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商

tōng shāng [ tong shang]
注音 ㄊㄨㄥ ㄕㄤ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通商 tōngshāng

(1) 国家或地区之间 建立或存在贸易关系

(of nations)have trade relations

词语解释

  1. 互易商货。

    《左传·闵公二年》:“务财训农,通商惠工。” 孔颖达 疏:“通商贩之路,令货利往来也。”《国语·晋语四》:“轻关易道,通商宽农。”《北史·袁翻传》:“无防寇御贼之心,唯有通商聚敛之意。”《宋史·食货志下三》:“凡通商州军,在 京西 者为南盐,在 陕西 者为西盐,若禁盐地则为东盐。”

  2. 多指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

    孙中山 《革命军人不可想升官发财》:“通商是做甚么事呢?就是把 中国 的土货运出去卖,把他们的洋货运进来卖。”

引证解释

⒈ 互易商货。

《左传·闵公二年》:“务财训农,通商惠工。”
孔颖达疏:“通商贩之路,令货利往来也。”
《国语·晋语四》:“轻关易道,通商宽农。”
《北史·袁翻传》:“无防寇御贼之心,唯有通商聚敛之意。”
《宋史·食货志下三》:“凡通商州军,在京西者为南盐,在陕西者为西盐,若禁盐地则为东盐。”

⒉ 多指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

孙中山《革命军人不可想升官发财》:“通商是做甚么事呢?就是把中国的土货运出去卖,把他们的洋货运进来卖。”

通商的国语词典

本指商品买卖的行为。后指与外国互相贸易。如:「台中港辟建以后,台中已成为通商大埠。」《左传.闵公二年》:「务材训农,通商惠公。」唐˙孔颖达.正义:「通商:通商贩之路,令货利往来也。」也作「通市」。

通商的网络释义

通商

  • 通商:汉语词汇
  • 通商:杂志
  • 通商 (汉语词汇)

  • 1.互易商货。2.多指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
  • 通商的翻译

    英语: having trading relations (of nations or regions)​
    德语: Handel treiben mit, Handelsbeziehungen unterhalten mit (Pol)​
    法语: (avoir)​ des relations commerciales avec, commerce extérieur, commerce international

    通商造句

    同外国订立平等互惠通商友好条约。
    不过,如果他是普通商人,为何蓝天宇对他敬如上宾。
    咸平中,度支使梁鼎言陕西沿边解盐请勿通商,官自鬻之。
    开埠通商后,行栈资本首先在口岸城市获得发展,后来又逐步扩展至内地市场和土洋货贸易的各主要行业。
    自住型商品房的准入门槛低,再加上比普通商品房低百分之三十的价格,必然会吸引大批有购房需求的民众涌入。
    韩国外交通商部说,希望新一轮会谈会在解决北韩核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然而,经济学关于监管的理论和学说基本上是针对普通商品市场的研究成果,经济学关于证券市场监管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以后法、德、俄、意、奥诸国都先后派遣使臣赴朝鲜,缔结修好通商条约。
    尽管这样的出售方式看起来像是普通商店的“清仓甩卖”,但该精子银行称,“特选”精子并非快过保质期限的劣等货色,“特选”原因只是它们供应过量。
    今留学既众,曷若设革命本部于东京,而设分部于国内通商各口岸,他日在东留学,毕业而归,遍于二十二省,则其支部之设,可以不谋而成。
    谁都知道云贵两省山路崎岖,如果我父王要与缅甸通商,凭着他对朝廷的忠心耿耿,他一定会事先请示鳌中堂和皇上。
    原来,黑皇宗是处于众神之地的一大势力,而林家派出大长老林浩霸和林水学拜访,准备与黑宗皇结盟通商,带了不少魂界大陆的奇珍异宝。
    广州的标志是“五羊”。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濒临南中国海,珠江入海口,毗邻港澳,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历史上最悠久、最大的对外通商口岸,世界著名港口城市。
    抚集流散,通商惠工,山阳遂为重镇。
    韩国外交通商部第二次官千英宇正在中国访问,请介绍有关会见安排以及会谈的具体内容。
    德丹人也和你通商,许多岛民作你手下的商人,以象牙角和鸟木作送给你的贡物。
    李鸿章辨析利害说,“各国通商以来,中国沿海、沿江之利,尽为外国商轮侵占”。
    自古今来,南澳是东南沿海一带通商的必经泊点和中转站,早在明朝就已有“海上互市”的称号。
    原本用广州通商制度拴起来的门户,自此扃镛皆坏,挡不住排空而来的西潮浸灌。
    张柔重新建立市场、民居,府衙,引泉水入城,疏通沟渠,通商惠工,保州城不久就富裕起来。

