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族

yí zú [ yi zu]
繁体 遺族
注音 一ˊ ㄗㄨˊ

词语释义

1.旧指名门望族的后代。 2.泛指后代;子孙。 3.死者的家族。 4.指未经捕捞利用的水族生物。

词语解释

  1. 旧指名门望族的后代。

    宋 欧阳修 《温成皇后阁春帖子词》:“君王念旧怜遗族,长使无权保厥家。” 金 元好问 《赠玉峰魏丈邦彦》诗:“贩妇佣儿识名姓,故乡遗族见衣冠。” 黎锦明 《复仇》:“咱是 板桥 的遗族,咱有显赫的门庭,有富裕的产业。”

  2. 泛指后代;子孙。

    宋 韩琦 《啄木》诗:“忽尔破姦穴,种类无遗族。”

  3. 死者的家族。

    孙中山 《民生主义》第一讲:“并代全厂的工人保人寿险,工人死亡之后,遗族可以得保险费,又可以得抚恤金。” 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四:“要求优待殉国战士的遗族,优待残废军人,帮助退伍军人解决生活和就业问题。”

  4. 指未经捕捞利用的水族生物。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三》:“使南方人居之,使山无遗利,水无遗族,其富庶又不知何如也。”

引证解释

⒈ 旧指名门望族的后代。

宋欧阳修《温成皇后阁春帖子词》:“君王念旧怜遗族,长使无权保厥家。”
金元好问《赠玉峰魏丈邦彦》诗:“贩妇佣儿识名姓,故乡遗族见衣冠。”
黎锦明《复仇》:“咱是板桥的遗族,咱有显赫的门庭,有富裕的产业。”

⒉ 泛指后代;子孙。

宋韩琦《啄木》诗:“忽尔破姦穴,种类无遗族。”

⒊ 死者的家族。

孙中山《民生主义》第一讲:“并代全厂的工人保人寿险,工人死亡之后,遗族可以得保险费,又可以得抚恤金。”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四:“要求优待殉国战士的遗族,优待残废军人,帮助退伍军人解决生活和就业问题。”

⒋ 指未经捕捞利用的水族生物。

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三》:“使南方人居之,使山无遗利,水无遗族,其富庶又不知何如也。”

遗族的国语词典

搢绅名流的后代。

遗族的网络释义

遗族 (旧指名门望族的后代)

  • 遗族,是指旧指名门望族的后代,出自《温成皇后阁春帖子词》。
  • 遗族造句

    大雪山居住着上古遗族朝族,人员不过万,以雪之子自居,能用雪气修身,擅长冰雪法术,以雪兽为食,不尊礼法,以强者为尊。
    对始终偕帝国戮力同心致力于东亚解放之各盟邦,朕只得深表遗憾之意;对死于战阵、殉于职守、毙于非命之帝国臣民及其遗族,每当虑及,常五内俱裂。
    一个大月氏遗族青年,上有千年传承下有同伴相助。
    对于罪大恶极的犯罪人。为实现正义。必须处以死刑。始能平息及满足被害人或其遗族的心理。
    一个失忆的远古遗族的少年,拥有操纵从元素戒指中释放出来的锁链的能力。
    西周初年,武王追封先贤遗族,找到了舜的后代裔孙敬仲,把他封在陈地,世称陈敬仲。
    当此之时,千古人祖,天皇羲,百战归来,率百万地球遗族,异界崛起,搅动漫天风云,誓要将五星赤旗,插入灵霄之上。
    虽然张家家境贫寒,却是前朝皇室遗族。
    死刑并没有帮助反而伤害了受害者遗族,也完全没有保护人民免受于受害。
    关高昌身先士卒,对遗族的围猎开始不久就轻松地斩杀了三十多人,手下完全没有一合之敌,他眼见包围圈逐渐缩小。
    凭借奸、猾、痞之能力,屡屡脱离险境,次次战胜强敌,玩转商廷,辅武王伐纣,又率领大商遗族军团,环球远征,参与三千年前人类各大文明古国的纷争。
    《联合晚报》称,台“国防部”目前仍不愿意给抗战老兵的遗族发放纪念章,“立委”因此痛批“为德不卒”。
    关公所言极是,我国历代国主都留有传世诏书,但凡涉及遗族不惜代价除之。
    星辰海是洪荒碎片形成的,里面有很多洪荒遗族和怪兽,什么长翅膀的鸣蛇,长着人面豺身鸟翼的化蛇,人面羊身虎齿人爪眼睛长在腋下的狍?等等。
    最后,遗族和天灾当然有很大的区别。
    权利和力量是人们永恒追求的东西,前宋遗族简氏一家,隐姓埋名,居住于扬州。
    抚恤的本意不在于造就一个创造更多财富的家庭,当然也不仅在于用来济助贫困遗族的生活所需;

    汉字详情

    yí,wèi [yi,wei]
    部首: 306
    笔画: 12
    五笔: KHGP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YLMO
    四角: 35308

    详细解释

    wèi

    动词

    (1) 给予;馈赠

    相遗以水。——《韩非子·五蠹》

    欲厚遗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置币遗单于。——《汉书·李广苏建传》

    裘葛之遗。——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 又如:遗贼(给予戕害;遭害);遗赂(赠送财物);遗劳(馈赠;犒劳);遗酌(济助);遗送(赠送);遗金(赠送金钱)

    (3) 送交;交付

    遗赵王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遗魏王及公子书。——《史记·魏公子列传》

    遗权书曰。——《资治通鉴》

    以书遗操。

    (4) 又如:遗书(投书;寄信);遗使(遣使);遗秉(发放粮食);遗大(赋予重大任务)

