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荒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逸豫荒怠。
宋 苏洵 《张益州画像记》:“西人相告,无敢逸荒。”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第一折:“顺民心、减税科,应天心、絶逸荒,端的是普天下尊圣皇。”
引证解释
⒈ 逸豫荒怠。
引宋苏洵《张益州画像记》:“西人相告,无敢逸荒。”
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折:“顺民心、减税科,应天心、絶逸荒,端的是普天下尊圣皇。”
逸荒的网络释义
逸荒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辵(
)兔。兔子善于奔逃。本义:逃跑)(2) 同本义
逸,失也。从辵兔,兔谩訑善逃也。——《说文》
随侯逸。——《左传·桓公八年》。注:“逸,逃也。”
马逸不能止。——《国语·晋语五》。注:“逸,奔也。”
取之以逸逃于褒。——《国语·郑语》。注:“逸,亡也。”
无教逸欲有邦。——《书·皋陶谟》
见一赤兔,每搏辄逸。——《北史》
(3) 又如:逸犯(逃犯);逸亡(逃亡);逸窜(逃窜);逸盗(在逃的盗匪);逸禽(逃逸之鸟);逸马(奔逃的马);逸匪(指在逃的匪徒);逸飞(指漏网的鸟);逸逃(逃亡)
(4) 奔跑
马逸不能止。——《左传·成公二年》
逸,奔也。——《玉篇》
彘逸出于窦中,马退而却。——《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疾逸道左。——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逸踊(犹奔跑);逸尘(马奔跑时扬起的尘土);逸骑(奔跑的马);逸骏(善奔驰的马);逸驰(犹奔驰);逸象(奔走的象);逸兔(奔走的兔);逸走(奔跑)
(6) 超越
亮少有逸群之才。——《三国志·诸葛亮传》
(7) 又如:逸才(超人的才智);逸足(比喻才能超越出众的人);逸伦(超越同辈);逸德(马有超群的禀性);逸艺(高超的技艺);逸侪(超过同辈);逸操(高洁的情操);逸品(超越流俗的艺术修养或艺术品);逸珠(稀世难求的珍珠。比喻人有超绝凡常的嘉德);逸格(超越流俗的高尚格调)
(8) 释放;从约束、禁闭、奴役下释放出来
乃逸楚囚。——《左传》
(9) 又如:逸水(犹洪水)
(10) 隐逸,退出社会而隐居起来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论语》
(11) 又如:逸士(隐居山林的读书人);逸妻(遁世隐士的妻子);逸迹(犹遁迹。指隐居);逸彦(遁世隐居的才德之士);逸叟(遁世隐居的老人);逸伏(犹隐伏)
(12) 散失,亡失
然则夏后、 周公之典逸矣。—— 柳宗元《时令论上》
(13) 又如:逸诗;逸简(散失的简册);逸编(散失的篇章);逸记(散失的记载);逸品(指散失的物品);逸言(散失之言);逸句(散失的文句);逸失(散失;失落)
形容词
(1) 闲适;安乐
民莫不逸。——《诗·小雅·十月之交》笺:“逸,逸豫也。”
而又不自安恬逸。——《国语·吴语》。注:“逸,乐也。”
为之者劳,居之者逸。——张衡《东京赋》
国治身逸。——《吕氏春秋·察贤》。注:“逸,不劳也。”
足以逸身煖骸而矣。——《吕氏春秋·重己》
身安逸乐。——《史记·货殖列传》
能逸而能劳。——宋· 苏轼《教战守》
无穷逸致。——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好逸恶劳。——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如:逸豫(安乐);逸境(安乐闲适的境地)
(3) 疾速
良骏逸足。——《文选·傅奕·舞赋》。注:“逸,疾也。”
朔阳逸骇于扶桑之津。——《文选·木华·海赋》。注;“言出疾也。”
夫子奔逸绝尘。——《庄子·田子方》
良骏逸足,跄捍凌越。——《老残游记》
逸骇(迅疾升起);逸翮(指疾飞的鸟)
(4) 放纵;荒淫
夫婿乐逸。——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逸党(荒淫放荡的一伙人);逸遨(放纵遨游);逸游(放纵游乐);逸志(纵欲放荡之志);逸声(淫声)
