迸笋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破土猛长的竹笋。
唐 岑参 《范公丛竹歌》:“为君成阴将蔽日,迸笋穿堦踏还出。” 唐 张祜 《题灵隐寺师一上人十韵》:“迸笋斜穿坞,飞泉下喷崖。”
引证解释
⒈ 破土猛长的竹笋。
引唐岑参《范公丛竹歌》:“为君成阴将蔽日,迸笋穿堦踏还出。”
唐张祜《题灵隐寺师一上人十韵》:“迸笋斜穿坞,飞泉下喷崖。”
迸笋的网络释义
迸笋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从辵,并声。“辵”(
)意思是在路上行走。本义:奔散,走散)(2) 同本义
督将迸走,死伤过半。——《三国志·满宠传》
(3) 又如:迸豆之疾(像豆子倒入锅内时乱迸那样快);迸窜(逃窜);迸逸(逃窜)
(4) 涌出;喷射
银瓶乍破水浆迸。——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迸泉(涌出的泉水);迸撺(喷涌飞溅);迸放(喷射发出)
(6) 爆开,断裂
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水浒传》
(7) 又如:迸穴(迸裂而成的洞穴)
(8) 冒出,突然向外发出 。如:迸竹(突出的竹子);迸云(穿云。喻高)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in5 [台湾四县腔] bin5 [客语拼音字汇] ben4 [梅县腔] bin5 [客英字典] bin5 [东莞腔] bin5 [宝安腔] bin5
◎ 潮州话:波英6(并)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迸 | 北諍 | 幫 | 耕開 | 去聲 | 敬 | 開口二等 | 耕 | 梗 | prengh/paenq | pæŋ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尹(
)声。本义:竹笋)(2) 竹子初从土里长出的嫩芽,味鲜美,可以做菜,也叫“竹笋”
筍,竹胎也。——《说文》。字亦作笋。
绚笋及蒲。——《诗·大雅·韩奕》
苞笋抽节。——左思《吴都赋》
如筀竹笋,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如:笋玉(喻指女人的手指);笋剥(像剥笋似地脱掉,剥光);笋枯(笋干);笋鞭(竹的地下茎);笋尖(笋的尖嫩部分);笋衣(笋壳)
(4) 竹的青皮
敷重笋席。——《书·顾命》。郑注:“析竹青皮也。”
如竹箭之有筠也。——《礼记·礼器》
(5) 又如:笋席(用篾青所编的竹席);笋鞋(以竹皮或笋壳做成的鞋)
(6) 古代悬挂钟磬等乐器的横木 。如:笋业(悬钟磬的架子);
(7) 同“榫”。器物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凸出的部分 。如:笋里不知卯里(这一方面不知那一方面);笋头(榫头。竹、木等器物或构件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凸出的部分)
形容词
嫩的 。如:笋鸡;笋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un3 [客英字典] ca5 sun3 [陆丰腔] sun3 [宝安腔] sun3 [海陆丰腔] sun3 [梅县腔] su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筍 | 思尹 | 心 | 諄 | 上聲 | 軫 | 合口三等 | 臻 | 諄 | sĭuĕn | synx/svi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