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达

tōng dá [ tong da]
繁体 通達
注音 ㄊㄨㄥ ㄉㄚˊ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通达 tōngdá

(1) 通情达理

通达人情
understand

(2) 通行无阻

通达的道路
clear

(3) 通到

这条路通达边境
strike

词语解释

  1. 通行;到达。

    《周礼·地官·掌节》:“凡通达於天下者,必有节以传辅之,无节者,有几则不达。”《庄子·则阳》:“知游心於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 郭庆藩 集释:“人迹所及为通达。”《西游记》第七四回:“自古道:‘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岂无通达之理?可放心前去。” 郭沫若 《沸羹集·新文艺的使命》:“交通工具有限,前后方的交互通达困难,作家便只能蛰居在一个范围狭小的天地。”

  2. 通晓;洞达。

    《礼记·学记》:“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后汉书·郑兴传》:“少学《公羊春秋》,晚善《左氏传》,遂积精深思,通达其旨,同学皆师之。”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 子厚 少精敏,无不通达。”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第一折:“老员外是读书的君子,通达古今。” 梁斌 《红旗谱》四十:“一个好的革命干部,他需要文化知识--各方面的知识。需要通达事理,了解社会人情。”

  3. 通情达理。

    汉 刘向 《列女传·鲁季敬姜》:“ 文伯 之母,号曰 敬姜 ,通达知礼,德行光明。”《陈书·萧允传》:“ 允 少知名,风神凝远,通达有识鉴,容止醖藉,动合规矩。” 元 曾瑞 《一枝花·买笑》套曲:“休道是俏心肠所事儿通达,见别人有破绽着冷句儿填扎。” 沙汀 《炮手》:“为人极其通达,不拘对谁都一团和气,不拿架子。”

  4. 亨通显达。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琴》:“如有所穷困,其道闭塞,不得施行,及有所通达而用事,则著之於琴,以抒其意,以示后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吾自南及北,未尝一言与时人论身分也,不能通达,亦无尤焉。”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一折:“待时运通达,我一笑安天下。”

  5. 指畅通。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五:“ 万能 的财源越来越不通达。”

  6. 沟通传达。

    《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十四回:“喜得这护院是个风流倜儻人物,所有一切旧友,莫不略分言情的,所以差使格外好当,上下之情也易於通达。” 燕谷老人 《续孽海花》第四三回:“一切 南皮 与朝中要人往来,都托他通达消息。”

  7. 指通人达士。

    孙犁 《澹定集·<幻华室藏书记>序》:“非敢冒充渊博,不过略述管窥,就教于通达而已。”

引证解释

⒈ 通行;到达。

《周礼·地官·掌节》:“凡通达於天下者,必有节以传辅之,无节者,有几则不达。”
《庄子·则阳》:“知游心於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
郭庆藩集释:“人迹所及为通达。”
《西游记》第七四回:“自古道:‘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岂无通达之理?可放心前去。”
郭沫若《沸羹集·新文艺的使命》:“交通工具有限,前后方的交互通达困难,作家便只能蛰居在一个范围狭小的天地。”

⒉ 通晓;洞达。

《礼记·学记》:“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后汉书·郑兴传》:“少学《公羊春秋》,晚善《左氏传》,遂积精深思,通达其旨,同学皆师之。”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折:“老员外是读书的君子,通达古今。”
梁斌《红旗谱》四十:“一个好的革命干部,他需要文化知识--各方面的知识。需要通达事理,了解社会人情。”

⒊ 通情达理。

汉刘向《列女传·鲁季敬姜》:“文伯之母,号曰敬姜,通达知礼,德行光明。”
《陈书·萧允传》:“允少知名,风神凝远,通达有识鉴,容止醖藉,动合规矩。”
元曾瑞《一枝花·买笑》套曲:“休道是俏心肠所事儿通达,见别人有破绽着冷句儿填扎。”
沙汀《炮手》:“为人极其通达,不拘对谁都一团和气,不拿架子。”

⒋ 亨通显达。

汉应劭《风俗通·声音·琴》:“如有所穷困,其道闭塞,不得施行,及有所通达而用事,则著之於琴,以抒其意,以示后人。”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吾自南及北,未尝一言与时人论身分也,不能通达,亦无尤焉。”
明罗贯中《风云会》第一折:“待时运通达,我一笑安天下。”