(6) 美丽 。如:逸女(美女);逸丽(犹美丽);逸艳(犹美丽);逸辞(美丽的词藻)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t8 [客语拼音字汇] yid5 [沙头角腔] jit8 [宝安腔] jit8 [台湾四县腔] jit8 [梅县腔] jit8 [客英字典] jit8 [东莞腔] jit8
◎ 潮州话:因8(妷)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逸 | 夷質 | 以 | 質A | 入聲 | 質 | 開口三等 | 眞A | 臻 | jit | jĭĕt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丱,巟(
)声。本义:荒芜)(2) 同本义
荒,芜也,一曰草荒地也。——《说文》
我居圉卒荒。——《诗·大雅·召》
野荒民散则削之。——《周礼·大司马》
地广大荒而不治。——《礼记·曲礼》
三径就荒。——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开荒南野际。
极于荒残。——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几处荒坟。——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3) 又如:荒陂(荒芜的坡地);荒梗(土地荒废,道路阻隔);荒楚(杂草树木蔓生的地方);荒白(荒芜);;荒居(荒凉的住处。常用作对自己住处的谦称);荒陋(荒凉简陋);荒城(荒凉的古城);荒梗(荒凉闭塞)
(4) 年成不好;凶年;歉收
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周礼·大司徒》。注:“凶年也。”
大荒。——《周礼·春官·同服》。注:“饥馑也。”
果不熟为荒。——《尔雅·释天》
四谷不升谓之荒。——《韩诗外传》
(5) 卷八》
三曰丧荒之式。——《周礼·天官·大宰》
(6) 又如:荒春(春末的时候,青黄不接,生活最为困难,所以称为荒春);荒旱表(上报旱情的奏章);荒耗(遭灾减产,民用空竭)
(7) 大;广大,无边际。引申为不可信
好乐无荒。——《诗·唐风·蟋蟀》
幽居允荒。——《诗·大雅·公刘》
大王荒之。——《诗·周颂·天作》
大荒落之岁。——《淮南子·天文》
(8) 又如:荒荒
(9) 远;久远
荒,远也。——《广雅·释诂一》
戎翟荒服。——《国语·周语》
(10) 又如:荒古;荒绝(邈远);荒土(东北方极远之地);荒外(边远之外,或八荒之外的地方。极远的意思。引申指偏僻无文化的地方);荒服(五服之一。指距离京城最远的属地);荒域(边远的地方)
(11) 昏聩 。如:荒昧(昏庸);荒悖(昏乱);荒塞(昏聩闭塞);荒屯(荒乱艰阻);荒末(荒乱之末)
(12) 不合情理 。如:荒幻(荒诞虚妄);荒忽(虚妄;荒诞);荒唐言(原为不着边际的话,后引申为乖谬之言)
(13) 空,虚 。如:荒芒(犹渺茫);荒茫(犹渺茫。旷远迷茫)
(14) 成色不足的
老夫带得三两荒银,权为程敬。——《警世通言》
动词
(1) 荒废;荒疏
无荒失朕命。——《书·盘庚》
(2) 又如:荒疏;荒顿(荒疏废弃);荒陋(荒疏浅薄);荒宁(荒废懈怠,贪图安逸);荒坠(荒废坠失)
(3) 扩大,大 。如:荒度(大力治理;犹言宽大为怀);荒阅(大ň。大搜索)
(4) 迷乱 。如:荒亡(沉迷于打猎和酒色);荒腆(耽迷无度,沉溺);荒饮(无节制地饮酒);荒淫无道(贪酒好色,生活糜烂,肆行暴虐,毫无德政);荒子孱孙(不成材的子孙;放荡无行的后嗣);荒色(沉湎声色);荒耽(沉溺)
名词
(1) 荒地 。如:荒土(没有开垦的土地);荒白(干裂荒芜,五谷不生的田地);垦荒;开荒
(2) 饥荒 。如:荒末(饥荒战乱的末世)
(3) 事物的严重短缺 。如:油荒;水荒;煤荒;房荒;荒月(指农历四月。时青黄不接而农事日忙,市场面临淡季,俗称“荒月”)
(4) 废弃物;破烂
隔壁拾荒的四喜子不知从什么地方拾来了挺厚的一叠。—— 茅盾《子夜》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ong1 fang5 [客语拼音字汇] fang4 fong1 [沙头角腔] fong1 [梅县腔] fong1 [台湾四县腔] fong1 fang5 [陆丰腔] fong3 [宝安腔] fong1 [客英字典] fong1 [东莞腔] fo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荒 | 呼光 | 曉 | 唐合 | 平聲 | 陽 | 合口一等 | 唐 | 宕 | huang/xuang | xuɑ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