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饱和

guò bǎo hé [guo bao he]

词语释义

某溶质的量已超过同温度下该溶质的溶解度的溶液。该溶液不稳定,如果投入一小颗溶质的晶体或振荡容器,可使过量的溶质结晶出来,成为饱和溶液。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溶液中的溶质含量超过饱和状态。参看〖饱和〗。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与此同时,一方面用户固执地认为网上的东西都该免费,而另一方面广告业过饱和现象愈演愈烈。
2、液体的过饱和会导致气泡产生,这样的现象在很多领域都会发生,例如热传,制造,生化等。
3、以上工作,明确了下贝氏体碳化物是由富碳残余奥氏体中析出而不是由碳过饱和的铁素体中析出。
4、因此使得过饱和析出碳化物存在于大部分肥粒铁晶粒内。
5、粒子的“临界过饱和”决定了它的成核潜力。
6、为了要与大气压力重新取得平衡,二氧化碳分子就必须从这个呈过饱和状态的液体逃逸。
7、过饱和的效果不过是改变生长速度。
8、不少小的肾和输尿管结石以及在过饱和状态下形成的尿盐沉淀排入膀胱后,在膀胱排尿无梗阻的情况下,均可随尿排出。
9、高坝泄洪是导致水中气体过饱和的主要因素,不仅能致鱼类气泡病,而且会给水生生物带来严重的危害。
10、利用接种生长方法研究了TATMP对过饱和溶液中碳酸钙晶体生长速度的影响。
11、当过饱和是正值时,则出现凝结。
12、这一研究为更深入的开展高坝下游过饱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及消减过程理论研究提供了依据,对高坝下游水生生物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13、结果表明,该合金经急冷处理后由于过饱和固溶铬含量的增加,导致空位浓度显著提高与空位盘的产生。
14、利用高能球磨可以合成纳米晶、金属间化合物、非晶相及过饱和固溶相等多种纳米亚稳相。
15、海洋浅层的温暖海水,对方解石和霰石则为「过饱和」,代表这两种矿物不倾向溶解。
16、结构模型的计算表明,过饱和溶液中存在着水共享离子对和接触离子对。
17、介绍的数学模型考虑了混合云中液、固态共存时以及冰面过饱和环境下稳定同位素的动力分馏效应。
18、本文研究了有机非线性光学晶体L-酒石酸脲在过饱和溶液中的成核过程。
19、其结论印证了“过饱和固溶体分解反应的普遍规律”中的部分内容。
20、时效初期,过饱和固溶体分解形成原子偏聚区,电子散射增加,合金电导率下降。
21、耐磨涂层组织可分为陶瓷相、金属间化合物、过饱和固溶体;
22、过饱和自微乳是指在原有的自微乳处方中,加入过饱和促进剂而形成的一种释药系统。
23、本文介绍了我国第一台用以研究过饱和水蒸汽自发凝结现象的拉伐尔喷管试验装置。
24、介绍用过饱和蒸汽法处理背压式汽轮机积盐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25、默认设置下,其输出的照片过锐并有些过饱和,有可视的伪影和锯齿状斜线。
26、过饱和的红、蓝和青色,深黑,高拐点,画面非常蓝。
27、提供了关于出现过饱和水蒸汽自发凝结现象的湿蒸汽两相流的部分试验结果。
28、戴尔电脑就是因为拆分次数太多,造成市场过饱和,交易者不再喜欢戴尔股票了。
29、针对交叉口处于非饱和与过饱和状态下的交通状况,用排队论分析并推导了交叉口增量延误公式。

