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电

tōng diàn [tong dian]
繁体 通電
注音 ㄊㄨㄥ ㄉ一ㄢ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通电 tōngdiàn

(1) 公开发表的宣布或表明政治上某种主张的电报

大会通电
他根本没资格发通电
circular (或 open) telegram

词语解释

  1. 有电流通过。

    钱锺书 《围城》三:“ 鸿渐 身心仿佛通电似的发麻。” 木青 《不许收穫的秋天》第四章二:“当他眼光往字面上一落,浑身像通电般觫一下。”

  2. 把宣布政治上某种主张的电报拍给有关方面,同时公开发表。

    徐铸成 《报海旧闻》二三:“其他各国立大学的学生又纷起反对,通电揭露 李 等的野心。”《花城》1981年第5期:“下一步打算通电全国,请求声援。”

  3. 公开发表的宣布政治上某种主张的电报。

    巴金 《家》二一:“十几位著名的地方绅士也发出吁请 张军长 早日入城‘主持省政’的通电,领衔的人便是 冯乐山 。”

引证解释

⒈ 有电流通过。

钱锺书《围城》三:“鸿渐身心仿佛通电似的发麻。”
木青《不许收穫的秋天》第四章二:“当他眼光往字面上一落,浑身像通电般觫一下。”

⒉ 把宣布政治上某种主张的电报拍给有关方面,同时公开发表。

徐铸成《报海旧闻》二三:“其他各国立大学的学生又纷起反对,通电揭露李等的野心。”
《花城》1981年第5期:“下一步打算通电全国,请求声援。”

⒊ 公开发表的宣布政治上某种主张的电报。

巴金《家》二一:“十几位著名的地方绅士也发出吁请张军长早日入城‘主持省政’的通电,领衔的人便是冯乐山。”

通电的国语词典

分致数人或数处的电报。作用为发布宣言,报告某一重大事件的情况或申述本人对于某事的意见。

通电的网络释义

通电

  • 通电:汉语词汇
  • 通电:泳儿演唱歌曲
  • 通电 (汉语词汇)

  • [publish a circular(或 open)telegram to] ∶把宣布某种政治主张的电报发给有关方面,同时公开发表。
  • 通电造句

    代替使用化石燃料,由导轨槽内的通电线圈产生的电磁场和磁轨共同推进了这列列车。
    泽西老弟,成都大会战还没有打开,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便通电宣布附逆了。
    东北义勇军苏炳文通电称‘弹尽援绝,不得已退至苏联国境‘。
    电控柜有普通电器控制和触摸屏控制两种型式。
    李俊心里涌起一股暖流,昨天晚上自己在和李振、施燕燕通电话时只不过无意中说了一句“房间里没电话”。
    发言人说,在高峰期,有一通电话,每七秒钟,以应急热线。
    国民政府为此通电全国,称“宝山之战,姚子青全营与孤城并命,志气之壮,死事之烈,尤足以动天地而泣鬼神。
    那么,要拍出一部成功的卡通电影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呢?最近这个问题在国际上海电视节中被很多业内专家探讨。
    也许人们喜欢看卡通电影里的人违反基本的社会礼仪,你是不是这么想过呢?
    西藏那曲地全地区有上百个村庄不通公路,不通电话,至今仍有少数偏远牧区群众看不上电视,获取信息渠道狭窄。
    在和其他电子设备中,钶钽铁矿被用来制造钽电容。钽电容比普通电容要更能保持电量,从而提升电池寿命。
    其中一种选择包括碳纳米管,它现在被用来制作锂离子电池,这种电池应用于轻便的电子产品,比普通电池使用时间长十倍。
    他与塞拉利昂政府的接触,除了专员的采访之外,仅有的一次就是星期二从首都弗里敦打来的一通电话。
    普通电报费比紧急电报费低。
    我家有一棵圣诞树枝繁叶茂,深绿色的叶子上挂着许多小小的装饰品。有圣诞老人小玲铛小圆球和精致的礼品盒等等。圣诞树上还挂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彩灯。当它接通电源时就像许多彩色的星星在眨眼睛。通电造句。
    精通电子仪器的使用,如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
    时间继电器可分为通电延时型和断电延时型两种类型。
    动态标定装置是基于激振器来实现的,其原理为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与电流成正比的电磁力作用。
    刚跟可儿通电话时,他已经观察过办公室,办公设施挺不错,老板桌椅,红木沙发,漆得光可鉴人的地板,装修得豪华气派的墙壁,各种现代化办公设备一应俱全。
    刚刚同事的那一通电话,又让我心神不定。