⒌ 指畅通。

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五:“万能的财源越来越不通达。”

⒍ 沟通传达。

《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十四回:“喜得这护院是个风流倜儻人物,所有一切旧友,莫不略分言情的,所以差使格外好当,上下之情也易於通达。”
燕谷老人《续孽海花》第四三回:“一切南皮与朝中要人往来,都托他通达消息。”

⒎ 指通人达士。

孙犁《澹定集·<幻华室藏书记>序》:“非敢冒充渊博,不过略述管窥,就教于通达而已。”

通达的国语词典

明白事理。

如:「住在这里,可通达四方,交通极为便利。」

通达的网络释义

通达

  • 通达,汉语词汇。
  • 拼音:tōng dá
  • 释义:1、是指 通行;到达。2. 通晓;洞达。3. 通情达理。4. 亨通显达。5. 指畅通。6. 沟通传达。7. 指通人达士。
  • 出自《周礼·地官·掌节》:“凡通达於天下者,必有节以传辅之,无节者,有几则不达。”《庄子·则阳》:“知游心於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
  • 通达造句

    隔壁张大爷,通达事理,老谋深算,是我们村出名的“诸葛亮”。
    她左拥三环右抱四环,交通极为通达。
    这是一对奇异的眼睛,有时候温和如春,流露着种丰富的通达人情的理解力,有时却可以变得冷酷,发出闪电似的光。
    “知类通达”,“强立不反”二语,可以为“明明德”之注脚;化民成俗,近悦远怀三语可以为“新民”之注脚。
    那男孩聪明、活泼而又通达事理,异常地喜欢学习。
    交通银行通达网网上银行服务,令每一个客户足不出户便能随时随地处理多项银行交易。
    宽宥和信任能让你的世界变得更快乐和通达。
    初次见他的人,都说他热情和蔼,有邻家兄长般的亲切与温和;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朴实诚恳,像清澈的泉水通达透澈。
    星光再美,比不上真心的安慰;黄金再贵,比不上问候的点缀;时光不能倒退,生活持续品味,活着不是遭罪,开心通达才对,清明节,让温馨伴随!
    出行生成模型:交通小区通达性和便利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居民的交通生成量,传统的出行生成预测模型无法反映这一特征。
    乾隆握着福康安的折子,对傅恒道,“才华横溢,世务通达,难得难得。我原本还想冷他些时日,好像他知道些分寸。不承想,锥处囊中,其末立见。”。
    前世萧强的拳法虽然已经到了暗劲通达全身,蝇虫难落的化劲之境,但是现在身体已经改变,有了新的心魔,功夫由明转暗依然成了一个坎。
    通前通璧兄弟,通志兄弟与通达兄亲如骨肉,自然要留下来打点一切,已全人情,你们且要担待。
    二月二龙抬头,件件好事向你流,祝愿你爱情甜甜如蜜流,事业通达顺水流,心情愉快忧愁溜,生意兴隆富油流,生活如意更顺溜!
    于禅者,每一心念,都可在禅意之光下检视。禅的生活,不是依靠想象力掩盖不如意,而是用禅意智慧明朗地照亮心念,自我心净,通达物我两忘、冷暖皆知的至高境界。
    威震四海,不如造福一方;家财万贯,不如身体健康;飞黄腾达,不如处世通达;左右逢源,不如广结善缘。中华美德,仁义诚信,爱传万家!
    毕竟少年书生,即便熟读经史却也少经人事,豁朗通达如凌云翰者,亦免不了心惊肉跳,胡思乱想。
    节欲戒怒,是保身法;收敛安静,是治家法;随便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一秋通达。
    洪夜极目迥望前方通达大道,然后瞭望天穹,心率跳动得很不自然,一般地图上未记载的路线只有两种情况。
    这个结合对双方都有好处:女方从容活泼,可以把男方陶冶的心境柔和,作风优雅;男方精明通达,阅历颇深,也一定会使女方得到莫大的裨益。

    汉字详情

    tōng,tòng [tong,tong]
    部首: 306
    笔画: 10
    五笔: CEP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NIB
    四角: 37302

    详细解释

    tōng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甬( yǒng)声。本义:没有堵塞,可以通过)

