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敌

yíng dí [ ying di]
繁体 迎敵
注音 一ㄥˊ ㄉ一ˊ

词语释义

1.迎战敌人。

词语解释

  1. 迎战敌人。

    宋 岳飞 《奏郾城县并绛州垣曲县捷状》:“臣躬亲提领军马出城迎敌。”《水浒传》第四八回:“刚説 扈家庄 有这个女将,好生了得,想来正是此人,谁敢与他迎敌?” 许地山 《缀网劳蛛·换巢鸾凤》:“ 亚成 和剩下的娄罗各人携着枪械下山迎敌。”

引证解释

⒈ 迎战敌人。

宋岳飞《奏郾城县并绛州垣曲县捷状》:“臣躬亲提领军马出城迎敌。”
《水浒传》第四八回:“刚説扈家庄有这个女将,好生了得,想来正是此人,谁敢与他迎敌?”
许地山《缀网劳蛛·换巢鸾凤》:“亚成和剩下的娄罗各人携着枪械下山迎敌。”

迎敌的国语词典

走出据守的地方与来攻的敌人厮杀。

迎敌的网络释义

迎敌

  • 迎敌,汉语词汇。
  • 拼音:yíng dí
  • 释义:迎战敌人
  • 迎敌造句

    自开战以来,我军日日厉兵秣马,准备迎敌。
    王语嫣和朱碧双姝有说有笑,将碾坊中如何遇险、慕容燕如何迎敌、与那西夏武士李延宗赌斗得药等情细细说了,只听得阿朱、阿碧惊诧不已。
    那次战斗中我们缺少夜航设备和夜航经验,但是还是起飞迎敌了。
    许采薇当然不肯束手就死,腰间火龙鞭一抽鞭子就化作一条长蛇迎敌。
    曹操见云东冲西突,所向无前,莫敢迎敌,救了黄忠,又救了张著,奋然大怒,自领左右将士,来赶赵云。
    八路军举行仪式欢迎敌伪军投诚。
    非利士人听见大卫受膏作以色列众人的王,非利士众人就上来寻索大卫。大卫听见,就出去迎敌。
    宋单父赴死逃生,本以为会缩隐不出,待时来援,不曾想到此时通桥迎敌,无异于太阿倒持,众人着实不解其意。
    每每有大镖要红火旗全旗同出之时,凡遇土匪山贼拦截,或大或小,赵龙皆用这火龙阵迎敌。
    曹操见子龙东冲西突,所到之处,无敢迎敌,救了黄忠、张著,奋然恨怒,自招呼左右将士,来赶子龙。
    紧张的他立刻本能地将柴一丢,抽出扁担死死地横握在手中,准备迎敌,当他们相持一段时间后,陈西湘发现,日本兵居然没有任何动静。
    李忠、周通两位头领,俗话说‘哀兵必胜’,这次我要你们整顿人马,下山迎敌,愿意否?
    四天转眼就到,今天便是迎敌的日子,瓦岗寨中鼓声阵阵,三路大军下山迎敌。
    众人本以为忘剑只是少年气盛,出言挤兑费彬一句,哪想到费彬竟然真的要对后辈动手,而忘剑居然真的拔剑迎敌,真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白狼族的优势,是依山傍险,坚守住深沟固垒的白狼城,不贸然外出迎敌,才是最好的策略。
    日军的地面进攻让射界有限的炮台无法迎敌,炮台火炮口径虽然巨大,但实心弹对冲击的日军步兵无法构成多少威胁。
    张随此刻浑身发懒,动作凝滞,本不想与人动手,但见此人高高胖胖,一脸杀气,不得已持短棒迎敌。
    这时齐瑞凤趁机挥鞭进击,正好打中王秀儿手腕,王秀儿长剑脱手,人却不停,忍痛挡在毕宽身前挥掌迎敌。
    敌人的兵力是我们数倍,如果正面迎敌,无异于以卵投石,必然败亡。
    赞辞却建忠,绰枪上马,引众人出寨迎敌。