    汉字详情

    tōng,tòng [tong,tong]
    部首: 306
    笔画: 10
    五笔: CEP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NIB
    四角: 37302

    详细解释

    tōng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甬( yǒng)声。本义:没有堵塞,可以通过)

    (2) 同本义

    通,达也。——《说文》

    往来不穷谓之通。——《易·系辞》

    推而行之谓之通。

    坎为通。——《易·说卦》

    道远难通。——《国语·晋语》。注:“至也。”

    血脉欲其通也。——《吕氏春秋·达郁》。注:“利也。”

    凝绝不通声暂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3) 又如: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大道,指交通要道);通漕(直通水运);通塞(指境遇的顺利与滞涩);通水(通水运;能行船的地域);通畅(通行无阻的);通川(有河川流通的地方);通邑(四通八达的城市)

    (4) 通往

    指通豫南。——《列子·汤问》

    道不通。——《史记·陈涉世家》

    才通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北通巫峡。——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通天(通往天界。后用以形容本能非凡);通吊(至丧家吊唁)

    (6) 传递;传达

    主簿通语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通其意。——汉· 贾谊《过秦论》

    信耗莫通。——唐· 李朝威《柳毅传》

    (7) 又如:通状(申递各级官厅的上行公文);通信;通消息;通辞(呈递书面意见;传达话语);通化(传达教化);通书(通信);通问(互相致意问候;互通信息)

    (8) 沟通;接通

    阡陌交通。——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旁推交通。——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始能少通。——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通流入海。——清· 张廷玉《明史》

    (9) 又如:通同造意(串通谋划);通脚(跑腿说合);通灵(与神灵相通);通房连阁;通源(源头相通);通属(连接);通同(串通,勾结)

    (10) 往来友好

    数通使相窥观。——《汉书·李广苏建传》

    (11) 又如:通家至契(世代有交情的好友);通谱(同姓的人互认为同族);通正(和畅平正);通关(交往联系);通欢(往来交好);通交(结交;交往)

    (12) 了解;精通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后汉书·张衡传》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不能通其意。——唐· 韩愈《杂说》

    诸母皆通文。——清· 林觉民《与妻书》

    (13) 又如:通玄(通晓深奥的道理);通方(通达道术);通心(内心通达);通明(洞晓事物的道理);通幽(通晓幽深的道理);通悟(洞达事理,而具有高度的领悟力)

    (14) 通报;说 。

    (15) 如:通报(通知禀报);互通姓名;通志(表达意趣志向);通呈(通报呈递)

    (16) 疏通;开通

    疏之欲其通。——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政通人和。——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7) 又如:通路(开通道路);用泻药通便;通急(排解急难);通堙(开浚堵塞的水道);通沟(疏通沟渠);通瘀(疏通瘀滞)

    (18) 通行;通用 。如:通关文牒(通行证);通率(通用的比例);通语(普遍通行的语言);通义(通行不变的道理、法则);通礼(通行的礼仪)

    (19) 流通,互相交换

    商而通之。——《史记·货殖列传》

    通鱼盐。

    (20) 又如:通关节(暗中行贿、勾通官吏);通刺(通报名刺;交往)

    (21) 陈述 。

    (22) 如:通款(向敌方表示愿意降服);通诚(在神前表白诚意)

    (23) 通奸,过非婚性生活 。

    (24) 如:与人有通

    (25) 调和

    以通八风。——吕氏春秋·慎行论》

    形容词

    (1) 整个,全部

    皆通习之。——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通班马步快(全体骑马、步行的捕快);通悉(都知道;全部了解);通国(全国,整个国家);通般(全部,全面);通检(全部检查);通览(遍观)

    (3) 博识

    博览古今者为通人。——《论衡·超奇》

    (4) 又如:通品(博学多识、才能出众的人);通士(学识丰富而通达事理的读书人);通雅(博识多才,品格雅正)

    (5) 总共 。

    (6) 如:通共(总计);通计(总计);通纽(总合,合在一起);通址(合计;总共)

    (7) 共同 。

    (8) 如:通财(共享财物);通性(一般人所共有的性质);通同(共同);通谋(共同合谋)

    (9) 透彻 。

    (10) 如:通平(通畅平正);通妥(通顺妥帖);通快(通畅快捷)

    名词

    (1) 在某一方面,技术高超、有独创性或聪明灵巧的人 。

    (2) 如:通方(通晓为政之道);万事通;日本通;中国通;美国通

    (3) 古州名

    (4) 西魏设。在今四川达县

    (5) 五代周置,在今江苏省南通县

    (6) 金置。在今北京市通县

    (7) 乐器名

    又立为四器,名之为通。通受声广九寸,宣声长九尺,临岳高一寸二分。——《隋书》

    (8) 古代土地面积单位 。十井为通

    地方一里为井,井十为通。——《汉书》

    (9) 药名。马粪

    量词

    (1) 遍;次 。

    (2) 如:说了一通

    (3) 用于文书电报。

    (4) 如:一通电报

    副词

    (1) 很;十分 。

    (2) 如:通圆(十分圆满);通黄(很黄)