    汉字详情

    tōng,tòng [tong,tong]
    部首: 306
    笔画: 10
    五笔: CEP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NIB
    四角: 37302

    详细解释

    tōng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甬( yǒng)声。本义:没有堵塞,可以通过)

    (2) 同本义

    通,达也。——《说文》

    往来不穷谓之通。——《易·系辞》

    推而行之谓之通。

    坎为通。——《易·说卦》

    道远难通。——《国语·晋语》。注:“至也。”

    血脉欲其通也。——《吕氏春秋·达郁》。注:“利也。”

    凝绝不通声暂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3) 又如: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大道,指交通要道);通漕(直通水运);通塞(指境遇的顺利与滞涩);通水(通水运;能行船的地域);通畅(通行无阻的);通川(有河川流通的地方);通邑(四通八达的城市)

    (4) 通往

    指通豫南。——《列子·汤问》

    道不通。——《史记·陈涉世家》

    才通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北通巫峡。——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通天(通往天界。后用以形容本能非凡);通吊(至丧家吊唁)

    (6) 传递;传达

    主簿通语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通其意。——汉· 贾谊《过秦论》

    信耗莫通。——唐· 李朝威《柳毅传》

    (7) 又如:通状(申递各级官厅的上行公文);通信;通消息;通辞(呈递书面意见;传达话语);通化(传达教化);通书(通信);通问(互相致意问候;互通信息)

    (8) 沟通;接通

    阡陌交通。——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旁推交通。——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始能少通。——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通流入海。——清· 张廷玉《明史》

    (9) 又如:通同造意(串通谋划);通脚(跑腿说合);通灵(与神灵相通);通房连阁;通源(源头相通);通属(连接);通同(串通,勾结)

    (10) 往来友好

    数通使相窥观。——《汉书·李广苏建传》

    (11) 又如:通家至契(世代有交情的好友);通谱(同姓的人互认为同族);通正(和畅平正);通关(交往联系);通欢(往来交好);通交(结交;交往)

    (12) 了解;精通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后汉书·张衡传》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不能通其意。——唐· 韩愈《杂说》

    诸母皆通文。——清· 林觉民《与妻书》

    (13) 又如:通玄(通晓深奥的道理);通方(通达道术);通心(内心通达);通明(洞晓事物的道理);通幽(通晓幽深的道理);通悟(洞达事理,而具有高度的领悟力)

    (14) 通报;说 。

    (15) 如:通报(通知禀报);互通姓名;通志(表达意趣志向);通呈(通报呈递)

    (16) 疏通;开通

    疏之欲其通。——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政通人和。——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7) 又如:通路(开通道路);用泻药通便;通急(排解急难);通堙(开浚堵塞的水道);通沟(疏通沟渠);通瘀(疏通瘀滞)

    (18) 通行;通用 。如:通关文牒(通行证);通率(通用的比例);通语(普遍通行的语言);通义(通行不变的道理、法则);通礼(通行的礼仪)

    (19) 流通,互相交换

    商而通之。——《史记·货殖列传》

    通鱼盐。

    (20) 又如:通关节(暗中行贿、勾通官吏);通刺(通报名刺;交往)

    (21) 陈述 。

    (22) 如:通款(向敌方表示愿意降服);通诚(在神前表白诚意)

    (23) 通奸,过非婚性生活 。

    (24) 如:与人有通

    (25) 调和

    以通八风。——吕氏春秋·慎行论》

    形容词

    (1) 整个,全部

    皆通习之。——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通班马步快(全体骑马、步行的捕快);通悉(都知道;全部了解);通国(全国,整个国家);通般(全部,全面);通检(全部检查);通览(遍观)

