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画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1.指残存之字。 宋 王十朋 《次韵梁尉秦碑古风》:“我虽过 秦 爱遗画, 南山 入望频支颐。”
引证解释
⒈ 指残存之字。
引宋王十朋《次韵梁尉秦碑古风》:“我虽过秦爱遗画, 南山入望频支颐。”
⒉ 指前人遗留之画。
引唐皮日休《初夏游楞伽精舍》诗:“遗画龙奴狞,残香虫篆薄。”
清龚炜《巢林笔谈·外曾祖葛芝山之死》:“五知徐太史题公遗画诗,有云‘寄语挥毫贵公子,櫜弓卧鼓百年餘。’”
遗画的网络释义
遗画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wèi
动词
(1) 给予;馈赠
相遗以水。——《韩非子·五蠹》
欲厚遗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置币遗单于。——《汉书·李广苏建传》
裘葛之遗。——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 又如:遗贼(给予戕害;遭害);遗赂(赠送财物);遗劳(馈赠;犒劳);遗酌(济助);遗送(赠送);遗金(赠送金钱)
(3) 送交;交付
遗赵王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遗魏王及公子书。——《史记·魏公子列传》
遗权书曰。——《资治通鉴》
以书遗操。
(4) 又如:遗书(投书;寄信);遗使(遣使);遗秉(发放粮食);遗大(赋予重大任务)
(5) 输送
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无返!”——《商召书》
(6) 加给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诗·邶风》
(7) 另见
yí
动词
(1) (形声。从辵(
),贵声。本义:遗失)(2) 同本义
遗,亡也。——《说文》
遗,离也。——《释言》
不遐遗。——《易·泰》
君惟不遗德刑。——《左伟·成公十六年》。注:“失也。”
得人遗契者。——《列子·说符》。注:“弃也。”
亡矢遗镞。——汉· 贾谊《过秦论》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后汉书·列女传》
小学而大遗。——唐· 韩愈《师说》
行若遗。——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3) 又如:遗簪坠屡(失落的簪和鞋。比喻旧有的东西);遗佚(散失亡佚);遗逸(指散失之物);遗宝(遗落的宝物);遗简(失散的书籍)
(4) 遗漏,因疏忽而漏掉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
(5) 又如:遗珠弃璧(喻遗弃俊才);遗才(有才能而未被发现或重用的人);遗贤(受埋没而不为世所知的贤人)
(6) 遗弃;舍弃
故旧不遗。——《论语·泰伯》
必遗乎今。——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7) 又如:遗世(抛弃世事,避世);遗荣(放弃荣华富贵,辞官归隐)
(8) 不自主地排泄
朔尝醉入殿中,小遗殿上。——《汉书》
(9) 又如:遗溺(遗尿。不自由的排尿);遗精;遗溲(小便失禁)
(10) 残存。留下
地有遗利,民有余力。——汉· 晁错《论贵粟疏》
(11) 又如:遗孽(残留下来的坏人);遗噍(残存未死的人);遗黎(亡国或改朝换代后不事新朝的人民)
(12) 缺失 。如:遗火(失火);遗计(失计,失策);遗策(失策,失算)遗逸(缺失);遗算(失算,失策);遗筹(失策,失算);遗兆(失算);遗帙(残缺的书套);遗计(失策);遗紊(失误而紊乱)
(13) 遗忘
三日遗忘。——《汉书·刑法志》。注:“忽忘也。”
审毫厘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史记》
(14) 又如:遗失(遗忘;忘记);遗倦(忘记疲倦)
(15) 遗留
因遗策。——汉· 贾谊《过秦论》
访其遗踪。——宋· 苏轼《石钟山记》
忠烈遗骸。——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16) 又如:遗安(指隐居田园,淡泊自守,不以官禄遗留子孙,而遗之以德行);遗下(留下);遗讥(让后人讥笑)
(17) 专指死人留下的 。如:遗光(遗留的德泽);遗表(大臣临死前写给皇帝的奏章);遗芳(死后留传的美好名声)
(18) 离开,脱离 。如:遗体(身体为父母所生,故称自己身体为父母的“遗体”);遗世(脱超尘世;避世隐居)
(19) 堕,落下;下垂
目眇眇而遗泣。——《楚辞》
(20) 又如:遗英(落花);遗粒(遗落的谷粒);遗坠(掉落)
(21) 废止 。如:遗寺(废旧的佛寺);遗块(废弃的土块);遗壤(荒废的土地)
名词
(1) 遗失之物
高祖取 楚如拾遗。——《汉书》
道不拾遗。——《史记·商君列传》
(2) 姓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指事。金文。上面是“聿”(
),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本义:划分,划分界线)(2) 同本义
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说文》
画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
画壄分州。——《汉书·地理志上》
(3) 又如:画野分疆(划分疆域而治);画土分贡(中国古代实行分封制,天子划分封地给诸侯,诸侯定期向天子朝贡);画地(在地上画界线);画界(划定疆界)
(4) 绘画;作画
为蛇画足。——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善画者多工书。——蔡元培《图画》
善画者或兼建筑。
(5) 又如:画学(绘画的学问);画壁(在墙壁上作画);画革(在皮革上书写);画癖(喜爱绘画艺术成癖)
(6) 用画装饰的或以图案等装饰的 。如:画桥(彩饰的桥梁);画烛(有彩饰的蜡烛);画楼(彩饰的楼);画刹(有彩绘装饰的佛寺)
(7) 签署;签押 。如:画敕(画押);画可(帝王在奏章上批可字,表示允准可行);画卯(旧时官署规定卯时开时办公,史胥差役按时赴官署签到)
(8) 书写文字。亦特指写出带有标记性的文字 。如:画灰(在灰上写字);画沙(古代书家以为笔锋如锥画沙,方为高妙);画沙印泥(古代书法家推崇的一种用笔方法);画札(写字);画拉(方言。写)
(9) 比画 。如:指手画脚;画符(道士用咒语画成符录);指天画地
(10) 截止;停止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何晏集解引 孔安国曰:“画,止也……自女自止耳,非力极。”
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是故恶夫画也。——汉· 扬雄《法言》。 李轫注:“画,止。”
(11) 谋划;策划
画,计也,策也。——《说文》
孝公平画。——《商君书·更法》
助画方略。——《资治通鉴》
(12) 又如:画策(计划;筹划);划事(筹划事情);画制(筹画制度);画计(谋画)
(13) 通“化”。教化 。如:画外(化外,指政令教化所不及之地)
(14) 横划过去
曲终收拨当心画。——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名词
(1) 成品画
画果真邪。——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不设色之画。——蔡元培《图画》
中国之画。
西人之画。
(2) 又如:画本(泛指画册);画卷(裱后带轴的长幅图画)
(3) 计策;计谋
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柳宗元《封建论》
(4) 一个不中断、不停顿的挥笔动作 。如:“人”字有两画
(5) 书法的横笔 。如:他姓王,三画王
(6) 皱纹;纹缕 。如:画石(有纹理的石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锅7 锅8 ,uê7(uē) uêh8(uê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