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克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进剋 ”。犹攻破。
《晋书·陶侃传》:“进克 长沙 ,获其将 毛宝 , 高宝 、 梁堪 而还。”《宋书·檀道济传》:“进剋 许昌 ,获伪 寧朔 将军、 潁川 太守 姚坦 ,及大将 杨业 。” 清 薛福成 《书桐城程忠烈公遗事》:“公领偏师,进克旁县十数。”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 唐 军和 回纥 军进克 东京 , 回纥 纵兵大掠。”
见“ 进克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进剋”。犹攻破。见“进克”。
引《晋书·陶侃传》:“进克长沙,获其将毛宝,高宝、梁堪而还。”
《宋书·檀道济传》:“进剋许昌,获伪寧朔将军、 潁川太守姚坦,及大将杨业。”
清薛福成《书桐城程忠烈公遗事》:“公领偏师,进克旁县十数。”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唐军和回纥军进克东京,回纥纵兵大掠。”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隹”,象小鸟形,下面是“止”(趾)。鸟脚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故用以表示前进。本义:前进,与“退”相对)
(2) 同本义
进,登也。——《说文》
巽为进退。——《易·说卦》
进退维谷。——《诗·大雅·桑葇》
徒衔枚而进。——《周礼·大司马》
君子三揖而进。——《礼记·表记》
进则引之,退则策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进兵击秦军。——《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次俱进。——《资治通鉴》
水陆并进。
贼环而进。——明· 魏禧《大铁椎传》
猱进鸷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迈进(大踏步地前进);奋进(奋勇前进);进不来出不去(比喻进退两难或处境尴尬);进旅退旅(进退一致,整齐合一);进退中绳(举动合乎规矩)
(4) 超过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庄子·养生主》
(5) 入,走入 。跟“出”相对
府尹叫进后堂来说。——《水浒全传》
(6) 又如:进门;进口;进屋;进洣(上学);进了学(上学读书);进镇(进驻镇守);进壁(进驻并筑工事固守);进营(进驻)
(7) 奉献
群臣进谏。——《战国策·齐策》
进尽忠言。——诸葛亮《出师表》
煮芋以进。——清· 周容《芋老人传》
再进。
厨者进芋。
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8) 又如:进草(遇有紧急事情在处理完毕后给皇帝的奏章);进鲜(向皇帝或长辈或上司进献时鲜食物);进上(进贡给皇帝);进御(将东西奉献给皇帝)
(9) 任官;出仕
升诸司马曰进士。——《礼记·王制》
而进之。——《吕氏春秋·慎行论》
进亦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0) 又如:进导(引导进入仕途)
(11) 推荐
于是忌进 孙子于 威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贵则观其所进。——《吕氏春秋·论人》
父张孟常为 颍阴侯灌婴舍人,得幸,因进之。——《汉书·灌夫传》
(12) 又如:进举(荐举;推荐);进荐(推荐);进贤兴功(荐举贤士功臣);进贤任能(进荐任用贤能之士)
(13) 登
君子三揖而进。——《国语》
(14) 上朝 。如:进谢(进谒致谢);进对(进谒并答对);进朝(前往拜见);进参(进见)
(15) 饮 。如:进饮(饮酒);进服(服用。多指药物);进羞(进食菜肴果品);进补(进食滋补药品或食物);
(16) 规劝 。如:进喻(劝说);进议(向皇帝进呈议论得失的奏表);进劝(劝说);进说(向君主述说;进言);进疏(向皇帝进呈奏议);进规(进谏规劝)
(17) 倒;送上 (客气话) 。如:进酒;进酌(斟酒)
(18) 促进,增强
进本退末。——《盐铁论·本议》
礼减而进。——《礼记·乐记》
(19) 又如:进躁(急于进取);进趋(努力向上);进锐退速(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亦快);进致(进取);进事(发展事业)