    (2) 同本义

    通,达也。——《说文》

    往来不穷谓之通。——《易·系辞》

    推而行之谓之通。

    坎为通。——《易·说卦》

    道远难通。——《国语·晋语》。注:“至也。”

    血脉欲其通也。——《吕氏春秋·达郁》。注:“利也。”

    凝绝不通声暂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3) 又如: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大道,指交通要道);通漕(直通水运);通塞(指境遇的顺利与滞涩);通水(通水运;能行船的地域);通畅(通行无阻的);通川(有河川流通的地方);通邑(四通八达的城市)

    (4) 通往

    指通豫南。——《列子·汤问》

    道不通。——《史记·陈涉世家》

    才通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北通巫峡。——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通天(通往天界。后用以形容本能非凡);通吊(至丧家吊唁)

    (6) 传递;传达

    主簿通语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通其意。——汉· 贾谊《过秦论》

    信耗莫通。——唐· 李朝威《柳毅传》

    (7) 又如:通状(申递各级官厅的上行公文);通信;通消息;通辞(呈递书面意见;传达话语);通化(传达教化);通书(通信);通问(互相致意问候;互通信息)

    (8) 沟通;接通

    阡陌交通。——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旁推交通。——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始能少通。——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通流入海。——清· 张廷玉《明史》

    (9) 又如:通同造意(串通谋划);通脚(跑腿说合);通灵(与神灵相通);通房连阁;通源(源头相通);通属(连接);通同(串通,勾结)

    (10) 往来友好

    数通使相窥观。——《汉书·李广苏建传》

    (11) 又如:通家至契(世代有交情的好友);通谱(同姓的人互认为同族);通正(和畅平正);通关(交往联系);通欢(往来交好);通交(结交;交往)

    (12) 了解;精通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后汉书·张衡传》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不能通其意。——唐· 韩愈《杂说》

    诸母皆通文。——清· 林觉民《与妻书》

    (13) 又如:通玄(通晓深奥的道理);通方(通达道术);通心(内心通达);通明(洞晓事物的道理);通幽(通晓幽深的道理);通悟(洞达事理,而具有高度的领悟力)

    (14) 通报;说 。

    (15) 如:通报(通知禀报);互通姓名;通志(表达意趣志向);通呈(通报呈递)

    (16) 疏通;开通

    疏之欲其通。——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政通人和。——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7) 又如:通路(开通道路);用泻药通便;通急(排解急难);通堙(开浚堵塞的水道);通沟(疏通沟渠);通瘀(疏通瘀滞)

    (18) 通行;通用 。如:通关文牒(通行证);通率(通用的比例);通语(普遍通行的语言);通义(通行不变的道理、法则);通礼(通行的礼仪)

    (19) 流通,互相交换

    商而通之。——《史记·货殖列传》

    通鱼盐。

    (20) 又如:通关节(暗中行贿、勾通官吏);通刺(通报名刺;交往)

    (21) 陈述 。

    (22) 如:通款(向敌方表示愿意降服);通诚(在神前表白诚意)

    (23) 通奸,过非婚性生活 。

    (24) 如:与人有通

    (25) 调和

    以通八风。——吕氏春秋·慎行论》

    形容词

    (1) 整个,全部

    皆通习之。——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通班马步快(全体骑马、步行的捕快);通悉(都知道;全部了解);通国(全国,整个国家);通般(全部,全面);通检(全部检查);通览(遍观)

    (3) 博识

    博览古今者为通人。——《论衡·超奇》

    (4) 又如:通品(博学多识、才能出众的人);通士(学识丰富而通达事理的读书人);通雅(博识多才,品格雅正)

    (5) 总共 。

    (6) 如:通共(总计);通计(总计);通纽(总合,合在一起);通址(合计;总共)

    (7) 共同 。

    (8) 如:通财(共享财物);通性(一般人所共有的性质);通同(共同);通谋(共同合谋)

    (9) 透彻 。

    (10) 如:通平(通畅平正);通妥(通顺妥帖);通快(通畅快捷)

