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通讯员
(1) 机构内部或向外递交信件、通报情事者
(2) 见“记者”
词语解释
经常给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反映情况、报道新闻的非专业人员。
孙犁 《秀露集·通讯六要》:“这责任不完全在通讯员身上。”
部队、机关中担任递送公文等联络工作的人。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三幕第二场:“ 小周 同志,就在营部当通讯员吧!” 耿龙祥 《入党》:“有一回,党支部开会,通讯员传错了通知。”
引证解释
⒈ 经常给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反映情况、报道新闻的非专业人员。
引孙犁《秀露集·通讯六要》:“这责任不完全在通讯员身上。”
⒉ 部队、机关中担任递送公文等联络工作的人。
引陈其通《万水千山》第三幕第二场:“小周同志,就在营部当通讯员吧!”
耿龙祥《入党》:“有一回,党支部开会,通讯员传错了通知。”
通讯员的国语词典
采集外地新闻,利用各种通讯方法,随时记述所见所闻给报馆的人。
通讯员的网络释义
通讯员 (汉语词汇)
通讯员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tōng
动词
(1) (形声。从辵(
),甬( )声。本义:没有堵塞,可以通过)(2) 同本义
通,达也。——《说文》
往来不穷谓之通。——《易·系辞》
推而行之谓之通。
坎为通。——《易·说卦》
道远难通。——《国语·晋语》。注:“至也。”
血脉欲其通也。——《吕氏春秋·达郁》。注:“利也。”
凝绝不通声暂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3) 又如: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大道,指交通要道);通漕(直通水运);通塞(指境遇的顺利与滞涩);通水(通水运;能行船的地域);通畅(通行无阻的);通川(有河川流通的地方);通邑(四通八达的城市)
(4) 通往
指通豫南。——《列子·汤问》
道不通。——《史记·陈涉世家》
才通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北通巫峡。——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通天(通往天界。后用以形容本能非凡);通吊(至丧家吊唁)
(6) 传递;传达
主簿通语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通其意。——汉· 贾谊《过秦论》
信耗莫通。——唐· 李朝威《柳毅传》
(7) 又如:通状(申递各级官厅的上行公文);通信;通消息;通辞(呈递书面意见;传达话语);通化(传达教化);通书(通信);通问(互相致意问候;互通信息)
(8) 沟通;接通
阡陌交通。——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旁推交通。——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始能少通。——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通流入海。——清· 张廷玉《明史》
(9) 又如:通同造意(串通谋划);通脚(跑腿说合);通灵(与神灵相通);通房连阁;通源(源头相通);通属(连接);通同(串通,勾结)
(10) 往来友好
数通使相窥观。——《汉书·李广苏建传》
(11) 又如:通家至契(世代有交情的好友);通谱(同姓的人互认为同族);通正(和畅平正);通关(交往联系);通欢(往来交好);通交(结交;交往)
(12) 了解;精通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后汉书·张衡传》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不能通其意。——唐· 韩愈《杂说》
诸母皆通文。——清· 林觉民《与妻书》
(13) 又如:通玄(通晓深奥的道理);通方(通达道术);通心(内心通达);通明(洞晓事物的道理);通幽(通晓幽深的道理);通悟(洞达事理,而具有高度的领悟力)
(14) 通报;说 。
(15) 如:通报(通知禀报);互通姓名;通志(表达意趣志向);通呈(通报呈递)
(16) 疏通;开通
疏之欲其通。——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政通人和。——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7) 又如:通路(开通道路);用泻药通便;通急(排解急难);通堙(开浚堵塞的水道);通沟(疏通沟渠);通瘀(疏通瘀滞)
(18) 通行;通用 。如:通关文牒(通行证);通率(通用的比例);通语(普遍通行的语言);通义(通行不变的道理、法则);通礼(通行的礼仪)
(19) 流通,互相交换
商而通之。——《史记·货殖列传》
通鱼盐。
(20) 又如:通关节(暗中行贿、勾通官吏);通刺(通报名刺;交往)
(21) 陈述 。
(22) 如:通款(向敌方表示愿意降服);通诚(在神前表白诚意)
(23) 通奸,过非婚性生活 。
(24) 如:与人有通
(25) 调和
以通八风。——吕氏春秋·慎行论》
形容词
(1) 整个,全部
皆通习之。——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通班马步快(全体骑马、步行的捕快);通悉(都知道;全部了解);通国(全国,整个国家);通般(全部,全面);通检(全部检查);通览(遍观)
(3) 博识
博览古今者为通人。——《论衡·超奇》
(4) 又如:通品(博学多识、才能出众的人);通士(学识丰富而通达事理的读书人);通雅(博识多才,品格雅正)