过饱和造句

与此同时,一方面用户固执地认为网上的东西都该免费,而另一方面广告业过饱和现象愈演愈烈。
液体的过饱和会导致气泡产生,这样的现象在很多领域都会发生,例如热传,制造,生化等。
以上工作,明确了下贝氏体碳化物是由富碳残余奥氏体中析出而不是由碳过饱和的铁素体中析出。
因此使得过饱和析出碳化物存在于大部分肥粒铁晶粒内。
粒子的“临界过饱和”决定了它的成核潜力。
为了要与大气压力重新取得平衡,二氧化碳分子就必须从这个呈过饱和状态的液体逃逸。
过饱和的效果不过是改变生长速度。
不少小的肾和输尿管结石以及在过饱和状态下形成的尿盐沉淀排入膀胱后,在膀胱排尿无梗阻的情况下,均可随尿排出。
高坝泄洪是导致水中气体过饱和的主要因素,不仅能致鱼类气泡病,而且会给水生生物带来严重的危害。
当过饱和是正值时,则出现凝结。
这一研究为更深入的开展高坝下游过饱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及消减过程理论研究提供了依据,对高坝下游水生生物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结果表明,该合金经急冷处理后由于过饱和固溶铬含量的增加,导致空位浓度显著提高与空位盘的产生。
利用高能球磨可以合成纳米晶、金属间化合物、非晶相及过饱和固溶相等多种纳米亚稳相。
海洋浅层的温暖海水,对方解石和霰石则为「过饱和」,代表这两种矿物不倾向溶解。
结构模型的计算表明,过饱和溶液中存在着水共享离子对和接触离子对。
介绍的数学模型考虑了混合云中液、固态共存时以及冰面过饱和环境下稳定同位素的动力分馏效应。
其结论印证了“过饱和固溶体分解反应的普遍规律”中的部分内容。
时效初期,过饱和固溶体分解形成原子偏聚区,电子散射增加,合金电导率下降。
耐磨涂层组织可分为陶瓷相、金属间化合物、过饱和固溶体;
过饱和自微乳是指在原有的自微乳处方中,加入过饱和促进剂而形成的一种释药系统。

汉字详情

guò,guo,guō [guo]
部首: 306
笔画: 6
五笔: FPI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DI
四角: 34300

详细解释

guō

名词

(1) 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处浇于 过,处 豷于 戈。——《左传·襄公四年》

(2) 姓,过国之后

(3) 另见 guò

guò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咼( guā)声。本义:走过,经过)

(2) 同本义

过,度也。——《说文》

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杜牧《阿房宫赋》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

行过夷门,见侯生。——《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过江;过马路;从这条街上过;从他门前过;路过(途中经过);过翼(经过的飞鸟);过宾(路过的宾客);过处(经过之处);过来过往(来往经过);过阴(到阴间走一趟)

(4) 超出,胜过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聊斋志异·促织》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

(5) 又如:过如(超过;胜过);过了漕(过了漕运期限);过情(超过实际);过实(超过实际情况);过绝(超越;超过)

(6) 过去(过后)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

(7) 又如:三伏已过;雨过天晴;过迹(过去的形迹);过景(过时;不应景);过逝(流逝。很快地过去);过郤(过去)

(8) [婉词]:去世

陛下虽过世为神,岂假手于苻登而图臣,忘前征时言邪?——《晋书·苻登载记》

(9) 又如:过作(死);老太太是三天前过的;过辈(去世);过背(去世);过七(人死后每七天举行一次吊祭仪式。一般七次或五次而断七)

(10) 给予;递给

邮人之过书,门者之传教也。——《论衡》

予亦谓之过。辰州人谓以物予人曰过。——《通雅》

(11) 又如:过度

(12) 渡过

野市分獐闹,官帆过渡迟。——宋· 苏轼《荆州》

(13) 又如:过索(渡河之绳索);过江(渡过长江)

(14) 转移;过渡

买的房子已付款,只是过户手续还未办理好

过录底稿

(15) 又如:过龙(经手递送贿赂);过处(词的上下片过渡之处。亦称“过片”)

(16) 〈方〉∶ 传染 。如:过病(传染疾病)

(17) 度过;过活

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清· 林觉民《与妻书》

(18) 又如:过阴天儿(休息);过老(度晚年);过日(度日;生活);过遣(打发日子,消磨时光)

(19) 来访;前往拜访;探望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战国策·齐策四》

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谊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20) 又如:过临(光临;惠临);过款(过访);过晤(前往会见)

