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畿地区

jìn jī dì qū [jin ji di qu]

词语释义

京城附近地区。

汉字详情

jìn [jin]
部首: 306
笔画: 7
五笔: RP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HML
四角: 323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斤声。本义:走近,接近)

(2) 同本义

近,附也。——《说文》

为其近于道也。——《礼记·祭义》

小大近丧。——《诗·大雅·荡》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史记·项羽本纪》

稍出近之。——唐· 柳宗元《三戒》

近出前后。

稍近。

时敌军已近寨。——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逼近(靠近;接近);挨近;近傍(接近;靠近);近晚(傍晚);近火(靠近火)

(4) 引申追求,希求

为近利市三倍。——《易·说卦》

(5) 又如:近名(追求名誉);近利(逐利)

(6) 逼近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易·系辞下》。韩康伯注:“位逼于君,故多惧也。”

(7) 得宠

襄子必近 幸子。——《战国策·赵策》

有七孺子皆近。——《战国策·齐策》

虽有贵戚近习。——《礼记·月令》

(8) 又如:近上(接近上司);近上的(接近上层的;等级高的);近珰(皇帝宠信的太监);近爱(帝王所亲近宠爱)

(9) 位于边缘;濒于 。如:已近老年;近天(天边,极远之处);近正(接近正确;接近标准);近边(接近边疆)

(10) 知晓

慈亲不能传于子,忠臣不能入于君,唯有其材者为近之。——《吕氏春秋》

形容词

(1) 指时间或空间的距离短

无有远近幽深。——《易·系辞》

忘路之远近。——陶潜《桃花源记》

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而日中时近也。

远者小而近者大。

近者热而远者凉。

(2) 又如:四近(周围附近的地方);邻近(位置挨近;附近);近宅(附近左右的住宅);近局(近邻,邻居);近火先焦(比喻无辜的人因最接近祸源而首先遭殃)

(3) 最近

近三世纪则学校大备。——蔡元培《图画》

(4) 又如:新近(不久以前);近目(近日;目前);近夜(傍晚);近忧(近虞。目前的忧虑)

(5) 亲近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李密《陈情表》

(6) 又如:近宾(亲近的宾客;有亲密关系的宾客);近侍(亲近侍奉);近属(血缘关系较近的亲属);近党(关系密切的亲族)

(7) 浅近,容易理解,容易明白的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孟子·尽心下》

(8) 又如:近识(识见浅陋);近器(才识浅陋平庸的人);近鄙(鄙薄);近浅(浅陋,平庸);近俗(浅近通俗);近事(浅鄙之事)

副词

(1) 将近;差不多

应者近万人。——《资治通鉴·唐纪》

官盛则近谀。——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近半

英文翻译

near, close; approach; intimate

方言集汇

◎ 粤语:gan6 kan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un1 kiun6 [客英字典] kiun1 kiun5 [沙头角腔] kiun1 kiun5 [客语拼音字汇] kiun1 kiun4 [台湾四县腔] kiun1 kiun5 [梅县腔] kiun1 kiun3 [东莞腔] kiun3 [宝安腔] kiun3 | kiun1 [陆丰腔] kiun6 kiun1
◎ 潮州话:geng6(kũrng) [揭阳]gêng6[潮阳]ging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九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其謹上聲開口三等gʰĭəngionx/gioon
[ji]
部首: 521
笔画: 15
五笔: XXAL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VIW
四角: 2265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田,幾省声。本义:国都四周的广大地区)

(2) 古代王都所领辖的方千里地面。后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

畿,天子千里地。以逮近言之则曰畿也。——《说文》

邦畿方千里。——《周礼·大行人》

方千里曰王畿。——《周礼·职方式》

邦畿千里。——《诗·商颂·玄鸟》

视学京畿。——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畿尉(卫戍京城的武官);畿限(王畿的界限);畿甸(京城效区);畿兵(驻京都的士兵)

(4) 王畿之外的九畿

乃以九畿之籍。——《周礼·大司马》。注:“犹限也。”按,九畿,国畿及侯甸、男采、卫蛮夷也。唐虞称服,周称畿。

(5) 又如:畿岳(畿服。天下);畿疆(王畿和九畿的疆界);畿夏(古指以京畿为中心的我国中原地区)

(6) 疆界;地界 。如:畿略(疆域);畿封(在王畿的四周聚土为界)

(7) 门内;门槛

薄送我畿。——《诗·邶风·谷风》

(8) 指田野

(9) 西汉末,王莽改国号为新时,长安西市称“畿”

(10) 唐代县的等级名。京城的旁邑为畿县 。如:畿赤(唐代京城所治之县为赤县,京之旁邑为畿县,合称“畿赤”)

英文翻译

imperial domain; area near capital

方言集汇

◎ 粤语:gei1
◎ 客家话:[宝安腔] gi1 [台湾四县腔] gi1 [客英字典] gi1 [海陆丰腔] gi1 [梅县腔] ki2 [客语拼音字汇] gi1
◎ 潮州话:g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渠希微開平聲開口三等gʰĭəigioi
dì,de [di,de]
部首: 334
笔画: 6
五笔: FBN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PD
四角: 44112