(5) 总共 。
(6) 如:通共(总计);通计(总计);通纽(总合,合在一起);通址(合计;总共)
(7) 共同 。
(8) 如:通财(共享财物);通性(一般人所共有的性质);通同(共同);通谋(共同合谋)
(9) 透彻 。
(10) 如:通平(通畅平正);通妥(通顺妥帖);通快(通畅快捷)
名词
(1) 在某一方面,技术高超、有独创性或聪明灵巧的人 。
(2) 如:通方(通晓为政之道);万事通;日本通;中国通;美国通
(3) 古州名
(4) 西魏设。在今四川达县
(5) 五代周置,在今江苏省南通县
(6) 金置。在今北京市通县
(7) 乐器名
又立为四器,名之为通。通受声广九寸,宣声长九尺,临岳高一寸二分。——《隋书》
(8) 古代土地面积单位 。十井为通
地方一里为井,井十为通。——《汉书》
(9) 药名。马粪
量词
(1) 遍;次 。
(2) 如:说了一通
(3) 用于文书电报。
(4) 如:一通电报
副词
(1) 很;十分 。
(2) 如:通圆(十分圆满);通黄(很黄)
(3) 总是
心邱听着这些话,只微微的笑,通不言语。——《花月痕》
(4) 另见
tòng
量词
(1) 遍 。用于演奏某些乐器的动作。如:打了三通鼓;唢呐已经吹过两通
(2) 番 。多用于贬义的言语行为。数词多用“一”。如:胡说一通;乱讲了一通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ung1 tung2 [梅县腔] tung1 [沙头角腔] tung1 [东莞腔] tung1 [客语拼音字汇] tung1 [陆丰腔] tung1 [客英字典] tung1 [宝安腔] tung1 [台湾四县腔] tung1 tu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通 | 他紅 | 透 | 東一 | 平聲 | 東 | 開口一等 | 東 | 通 | thung | tʰuŋ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本义
讯,问也。——《说文》。按,字亦作询。汉宣帝名询。
讯之占梦。——《诗·小雅·正月》。传:“问也。”
多其讯。——《礼记·学记》。注:“或为訾,按,訾犹咨也。”
执讯而与之书。——《左传·文公十二年》。注:“通问之官。”
君尝讯臣矣。——《公羊传·僖公十年》。注:“上问下曰讯。”
以讯首或告。——《礼记·王制》
讯鞫论报。——《汉书·张汤传》。注:“考问也。”
卒从吏讯。——《汉书·邹阳传》。注:“谓鞠问也。”
乃讯申胥。——《国语·吴语》
昼夜搒讯。——清· 张廷玉《明史》
木讯者三人。——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讯定(审问判决);讯治(审问,处罚);讯责(审问罪状而加谴责)
(3) 询问;请教
广问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咸来问讯。——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泛讯之。——清· 方苞《狱中杂记》
你如今也讯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的上,就来告诉我。——《红楼梦》
(4) 又如:讯听(打听)
(5) 责问,诘问
歌以讯之。——《诗·陈风·墓门》
讯予不顾。
诏大臣至西宁卫讯理,按例赔偿。—— 清· 俞正燮《癸已类稿》
(6) 又如:讯语(责问的言词);讯理(责问处理);讯让(又言词责告);讯语(责问)
(7) 问候
绸缪结风徽,烟温吐芳讯。——《文选·谢瞻文》
(8) 又如:讯牍(问候的书信);讯尺(问候的尺牍);讯记(问候的书信)
(9) 施以讯杖
使坊市恶少年罗告富室,诬以罪恶,捕系地牢,讯掠取服。——《资治通鉴·唐太宗大历四年》
(10) 又如:讯掠(拷打审问);讯疮(刑讯的创伤);讯考(拷问;刑讯)
名词
(1) 消息;音信
有客山中至,言传故人讯。——储光羲《田家即事答崔二东皋作》
(2) 又如:通讯;电讯;死讯;音讯;闻讯;简讯;零讯;喜讯
(3) 信
行远疾速,而不可托讯者与?——《荀子》
(4) 又如:讯函(信函);讯报(文书信函);讯缄(信函)
(5) 警报 。如:消防队闻讯赶来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yuán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表示俯视鼎,看到鼎口是圆形的。小篆从贝,口声。本义:物的数量;人员的数额。亦指人员)
(2) 同本义
员,物数也。——《说文》。木曰枚,竹曰箇,丝曰总,貝曰员。——《说文》
员,众也。——《广雅》
国人过员。——《汉书·高惠高后功臣表》。注:“数也。”
责以员程。——《汉书·尹翁归传》
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3) 又如:员位(人员定额;职位);员次(员额等次)
(4) 官员的定额。又指官员、官吏 。如:员弁(低级文武官员);员役(从事某项工作的官员;办事的吏员);员僚(亦作“员寮”。泛指官吏)
(5) 成员
(6) 通过正式加入而对某协会或联合企业享有权利和义务的人。如:证券交易所的一员
(7) 通常经过正式手续加入某个社会或专业组织,一般要求交纳会费,遵守纲领及完成其他一切义务的人。如:党员
(8) 另见
形容词
(1) 园形。后作“圆”
以为方员平置。——《孟子·离娄上》
员径八尺。——《后汉书·张衡传》
其穴竖而起,亦员如井。——《徐霞客游记》
(2) 又如:员全(圆满;周全);员园(无棱角,圆滑);员栅(用木棒对立的圆形栅栏);员渊(圆池)
yún
动词
增益
员于尔辐。——《诗·小雅·正月》
助词
(1) 相当于“云”
或、员、云,有也。——《广雅·释诂一》
(2) 另见
yùn
名词
(1) 姓
(2)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