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衅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制造事端。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於是 王韶 搆祸於 熙河 , 章惇 造衅於 梅山 。” 明 刘基 《谕瓯栝父老文》:“乘间造衅,窃弄戈兵。”
引证解释
⒈ 制造事端。
引宋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於是王韶搆祸於熙河,章惇造衅於梅山。”
明刘基《谕瓯栝父老文》:“乘间造衅,窃弄戈兵。”
造衅的网络释义
造衅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告声。本义:到;往某地去)(2) 同本义
造,就也。——《说文》
咸造勿亵在王庭。——《书·盘庚》
凡四方之宾 客造焉。——《周礼·司门》
造于西阶下。——《仪礼·士丧礼》
而造大国之城下。——《战国策·宋策》
造饮辄尽。——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明日造朝。——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造玉清宫。—— 宋· 沈括《梦溪笔谈》
造左公第。——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径造袁所寓之 法华寺。——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3) 又如:造劫历世(佛教语。来到人世间经历一番苦难生活);造历幻缘(佛教语。去到人世间经历一番像梦幻一样的情缘);造适(寻访);造胜(访求胜迹);造门(上门;到别人家去)
(4) 拜访
庾公造 周伯仁。——《世说新语·言语》
(5) 又如:夜造(深夜前往造访);造府拜瞻(敬辞。到府上去拜访);造请(前往问候、拜见);造谒(造请);造谢(登门致谢)
(6) 假借为“作”,制造;制作
复造候风地动仪。——《后汉书·张衡传》
王将伐 吴,造船于 蜀。——《晋书·吾彦传》
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梦溪笔谈·雁荡山》
(7) 又如:造第(建造府第);造恶(作恶);造逆(开始纂逆作乱);造房子;仿造(模仿一定的式样制造);打造(制造);建造(建筑;修建)
(8) 虚构;伪造
我生之初,尚无造。——《诗·王风》
(9) 又如:造言生衅(造谣生事);造言(造谣);造语(造作谣言);造言生事(造设谣言,滋生事端);捏造(假造事实)
(10) 培养;造就;创造
屈原造为宪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天造草昧。——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民国肇造。——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1) 又如:创造;造士(造就人才);造字(创造文字);造怀(抒写胸怀)
(12) 撰写;汇集
非禹, 益不不能行远《山海》不造。—— 王充《论衡》
(13) 又如:造册(编制簿籍);造述(著述;著作)
(14) 制定
怀王使 屈原造为宪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5) 又如:造施(制订并实施);造律(制订律令);造设(制订建立)
(16) 建立
遂迁许都,造我京畿。——《三国志·武帝纪》
(17) 又如:造立(建筑;建造);造邦(创立国家);造国(新创立的国家);造谊(创立新义);造说(立说)
(18) 达到的程度或境界
小子有造。——《诗·大雅·思齐》
君子深造有道。——《孟子·离娄下》
(19) 又如:造玄(达到玄妙之境界);造妙(臻于奇妙之境地);造微入妙(达到微妙的境界);造微(达到精妙的程度);造极(达到极高点)
名词
(1) 成就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诗·大雅·思齐》
(2) 又如:造士(古时称学术道业已有成就的人);造秀(成绩优异);造人(学业有成就之人)
(3) 〈方〉∶农作物的收成或收成的次数 。如:早造;一年三造
(4) 时代
公侯之有冠礼也,夏之末造也。——《仪礼·士冠礼》
(5) 旧时星命术士称人生辰干支 。如:贱造(生辰八字不好;命苦);乾造;坤造
(6) 姓
副词
(1) 通“猝”(
)。忽然;仓卒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礼记》
景公造然变色。——《韩非子·难二》
(2) 又如:造此(仓猝,匆忙);造子(一会儿)
量词
农作物收获的次数。如:一年三造皆丰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o6 [台湾四县腔] co5 [沙头角腔] ciau5 [梅县腔] cau5 [陆丰腔] co6 [东莞腔] cau3 [宝安腔] cau3 [客语拼音字汇] cau4 [客英字典] cau5 co3
◎ 潮州话:zau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皁 | 昨早 | 從 | 豪 | 上聲 | 晧 | 開口一等 | 豪 | 效 | zaux/dzav | dzʰɑ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爨省,爨(
,灶。从酉( ),与酒有关,表祭祀。分,表示分布。合起来表杀牲以祭。本义:古代血祭新制的器物。杀牲,用其血涂于器物缝隙中来祭祀)(2) 同本义
釁,血祭也。——《说文》
隋衅。——《周礼·大祝》。注:“谓荐血也。”
大师掌衅祈号祝。——《周礼·小祝》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车甲衅而藏之府库。——《礼记·乐记》
将以衅钟。——《孟子》
衅鼓旗甲兵。——《吕氏春秋·慎大》
桓公践位,令衅社塞祷。——《管子·小问》。注:“杀牲以血浇落于社曰衅社。”
缚之,杀以衅鼓。——《韩非子》
(3) 又如:衅宝镇及宝器;衅钟;衅宝刀;衅社(杀牲取血以祭社神);衅鼓(杀人或杀牲以血涂鼓行祭)
(4) 涂
比至,三衅、三浴之。——《国语》。韦昭注:“以香涂身曰衅。”
(5) 又如:衅尸(古代丧礼以鬯酒涂尸);衅浴(用芳香涂身后沐浴以除秽恶。引申为认真研究,用精取宏);衅鬯(涂尸的香酒)
名词
(1) 缝隙;裂痕
会闻用师,观衅而动。——《左传·宣公十二年》。 孔颖达疏:“衅是间隙之名。今人谓瓦裂龟裂皆为衅。”
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后汉书·律历志上》
(2) 又如:衅会(有衅可乘的时机)
(3) 祸患;祸乱
夫功全则誉显,业谢则衅生。——《后汉书》
(4) 又如:衅首(祸乱之首);衅逆(叛乱);衅辱(蒙祸受辱);衅累(祸患与事端的牵连);衅祸(祸乱)
(5) 罪过
衅门子弟不得居宿卫近侍之官。——《通志》
(6) 又如:衅情(罪情,罪恶的用心);衅恶(罪恶);衅稔恶盈(罪大恶极);衅故(罪情,罪行)
(7) 过失
人无衅焉,妖不自作。——《左传·庄公十四年》
(8) 又如:衅咎(过失,罪过);衅眚(过失);衅过(过失,罪);衅弊(缺失,弊端)
(9) 争端。引起争执的事端
想此事大半衅由姚婆,毒谋出于 方贼,今已父子并诛,斩草除根,大仇已报,余人无罪,不可妄及。——《石点头》
(10) 又如:边衅;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寻衅
(11) 征兆
近览刘氏倾覆之衅。——《三国志》
(12) 又如:衅兆(征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衅 | 許覲 | 曉 | 眞B開 | 去聲 | 震 | 開口三等 | 臻 | 眞B | xĭĕn | hinh/xyn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