(21) 交往,相处

稍喜过从近,扶筇不驾车。——宋· 黄庭坚《次韵德孺五丈新居病起》

过从甚密

(22) 又如:过逢;过从(互相交往);过会(农家亲朋每年定期聚会的日子,或公社每年举行庙会的节日)

(23) 交谈 。如:过谈(往访交谈)

(24) 错,犯错误

微二人,寡人几过。——《吕氏春秋·审应览·具备》

人恒过,然后能改。——《孟子·告子下》

(赵太后)曰:“君过矣,不若长安石之甚。”——《战国策·赵策》

(25) 失去 。如:过序(失去正常规律顺序)

(26) 怪罪,责难

孔子曰:“ 求,无乃尔是过与?(这恐怕应该责备你吧!)”——《论语·季氏》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得去,已至军矣。——《史记·项羽本纪》

(27) 又如:不过(不怪罪);过谪(责备;怪罪);过適(怪罪,责难)

(28) 继入、赘入或嫁人

孩儿也,他如今只待过门,喜事匆匆的,教我怎生回得他去。——元· 关汉卿《窦娥冤》

(29) 又如:过嗣(过继);过给(过继)

(30) 方言。指母猪生小猪 。如:过下来的小猪(生下来的小猪)

(31) 传递

他这个人喜欢过嘴,你说话可要注意

(32) 又如:过盏(敬酒);过嘴(传话);过语(传话);过书(传递书信);过气(传送气息以交配);过状(递交文状、诉状)

(33) 帮助咽下;和着吃 。如:过过(过口,改口味);过口(吃食物下酒);过酒(下酒;送酒)

(34) 冲刷;漂洗 。如:过水(用水漂洗)

(35) 用在动词加“不”或“得”的后面,表示胜过或通过的意思。如:过不去(有阻碍,通不过);讲不过礼去(于礼仪上行不通);比得过(能胜过他人);我说不过你

(36) 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如:吃过(吃完);起过(已经起床完毕)

(37) 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如:读过书(曾经读书,现己不读书);当过官(过去做过官,现己不为官)

我去过北京

饭吃过了

名词

(1) 无意的犯法或作恶行为;错误

过,罪愆也。——《说文》

出入禁闼,补过拾遗。——《史记·汲黯列传》

过则无惮改。——《论语·学而》

夫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商君书·开塞》

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过愆(过失;罪咎);过恶(过错);勇于改过;知过必改;过行(过失行为);过计(估计错误)

(3) 〈方〉∶缘故 。如:离家远的过(离家远的缘故);夏天的过(因为夏天的缘故)

(4) 通“祸”( huò)。灾殃

八曰诛以驭其过。——《周礼·天官·大宰》

(5) 又如:大过(大灾大祸)

形容词

(1) 过分;过于;太甚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母;拟之如天,诚不过也。——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如:过爱(过分的爱);过余(过分);过头话(过分的大话)

量词

(1) 遍,次 。如:过儿(次;遍);一过(一遍);过子(次数;遍)

(2) 另见 guō

guo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pass, pass through, go across

方言集汇

◎ 粤语:gwo3
◎ 潮州话:guò/哥锅3(髻) guō/哥窝1(歌)姓,guê3(kùe) <姓>go1(ko)

宋本广韵

bǎo [bao]
部首: 328
笔画: 8
五笔: QNQN
五行:
仓颉: NVPRU
四角: 2771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食,包声。本义:吃足)

(2) 同本义。与“饥”相对

饱,厌也。——《说文》

饱,满也。——《广雅》

既醉既饱。——《诗·小雅·执竞》

乐岁(丰年)终身饱。——《孟子·梁惠王上》

食不饱,力不足。——唐· 韩愈《杂说》

生为之饱。——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酒足饭饱;饱食暖衣(吃得饱,穿得暖。比喻生活富裕安乐)

(4) 充足,多

有学饱而才馁,有才富而学贫。——《文心雕龙·事类》

(5) 又如:饱参(参悟真理甚多)

动词

(1) 饱满 。如:谷粒很饱

(2) 满足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诗·大雅·既醉》

(3) 又如:一饱眼福;饱德(饱足以德,备受德惠)

