗老,忧喜之事固不同时。”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斠书·徐丹厓明文远》:“戴良係元代遗老, 王猷定係国朝人。”
⒊ 指先帝旧臣。
引汉荀悦《汉纪·成帝纪四》:“故追先父之志,録遗老之策。”
晋陆机《辨亡论上》:“武烈既没, 长沙桓王,逸才命世,弱冠秀发,招揽遗老,与之述业。”
《北史·周惠达冯景等传论》:“歷事二帝,三十餘年,虽废黜当时,终称遗老。”
⒋ 指改朝换代后仍然效忠前朝的老年人。
引《北齐书·王琳传》:“故典午将灭, 徐广为晋家遗老; 当涂已谢, 马孚称魏室忠臣。”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九:“顾亭林、王船山,皆明之遗老而卒於清朝。”
鲁迅《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关于三藏取经记等》:“例如我们民国已至十五年了,而遗老们所刻的书,‘仪’字还‘敬缺末笔’。”
⒌ 犹言延年却老。
引汉傅毅《舞赋》:“娱神遗老,永年之术,优哉游哉,聊以永日。”
晋陆云《陆题》诗:“躑躅山阿,玩此芳草,愿餐其颖,庶以遗老。”
唐岑参《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诗:“此地可遗老,劝君来考槃。”
遗老的国语词典
更历世事的野老。
遗老的网络释义
遗老
反义词
遗老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wèi
动词
(1) 给予;馈赠
相遗以水。——《韩非子·五蠹》
欲厚遗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置币遗单于。——《汉书·李广苏建传》
裘葛之遗。——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 又如:遗贼(给予戕害;遭害);遗赂(赠送财物);遗劳(馈赠;犒劳);遗酌(济助);遗送(赠送);遗金(赠送金钱)
(3) 送交;交付
遗赵王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遗魏王及公子书。——《史记·魏公子列传》
遗权书曰。——《资治通鉴》
以书遗操。
(4) 又如:遗书(投书;寄信);遗使(遣使);遗秉(发放粮食);遗大(赋予重大任务)
(5) 输送
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无返!”——《商召书》
(6) 加给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诗·邶风》
(7) 另见
yí
动词
(1) (形声。从辵(
),贵声。本义:遗失)(2) 同本义
遗,亡也。——《说文》
遗,离也。——《释言》
不遐遗。——《易·泰》
君惟不遗德刑。——《左伟·成公十六年》。注:“失也。”
得人遗契者。——《列子·说符》。注:“弃也。”
亡矢遗镞。——汉· 贾谊《过秦论》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后汉书·列女传》
小学而大遗。——唐· 韩愈《师说》
行若遗。——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3) 又如:遗簪坠屡(失落的簪和鞋。比喻旧有的东西);遗佚(散失亡佚);遗逸(指散失之物);遗宝(遗落的宝物);遗简(失散的书籍)
(4) 遗漏,因疏忽而漏掉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
(5) 又如:遗珠弃璧(喻遗弃俊才);遗才(有才能而未被发现或重用的人);遗贤(受埋没而不为世所知的贤人)
(6) 遗弃;舍弃
故旧不遗。——《论语·泰伯》
必遗乎今。——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7) 又如:遗世(抛弃世事,避世);遗荣(放弃荣华富贵,辞官归隐)
(8) 不自主地排泄
朔尝醉入殿中,小遗殿上。——《汉书》
(9) 又如:遗溺(遗尿。不自由的排尿);遗精;遗溲(小便失禁)
(10) 残存。留下
地有遗利,民有余力。——汉· 晁错《论贵粟疏》
(11) 又如:遗孽(残留下来的坏人);遗噍(残存未死的人);遗黎(亡国或改朝换代后不事新朝的人民)
(12) 缺失 。如:遗火(失火);遗计(失计,失策);遗策(失策,失算)遗逸(缺失);遗算(失算,失策);遗筹(失策,失算);遗兆(失算);遗帙(残缺的书套);遗计(失策);遗紊(失误而紊乱)
(13) 遗忘
三日遗忘。——《汉书·刑法志》。注:“忽忘也。”
审毫厘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史记》
(14) 又如:遗失(遗忘;忘记);遗倦(忘记疲倦)
(15) 遗留
因遗策。——汉· 贾谊《过秦论》
访其遗踪。——宋· 苏轼《石钟山记》
忠烈遗骸。——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16) 又如:遗安(指隐居田园,淡泊自守,不以官禄遗留子孙,而遗之以德行);遗下(留下);遗讥(让后人讥笑)
(17) 专指死人留下的 。如:遗光(遗留的德泽);遗表(大臣临死前写给皇帝的奏章);遗芳(死后留传的美好名声)
(18) 离开,脱离 。如:遗体(身体为父母所生,故称自己身体为父母的“遗体”);遗世(脱超尘世;避世隐居)
(19) 堕,落下;下垂
目眇眇而遗泣。——《楚辞》
(20) 又如:遗英(落花);遗粒(遗落的谷粒);遗坠(掉落)
(21) 废止 。如:遗寺(废旧的佛寺);遗块(废弃的土块);遗壤(荒废的土地)
名词
(1) 遗失之物
高祖取 楚如拾遗。——《汉书》
道不拾遗。——《史记·商君列传》
(2) 姓
(3)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