    (3) 博识

    博览古今者为通人。——《论衡·超奇》

    (4) 又如:通品(博学多识、才能出众的人);通士(学识丰富而通达事理的读书人);通雅(博识多才,品格雅正)

    (5) 总共 。

    (6) 如:通共(总计);通计(总计);通纽(总合,合在一起);通址(合计;总共)

    (7) 共同 。

    (8) 如:通财(共享财物);通性(一般人所共有的性质);通同(共同);通谋(共同合谋)

    (9) 透彻 。

    (10) 如:通平(通畅平正);通妥(通顺妥帖);通快(通畅快捷)

    名词

    (1) 在某一方面,技术高超、有独创性或聪明灵巧的人 。

    (2) 如:通方(通晓为政之道);万事通;日本通;中国通;美国通

    (3) 古州名

    (4) 西魏设。在今四川达县

    (5) 五代周置,在今江苏省南通县

    (6) 金置。在今北京市通县

    (7) 乐器名

    又立为四器,名之为通。通受声广九寸,宣声长九尺,临岳高一寸二分。——《隋书》

    (8) 古代土地面积单位 。十井为通

    地方一里为井,井十为通。——《汉书》

    (9) 药名。马粪

    量词

    (1) 遍;次 。

    (2) 如:说了一通

    (3) 用于文书电报。

    (4) 如:一通电报

    副词

    (1) 很;十分 。

    (2) 如:通圆(十分圆满);通黄(很黄)

    (3) 总是

    心邱听着这些话,只微微的笑,通不言语。——《花月痕》

    (4) 另见 tòng

    tòng

    量词

    (1) 遍 。用于演奏某些乐器的动作。如:打了三通鼓;唢呐已经吹过两通

    (2) 番 。多用于贬义的言语行为。数词多用“一”。如:胡说一通;乱讲了一通

    (3) 另见 tōng

    英文翻译

    pass through, common, communicate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ung1 tung2 [梅县腔] tung1 [沙头角腔] tung1 [东莞腔] tung1 [客语拼音字汇] tung1 [陆丰腔] tung1 [客英字典] tung1 [宝安腔] tung1 [台湾四县腔] tung1 t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他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thungtʰuŋ
    diàn [dian]
    部首: 101
    笔画: 5
    五笔: JN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WU
    四角: 5071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雨,申声。本义:闪电)

    (2) 同本义

    电,阴阳激耀也。——《说文》

    电,电光也。——《五经通义》

    三月癸酉,大雨震电。震,雷也,电,霆也。——《谷梁传·隐公九年》。疏:“霆者,霹雳之别名。有霆必有电,故传云:‘电,霆也。’按,霆,电实同一词,后来歧为二义:其声曰霆,其光曰电。”

    (3) 又如:电火(闪电)

    (4) 物理学名词 。电是能的一种形式,包括负电和正电两类,它们分别由电子和质子组成,也可能由电子和正电子组成,通常以静电单位(如静电库仑)或电磁单位(如库仑)度量,从摩擦生电物体的吸引和排斥上可以观察到它的存在,在一定自然现象中(如闪电或北极光)也能观察到它,通常以电流的形式得到利用。如:正电;负电;静电;电阻

    (5) 电报的简称

    请致电上海领事而救先生焉。——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急电;贺电;电底(电报的底稿);海外来电

    (7) 比喻迅速 。如:电至(形容行动的迅速);电改(形容改变的迅速);电往(形容行动的迅速);电豁超生(急速用智慧让人脱离苦海);电赴(形容奔赴的迅速);电飞(比喻如电一般的飞逸);电射(形容威势强大,如闪电般射出);电扫(形容行动的迅速);电逝(形容奔走的迅速);电掣(形容行动的迅速);电迈(形容逝去的迅速);电举(形容行动的迅速)

    (8) 比喻光亮 。如:电照(比喻光辉照耀如电);电天(恭维别人的客套话。意指光辉照耀,如同空中闪电)

    (9) 明察,请人明察的敬辞 。如:电烛(比喻明察);电览(明察;明鉴);电闪(观看);电断(明断);电瞩(明察)

    动词

    电击 。如:电了我一下

    英文翻译

    electricity; electric; lightning

    方言集汇

    ◎ 粤语:din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