    汉字详情

    yíng [ying]
    部首: 306
    笔画: 7
    五笔: QBP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YHVL
    四角: 373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本义:遇,相逢)

    (2) 同本义

    迎,逢也。——《说文》。段玉裁注:“夆,悟也;逢,遇也,其理一也。”

    以迎岁于东郊。——《淮南子·时则》。注:“逆春也。”

    迎日推策。——《史记·五帝纪》。正义:“逆也。”

    (3) 又如:迎霜(遇霜)

    (4) 迎接;欢迎

    冕而亲迎。——《礼记·昏义》

    亲迎于渭。——《诗·大雅·大明》

    哀公迎 孔子。——《墨子·非儒下》

    每迎女婿固不遣。——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5) 又如:迎风板子(迎风。指新官上任,为树权威先访拿数人杖责四十。然后视情节再行发落);迎猪(赶猪回家);迎枕(迎手。中医号脉时垫在病人腕部的枕头);迎年(迎接新年);迎气(迎接祭祀五帝,祈求五谷丰收);迎将(迎接);迎劳(迎接慰劳);迎新送旧(迎接新来的,辞送离去的);迎銮(迎接皇帝);迎宾(迎接宾客)

    (6) 迎合;逢迎

    则民严而不迎。——《孔子家语·入官》。注:“奉也。”

    群臣迎阿,独怀道执不可。——《新唐书》

    (7) 又如:迎阿(逢迎阿谀);迎意(测知他人心意,迎合他人心意);迎望(迎合,迎承);迎时(迎合时势);迎逢(迎合;逢迎);迎附(迎合)

    (8) 预测;推算 。如:迎日推筴(经过推算而预知未来的节气历数)

    (9) 投降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介词

    (1) 面向着,正对着

    迎风收栗子,过雨剪花头。——明· 袁宏道《再和散木韵》

    (2) 又如:迎风飞翔;迎见(迎面遇见);迎潮(逆潮流而上);迎流(逆流)

    英文翻译

    receive, welcome, greet

    方言集汇

    ◎ 粤语:jing4 jing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ang2 ngiang6 [客语拼音字汇] ngiang2 [沙头角腔] niang2 [宝安腔] ngiang2 [东莞腔] ngiang2 [陆丰腔] gniang3 [台湾四县腔] ngiang2 ngiang5 [梅县腔] ngiang2 ngiang5 [客英字典] ngiang2
    ◎ 潮州话:ngêng5 (ngêng) [潮州]ngiêng5 [潮阳]ngi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語京庚三開平聲開口三等ngieng/ngyangŋĭɐŋ
    [di]
    部首: 425
    笔画: 10
    五笔: TDTY
    五行:
    仓颉: HROK
    四角: 286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啇( )声。本义:匹敌;对等)

    (2) 同本义

    敌,仇也。——《说文》

    敌,匹也。——《尔雅》

    四国之兵敌。——《战国策·秦策》。注:“强弱等也。”

    且夫自敌以下。——《国语·楚语》

    敌国宾至。——《国语·周语》

    敌则能战之。——《孙子·谋攻》

    (3) 又如:试看天下谁能敌;敌体(彼此地位相等,不分上下);敌礼(平等的礼节);匹敌(谓才艺相当);势均力敌

    (4) 抵抗;抵挡

    (司马懿)乃 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三国演义》

    (5) 又如:敌不住;寡不敌众

    (6) 攻击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聊斋志异·狼三则》

    名词

    (1) 仇敌;敌人

    秦人开关延敌。—— 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政敌;天敌;敌不可假(不可宽容敌人);敌垒(敌人的营垒);敌特;敌探

    英文翻译

    enemy, foe, rival; resist

    方言集汇

    ◎ 粤语:dik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五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下刮黠合入聲合口二等ghruat/hoatɣw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