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近郊
(1) 位于城市附近的郊区
词语解释
古代指城外五十里以内的地方。
《周礼·地官·载师》:“以宅田、士田、贾田,任近郊之地。” 郑玄 注引 杜子春 曰:“五十里为近郊,百里为远郊。”
泛指城市周围地区。
晋 郗昙 《兰亭诗》:“端坐兴远想,薄言游近郊。” 唐 李商隐 《茂陵》诗:“ 汉 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
今指靠近城市的郊区。如 扬州 近郊。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指城外五十里以内的地方。
引《周礼·地官·载师》:“以宅田、士田、贾田,任近郊之地。”
郑玄注引杜子春曰:“五十里为近郊,百里为远郊。”
⒉ 泛指城市周围地区。
引晋郗昙《兰亭诗》:“端坐兴远想,薄言游近郊。”
唐李商隐《茂陵》诗:“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
⒊ 今指靠近城市的郊区。如扬州近郊。
近郊的国语词典
距离城市周围不远的地区。
近郊的网络释义
近郊
近郊的翻译
近义词
反义词
近郊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表示与行走有关,斤声。本义:走近,接近)(2) 同本义
近,附也。——《说文》
为其近于道也。——《礼记·祭义》
小大近丧。——《诗·大雅·荡》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史记·项羽本纪》
稍出近之。——唐· 柳宗元《三戒》
近出前后。
稍近。
时敌军已近寨。——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逼近(靠近;接近);挨近;近傍(接近;靠近);近晚(傍晚);近火(靠近火)
(4) 引申追求,希求
为近利市三倍。——《易·说卦》
(5) 又如:近名(追求名誉);近利(逐利)
(6) 逼近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易·系辞下》。韩康伯注:“位逼于君,故多惧也。”
(7) 得宠
襄子必近 幸子。——《战国策·赵策》
有七孺子皆近。——《战国策·齐策》
虽有贵戚近习。——《礼记·月令》
(8) 又如:近上(接近上司);近上的(接近上层的;等级高的);近珰(皇帝宠信的太监);近爱(帝王所亲近宠爱)
(9) 位于边缘;濒于 。如:已近老年;近天(天边,极远之处);近正(接近正确;接近标准);近边(接近边疆)
(10) 知晓
慈亲不能传于子,忠臣不能入于君,唯有其材者为近之。——《吕氏春秋》
形容词
(1) 指时间或空间的距离短
无有远近幽深。——《易·系辞》
忘路之远近。——陶潜《桃花源记》
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而日中时近也。
远者小而近者大。
近者热而远者凉。
(2) 又如:四近(周围附近的地方);邻近(位置挨近;附近);近宅(附近左右的住宅);近局(近邻,邻居);近火先焦(比喻无辜的人因最接近祸源而首先遭殃)
(3) 最近
近三世纪则学校大备。——蔡元培《图画》
(4) 又如:新近(不久以前);近目(近日;目前);近夜(傍晚);近忧(近虞。目前的忧虑)
(5) 亲近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李密《陈情表》
(6) 又如:近宾(亲近的宾客;有亲密关系的宾客);近侍(亲近侍奉);近属(血缘关系较近的亲属);近党(关系密切的亲族)
(7) 浅近,容易理解,容易明白的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孟子·尽心下》
(8) 又如:近识(识见浅陋);近器(才识浅陋平庸的人);近鄙(鄙薄);近浅(浅陋,平庸);近俗(浅近通俗);近事(浅鄙之事)
副词
(1) 将近;差不多
应者近万人。——《资治通鉴·唐纪》
官盛则近谀。——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近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un1 kiun6 [客英字典] kiun1 kiun5 [沙头角腔] kiun1 kiun5 [客语拼音字汇] kiun1 kiun4 [台湾四县腔] kiun1 kiun5 [梅县腔] kiun1 kiun3 [东莞腔] kiun3 [宝安腔] kiun3 | kiun1 [陆丰腔] kiun6 kiun1
◎ 潮州话:geng6(kũrng) [揭阳]gêng6[潮阳]ging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近 | 其謹 | 羣 | 欣 | 上聲 | 吻 | 開口三等 | 臻 | 欣 | gʰĭən | gionx/gioo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邑,交声。从“邑”,表示与城郭、行政区域有关。本义:上古时代国都外百里以内的地区称“郊”)
(2) 郊区
郊,距国百里为郊。——《说文》。按,周时距离国都五十里的地方叫近郊,百里的地方叫远郊。
适彼乐郊。——《诗·魏风·硕鼠》
素服郊次。——《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洒江郊。——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始知郊田。——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邑外谓之郊。——《尔雅·释地》
郊二旬。——《周礼·质人》。注:“远郊也。”
至于郊。——《仪礼·觐礼》。注:“谓近郊。”
(3) 又如:郊祀(古时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郊圻(城邑的疆界。圻,地界);郊里(郊外的村落)
(4) 田野
地可垦辟,悉为农郊,以赡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5) 古代祭天地的典礼
郊社所从来尚矣。——《史记·封禅书》
(6) 又如:初郊(初即位而祀天);郊社(祭天地);郊赦(天子祭天于郊,而特赦天下的囚犯);郊畤(祭天的地方。畤,神灵居止之处)
(7) 古地名 。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运城县境
动词
在郊区住
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孟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u1 kau1 [客英字典] gau1 kau1 [台湾四县腔] gau1 kau1 [梅县腔] kau1 gau1 [宝安腔] kau1 gau1 [东莞腔] gau1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 潮州话:ga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交 | 古肴 | 見 | 肴 | 平聲 | 肴 | 開口二等 | 肴 | 效 | krau/keau | ka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