    (5) 输送

    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无返!”——《商召书》

    (6) 加给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诗·邶风》

    (7)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贵声。本义:遗失)

    (2) 同本义

    遗,亡也。——《说文》

    遗,离也。——《释言》

    不遐遗。——《易·泰》

    君惟不遗德刑。——《左伟·成公十六年》。注:“失也。”

    得人遗契者。——《列子·说符》。注:“弃也。”

    亡矢遗镞。——汉· 贾谊《过秦论》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后汉书·列女传》

    小学而大遗。——唐· 韩愈《师说》

    行若遗。——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3) 又如:遗簪坠屡(失落的簪和鞋。比喻旧有的东西);遗佚(散失亡佚);遗逸(指散失之物);遗宝(遗落的宝物);遗简(失散的书籍)

    (4) 遗漏,因疏忽而漏掉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

    (5) 又如:遗珠弃璧(喻遗弃俊才);遗才(有才能而未被发现或重用的人);遗贤(受埋没而不为世所知的贤人)

    (6) 遗弃;舍弃

    故旧不遗。——《论语·泰伯》

    必遗乎今。——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7) 又如:遗世(抛弃世事,避世);遗荣(放弃荣华富贵,辞官归隐)

    (8) 不自主地排泄

    朔尝醉入殿中,小遗殿上。——《汉书》

    (9) 又如:遗溺(遗尿。不自由的排尿);遗精;遗溲(小便失禁)

    (10) 残存。留下

    地有遗利,民有余力。——汉· 晁错《论贵粟疏》

    (11) 又如:遗孽(残留下来的坏人);遗噍(残存未死的人);遗黎(亡国或改朝换代后不事新朝的人民)

    (12) 缺失 。如:遗火(失火);遗计(失计,失策);遗策(失策,失算)遗逸(缺失);遗算(失算,失策);遗筹(失策,失算);遗兆(失算);遗帙(残缺的书套);遗计(失策);遗紊(失误而紊乱)

    (13) 遗忘

    三日遗忘。——《汉书·刑法志》。注:“忽忘也。”

    审毫厘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史记》

    (14) 又如:遗失(遗忘;忘记);遗倦(忘记疲倦)

    (15) 遗留

    因遗策。——汉· 贾谊《过秦论》

    访其遗踪。——宋· 苏轼《石钟山记》

    忠烈遗骸。——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16) 又如:遗安(指隐居田园,淡泊自守,不以官禄遗留子孙,而遗之以德行);遗下(留下);遗讥(让后人讥笑)

    (17) 专指死人留下的 。如:遗光(遗留的德泽);遗表(大臣临死前写给皇帝的奏章);遗芳(死后留传的美好名声)

    (18) 离开,脱离 。如:遗体(身体为父母所生,故称自己身体为父母的“遗体”);遗世(脱超尘世;避世隐居)

    (19) 堕,落下;下垂

    目眇眇而遗泣。——《楚辞》

    (20) 又如:遗英(落花);遗粒(遗落的谷粒);遗坠(掉落)

    (21) 废止 。如:遗寺(废旧的佛寺);遗块(废弃的土块);遗壤(荒废的土地)

    名词

    (1) 遗失之物

    高祖取 楚如拾遗。——《汉书》

    道不拾遗。——《史记·商君列传》

    (2) 姓

    (3) 另见 wèi

    英文翻译

    lose; articles lost; omit

    方言集汇

    ◎ 粤语:wai4 wai6

    宋本广韵

    [zu]
    部首: 409
    笔画: 11
    五笔: YTT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SOOK
    四角: 0828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本义:箭头)

    (2) 同本义

    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说文》。

    (3) 家族,氏族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书·尧典》。陆德明释文:“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凡九族。”

    (4) 又如:大族(人口多、分支繁的家族);族氏(宗族姓氏);族正(清时聚族而居的地方;挑选族中地位名望最高的人主持和裁决本族事务,名为“族正”)

    (5) 姓氏,表明家族、宗族系统的称号

    亡秦族矣。—— 汉· 贾谊《过秦论》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收:聚,团结)——宋· 王安石《伤仲永》

    繁衍之族。——清· 洪亮吉《治平篇》

    (6) 又如:族地(一姓一族的土地);族姓(同姓的亲族;家族姓氏;世族大姓)

    (7) 民族 。如:汉族;回族;维吾尔族

    (8) 古代百家为一族

    四闾为族,使之相葬。——《周礼》。郑玄注:“闾,二十五家;族,百家。”

    (9) 又如:族长

    (10) 品类,种类

    士大夫之族。——唐· 韩愈《师说》

    莫不族布。——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11) 动植物分类学中相当于亚群或子群,或在此之下,但经常次于亚科的单位;亦指不按分类学的自然群 。如:猫族;玫瑰族

    (12) 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庄子·养生主》

    动词

    (1) 灭族。把 家族成员全部处死

    族秦者, 秦也,非天下也。—— 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如:族诛(族灭。一人犯罪,整个家族、亲属被诛灭)

    (3) 丛聚

    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庄子》

    (4) 又如:族生(丛生);族居(群居;聚居);族云(凝聚的云气)

    形容词

    (1) 众多

    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韩非子·喻老》

    (2) 又如:族庖(众庖。指一般的厨师)

    英文翻译

    a family clan, ethnic group, tribe

    方言集汇

    ◎ 粤语:zuk6
    ◎ 客家话:[东莞腔] cuk8 [陆丰腔] cuk8 [梅县腔] cuk8 [宝安腔] cuk8 [客英字典] cuk8 [台湾四县腔] cuk8 [客语拼音字汇] cug6 [海陆丰腔] cuk8 [沙头角腔] cu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昨木屋一入聲開口一等dzʰukzuk/dz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