详细解释

de

助词

(1) 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 。如:他认真地学习;天气渐渐地冷了;有计划地安排生活。又表示动态,相当于“着”。常附在立、卧、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头

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舜子变文》

(2) 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相看月未坠,白地断肝肠。——唐· 杜甫《越女词》

(3) 另见

名词

(1)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 同本义,与“天”相对

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春秋·元命苞》

土乙力为地。——《尔雅·释地》

地生养万物。——《管子·形势解》

(3) 如:落地;天地;地角(地的末端。多比喻极僻远的地方);地宫(帝王墓地放置棺材的地下建筑);地府(阴间);地脉(风水);地遁(隐入地下;入土而逃)

(4) 地面;陆地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乐府诗集·木兰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 李白《静夜思》

(5) 又如:地文(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藏(地下深处);地市(地下的市镇);地平(地面平坦)

(6) 土地;田地

殚其地之出。——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湿地;好地;下地干活儿;地头(地上,与天上相对;方面);地灵(土地山川的灵秀之气)

(8) 领土,属地;地区 。

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战国策·魏策》

(9) 又如:各地;内地;本地;割地(割让领土);

(10) 地方;场所

此地空余黄鹤楼。——唐· 崔颢《黄鹤楼》

英雄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11) 又如:各地文化站;产地(物品出产的地方);坟地;原地;地著(久居其地不迁移的人);地棍(地方上的流氓无赖)

(12) 地位 。如:地业(地位与事业);地望(地位和声望);地寒(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

(13) 心意活动的领域 。如:心地;见地;识地

(14) 路程;面积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红楼梦》

(15) 又如:十里地

(16) 居住地 。如:地址;地邻(邻居;邻里)

(17) 花纹图案或文字的衬托面;底子 。如:地子(衬底;花纹的衬托面)

(18) 地区,中国省、自治区以下,县以上设置的行政区域 。如:省地县三级

(19) 地主的简称 。如:地富(地主与富农)

(20) 言语和行动可以回旋的地方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21) 另见 de

英文翻译

earth; soil, ground; region

方言集汇

◎ 粤语:dei6 deng6
◎ 客家话:[梅县腔] ti5 [台湾四县腔] ti5 [客英字典] ti5 [东莞腔] ti3 [客语拼音字汇] ti4 [宝安腔] ti3 [沙头角腔] ti5 [陆丰腔] ti5 [海陆丰腔] ti6
◎ 潮州话:d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四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diih/dihdʰi
qū,ōu [qu,ou]
部首: 211
笔画: 4
五笔: AQ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SK
四角: 71714

详细解释

ōu

名词

(1) 一种中国古代容器。又用为容量单位

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左传·昭公三年》

(2) 古代农民播种时所开的穴或沟称为“区” 。如:区田(指在田里按一定距离开挖穴,将种子播入其间的一种农作法。便于小范围内深耕细作,集中施肥灌水)

(3) 姓氏

我区氏儿也。——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4) 另见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品在匚中。“品”表示许多物品。“匚”( fāng),盛物的器具。本义:收藏)

(2) 隐匿

区,踦区,藏匿也。——《说文》

吾文君文王作仆区之法。——《左传·昭公七年》

(3) 区别

譬诸草木,区以别矣。——《论语·子张》

(4) 又如:区界(区别;界限);区明(区分明晰);区判(区分判别);区详(区分详明)

名词

(1) 区域;地区

造我区夏。——张衡《东京赋》。注:“区,域也。”

茂八区而菴谒焉。——左思《蜀都赋》。注:“四方八隅也。”

上下无常穷六区。——《思元赋》

冰天雪海之区。——〔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区夏(诸夏。中原地区,指中国);区宇(疆土境域);商店区;山区;市区;边区;区外(域外);区宇(境域;天下)

(3) 行政区划单位 。如:自治区;解放区;市辖区;县辖区。亦指区政府所在地。如:他在区里开了三天会

(4) 住宅,居住处 。如:区处(居住的地方);区士(守卫在宫外的士兵);区宇(殿宇);区舍(房屋)

(5) 特指小屋

浮玉之山,北望具区。——《山海经·南山经》

穿北军垒垣以为贾区。——《汉书·胡建传》。颜师古注:“区者,小室之名,若今小庵屋之类耳。”

(6) 球场(如草地网球、网球戏、手球或篮球)上划分的区 。如:发球区;后区

(7) 人世间 。如:区中(人世间);区中缘(尘世的俗情);区中学(世俗的学问);区内(天下,宇内);区有(天下)

形容词

(1) 小,微小

宋国区区。——《左传·襄公十七年》

区区焉相乐也。——《吕氏春秋·务大》

吾道知处暗,夫处明者不见暗中一物,而处暗者能见明有中区事。——《关尹子》

(2) 又如:区区

(3) 平庸 。如:区区冗冗(庸庸碌碌);区区庸庸(平庸无能)

(4) 另见 ōu

英文翻译

area, district, region, ward

方言集汇

◎ 粤语:au1 keoi1
◎ 潮州话:ku1 <姓>au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