    名词

    (1) 在某一方面,技术高超、有独创性或聪明灵巧的人 。

    (2) 如:通方(通晓为政之道);万事通;日本通;中国通;美国通

    (3) 古州名

    (4) 西魏设。在今四川达县

    (5) 五代周置,在今江苏省南通县

    (6) 金置。在今北京市通县

    (7) 乐器名

    又立为四器,名之为通。通受声广九寸,宣声长九尺,临岳高一寸二分。——《隋书》

    (8) 古代土地面积单位 。十井为通

    地方一里为井,井十为通。——《汉书》

    (9) 药名。马粪

    量词

    (1) 遍;次 。

    (2) 如:说了一通

    (3) 用于文书电报。

    (4) 如:一通电报

    副词

    (1) 很;十分 。

    (2) 如:通圆(十分圆满);通黄(很黄)

    (3) 总是

    心邱听着这些话,只微微的笑,通不言语。——《花月痕》

    (4) 另见 tòng

    tòng

    量词

    (1) 遍 。用于演奏某些乐器的动作。如:打了三通鼓;唢呐已经吹过两通

    (2) 番 。多用于贬义的言语行为。数词多用“一”。如:胡说一通;乱讲了一通

    (3) 另见 tōng

    英文翻译

    pass through, common, communicate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ung1 tung2 [梅县腔] tung1 [沙头角腔] tung1 [东莞腔] tung1 [客语拼音字汇] tung1 [陆丰腔] tung1 [客英字典] tung1 [宝安腔] tung1 [台湾四县腔] tung1 t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他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thungtʰuŋ
    [da]
    部首: 306
    笔画: 6
    五笔: DP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K
    四角: 3430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羍声。本义:道路畅通)

    (2) 同本义。泛指畅通

    达,行不相遇也。——《说文》

    达,通也。——《广雅》

    左右达为夹室,所以相隔。——《礼记·内则》

    寡人其达王于甬句东。——《国语·吴语》

    达四聪。——《虞书》

    达于河。——《书·禹贡》

    七曰达吏。——《周礼·大宰》

    下达。——《仪礼·士昏礼》

    天下达道。——《礼记·中庸》

    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唐· 李朝威《柳毅传》

    屋极有窗以达气。——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四通八达;达越(疏通瑟底之孔使其声迟重);达乡(相对而畅达的窗户)

    (4) 到达,通到

    凉州之兵始达 咸阳。——《资治通鉴》

    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李白《丁都护歌》

    指通豫南,达于 汉阴。——《列子·汤问》

    日与其徒置酒酣歌达曙。——清· 方苞《狱中杂记》

    自昏达曙,目不交睫。——《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小麦亩产达千斤;达济(渡水到达彼岸);达标(达到规定的标准)

    (6) 通达事理;通晓,见识高远

    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都给事中舒化论 瑞迂滞不达政体。——《明史·海瑞传》

    (7) 又如:达者(通达事理的人);达才(通达事理的人);达臣(通达义理的臣子);达言(通达事理的言论);达见(洞晓事物的道理)

    (8) 通晓事理,理解,明白

    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王勃《滕王阁序》

    (9) 又如:达心(心里明白通达);达生(能参透人生,了解性命的本质);达权(明白权宜的道理,能临急应变)

    (10) 荐举

    在位多所荐达。——《后汉书·黄香传》

    (11) 又如:达能(举荐有才能的人);达吏(向上举荐官吏)

    (12) 将意思表达出来

    子曰:“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13) 又如:转达(把一方的意思告诉另一方);达旨(表达思想);达诚(表达诚挚之情);达善(表达善意);达信(传达消息);达知(通知;告知)

    形容词

    (1) 通行的;共同的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礼记·中庸》

    (2) 又如:达尊(天下人公认的尊贵事物);达孝(天下共认的最大孝道);达制(通行的制度)

    (3)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看得开) 。如:达节(不拘常规而合于节义)

    (4) 显达(地位高而有名声)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达遂(显达顺遂);达宦(职位显要的官吏);达官贵人(地位高的官吏和尊贵显赫的人物)

    名词

    (1) 〈方〉∶指父亲 。如:俺达

    (2) 地名 。今四川省达县

    (3) 各处 。如:达听(多方听闻)

    (4) 姓

    形容物体相碰时发出的声响

    达、达、达,泥浆直溅。——叶圣陶《寒假的一天》

    英文翻译

    arrive at, reach; intelligent; smooth, slippery

    方言集汇

    ◎ 粤语:daat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他計齊開去聲開口四等theh/theytʰi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