    (3) 总是

    心邱听着这些话,只微微的笑,通不言语。——《花月痕》

    (4) 另见 tòng

    tòng

    量词

    (1) 遍 。用于演奏某些乐器的动作。如:打了三通鼓;唢呐已经吹过两通

    (2) 番 。多用于贬义的言语行为。数词多用“一”。如:胡说一通;乱讲了一通

    (3) 另见 tōng

    英文翻译

    pass through, common, communicate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ung1 tung2 [梅县腔] tung1 [沙头角腔] tung1 [东莞腔] tung1 [客语拼音字汇] tung1 [陆丰腔] tung1 [客英字典] tung1 [宝安腔] tung1 [台湾四县腔] tung1 t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他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thungtʰuŋ
    shāng [shang]
    部首: 225
    笔画: 11
    五笔: UMW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CBR
    四角: 00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阩,章省声。本义:计算,估量)

    (2) 同本义

    商,从外知内也。——《说文》。段注:“汉律志云:商之言章也。物成熟可章度也。”

    商,度也。——《广雅》

    虏必商军进退,稍引去。——《汉书·赵充国传》

    (3) 又如:商略(估计);商算(计算);商度(测量);商羊(传说中一种能预知雨的鸟);商谜(猜谜);商功(古代九章算术之一,即测量体积、计算工程用工的方法)

    (4) 引申为商议,商讨;商量

    商兑。——《易·兑》。注:“商量裁判之谓也。”

    操与众商议,欲立 植为世子。——《三国演义·杨修之死》

    (5) 又如:商通(勾通;相互商量以取得一致意见);协商;商校(商度,衡量);商串(商量串通);商决(商量决定);商宜(商量如何处理);商订(商讨订正);商借(商量借用);商通(彼此商量并取得一致意见);商论(磋商讨论);商略(商讨)

    (6) 经商,贩卖货物

    商旅不行。——《易·复》

    商而无盈。——王充《论衡》

    (7) 又如:商市(买卖货物的场所)

    (8) 揣测,臆度

    巧商而善意,广见而多记。——王充《论衡》

    名词

    (1) 商业

    商不出,则三宝绝。——《史记·货殖列传序》

    (2) 又如:经商;商利(经商的利润);商道(通商的道路);商铺(商店);商棍(商界的不良分子)

    (3) 商人

    郑商人 弦高将市于 周。——《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孟子·梁惠王上》

    豪吏富商积货储物以待其急。——《盐铁论·本议》

    (4) 又如:布商;坐商;商凭(商人的营业证);商民(商贾,商沽。商人)

    (5) 中国古代五声音阶之一,相当于简谱中的“2” 。如:商调(乐曲七调之一,其音凄怆哀怨);商音(五音中的商音);商歌(悲凉的歌)

    (6) 两数相除的结果 。如:商等于几

    (7) 中国古代朝代的名称 。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汤灭夏所建,都亳。中经几次迁都,盘庚时迁殷(今河南省安阳县小屯),因亦称殷。传至纣,为周武王所灭。共传十七代,三十一王。如:商汤(商代开国君主。名“大乙”)

    (8) 秋季 。古人把五音与四季相配,商音配秋,因以商指秋季

    (9) 春秋时诸侯国宋的别称 。周灭商后,封商贵族微子的后代于宋,故宋又称商

    (10) 象声词。铃摇击的声音

    胜姑便将两手七铃同时取起,商商价乱摇。——《老残游记》

    (11) 星宿名,指心宿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赠卫八处士》

    (12) 通“章”。篇章,乐竟为一章,引申为诗文的篇章

    修宪命,审诗商,禁淫声,以时顺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太师之事也。——《荀子·王制》

    观民风俗,审诗商,命禁邪言,息淫声。——汉· 贾谊《新书·辅佐篇》

    (13) 姓。如:商君(即“商鞅”。因封于“商”,故称“商君”);商均(虞舜子。名“均’,因封于“商”,故称“商均”)

    英文翻译

    commerce, business, trade

    方言集汇

    ◎ 粤语:soe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ong1 [梅县腔] shong1 [台湾四县腔] song1 [客英字典] shong1 [宝安腔] song1 [客语拼音字汇] song1 [东莞腔] song1 [沙头角腔] song1 [陆丰腔] dit7 sh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式羊陽開平聲開口三等sjangɕĭa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