(20) 推崇,赞扬
退之以知道自居,而于 董、 贾独抑之, 相如独进之。—— 明· 方孝儒《答王秀才书》
(21) 立即或迅速派遣(如至某特定目的地) 。如:进藏;进剿(进军剿灭);进趋(进攻)
(22) 力图奋发,竭力努力 。如:进修;进取
(23) 晋升 。如:进擢(进用,擢升官职);进职(进升官职);进仕(进升官阶);进爵(进升爵位)
(24) 用在动词后,表示到里面 。如:走进;放进;开进;倒进
(25) 通“尽”。终止;竭尽
终进乎?不知也。道终乎本无始,进乎本不久。——《列子·天瑞》
竭聪明,进智力。——《列子·黄帝》
名词
(1) 钱财
萧何主吏、主进。——《史记·高祖本纪》
(2) 平房的一宅之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
右边一路,一间一间的房子,都有两进。——《儒林外史》
(3) 收入 。如:进项(进账。收入的款项);有进有出,进出相当
量词
层
外墙砌宽一尺,石二进;内墙砌宽一尺,石一进。——清· 严如煜《苗防备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本义:胜任)
(2) 同本义
克,肩也。——《说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
佛时仔肩。——《诗·周颂·敬之》。传:“仔肩,克也。”
子克家。——《易·蒙》
邾子克。——《左传·隐公元年》
周王子克。——《左传·桓公十八年》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诗·豳风·伐柯》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书·大禹谟》
(3) 又如:克当(担当,承受);克堪(胜利);克家(能承担家事);克祚(能继承祖辈的福禄);克家子(克家儿。能继承祖业的子弟);克明(能察是非)
(4) 能够
克,能也。——《尔雅》
匪斧不克。——《诗·齐风·南山》
二曰刚克,三曰柔克。——《书·洪范》。郑注:“能也。”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资治通鉴》
(5) 又如:克化(能够消化);克尽(能够尽力);克协(能够符合;等同);克长(能教诲不倦);克果(能成功,能实现);克承(能够继承);克荷(能够承担);克臬(能奉法行事);克能(能够)
(6) 攻下;战胜;打败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左传·僖公四年》
郑伯克 段于 鄢。——《左传·隐公元年》
克,胜也。——《玉篇》
然操遂能克 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陈寿《隆中对》
饮酒温克。——《诗·小雅·小宛》
如云不克。——《诗·大雅·桑柔》
执轻如不克。——《礼记·曲礼下》
(7) 又如:克伏(降伏,制伏);克伐(侵害);迭克名城;克平(制伏,平定);克胜(克敌制胜)
(8) 克制
二曰刚克,三曰柔克。——《书·洪范》
克己奉公。——《后汉书·祭遵传》
(9) 又如:克心(约束内心);克治(克制私欲邪念)
(10) 迷信说法。认为人生下来有属相相克,有五行相克,命硬的又克父母;害,损伤 。如:克皮(伤残体肤);克贼(损伤)
(11) 杀 。如:克奔(斩杀败降的敌人);克殄(歼灭);克翦(歼灭)
(12) 克扣 。如:克落(克扣);克除(非法扣除)
(13) 通“剋”。严格限定期限
公乃与克日会战。——《三国志·武帝操》
克期置酒。——《三国志·张嶷传》
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后汉书·钟离意传》
(14) 又如:克期完工;克日(约定或限定时日)
名词
(1) 质量或重量的单位,等于千分之一公斤 。如:克分子;克当量 “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et7 kiet7 [海陆丰腔] kiet7 [梅县腔] ket7 [台湾四县腔] kiet7 [客语拼音字汇] ked5 [东莞腔] ket7 [宝安腔] ket7 [陆丰腔] ket7
◎ 潮州话:kiog4(khiok) kag4(khak)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刻 | 苦得 | 溪 | 德開 | 入聲 | 職 | 開口一等 | 曾 | 登 | kʰək | khok/q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