副词

足足地 。如:饱餐一顿

英文翻译

eat heartily; eat one's fill

方言集汇

◎ 粤语:baau2
◎ 潮州话:ba2

宋本广韵

hé,hè,huó,huò,hú [he,huo,hu]
部首: 319
笔画: 8
五笔: TKG
仓颉: HDR
四角: 269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和谐;协调。

和,相应也。——《说文》

和,谐也。——《广雅》

音声相和。——《老子》

乐从和。——《国语·周语下》

倡予和女。——《诗·郑风·萚兮》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易·中孚卦》

与讴谣乎相龢。——《文选·王褒·洞箫赋》

和五声。——《吕氏春秋·慎行论》

圣人为能和。

和乐之本也。

夔能和之。

(2) 又如:和合日(和谐、合好的吉日);和合会(合好;和谐);和令(和谐畅适);和比(和谐)。

(3) 和顺;平和 。如:和衷(和善。今称和衷共济,即指同心和善而共济艰难);和昶(和畅);和直(平和爽直;和顺正直);和正(和顺端正)。

(4) 和睦;融洽

颜色愈和。——《史记·魏公子列传》

言和而色夷。——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和友(和睦友爱);和比(和睦;和谐);和居(和睦相处);和勉(和睦互勉)。

(6) 喜悦 。如:和悦(和乐喜悦);和喜(和洽喜悦);和愉;和怿(和悦)。

(7) 暖和;和煦;晴和

海上风和日暖。——刘斧《青锁高议》

春和景明。——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天稍和。——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久而乃和。——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和无寡。——《论语·季氏》

(8) 又如:和清(温和清朗);和媚(温和美好)

(9) 适中;恰到好处 。如:和售(以平价相买卖);和成(适量的饮食);和口(适口;可口);和味(适口之食)

(10) 指身体健康舒适

和于身也。——《战国策·赵策》

(11) 又如:和宜(合适,舒服);和胜(病愈);和舒(和畅舒适)。

(12) 日语的,日本的 。如:汉和辞典;和服。

(13) 搀和,混和。

松脂蜡和纸灰。——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泪珠和笔墨齐下。——清· 林觉民《与妻书》

动词

(1) 调和;调治;调适 。如:和味(调和食物的滋味);和羹(五味调和的羹汤);和弱(调和抑制);和通(调和;和畅)。

(2) 和解;息争而归和平

与楚以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和番(以婚姻安抚外族,和睦异族);和盟(和好结盟);和邻(与邻国媾和交好);和宁(和解,平息);和释(和解;消除)。

(4) 弈棋或赛球等的结局不分胜负 。如:这盘棋和了。

(5) 交易 。如:和售(平价交易);和价(谓官定的平价);和籴(古代官府以议价交易为名向民间强制征购粮食);和市(指与少数民族交易)。

(6) 合。汇合;结合 。如:和合。

名词

(1) 两个以上数相加的总数 。如:五和七的和是十二。

(2) 和平 。如:讲和;求和;议和。

介词

(1) 与;跟 。如:和人群一同去。

(2) 向;对;跟 ——表示动作的对象。如:我很愿意和大家讲一讲;和他父亲谈及此事。

(3) 跟 ——引进用来比较的对象。如:他的论点和你的相反;我的意见和他们的有别。

连词

(1) 与 。如:他和他的儿子在这里;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

(2) 加在一起 。如:你的咖啡有奶油和糖。

(3) 表示选择,相当于“或” 。常用于“无论、不论、不管”后。如:去和不去,由你自己决定。

(4) 另见 hè;hú;huó;huò;huo。

动词

(1) 应和;跟着唱

荆轲和而歌。——《战国策·燕策》

拊石而和之。——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当哭相和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唱和;曲高和寡;和歌(应和他人之歌声而唱歌)。

(3) 附和;响应 。如:和从(附和顺从);一倡百和;一唱百和。

(4) 以诗歌酬答;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作诗词 。如:和章(酬和他人的诗章);和答(酬答别人的诗);和酬(以诗酬答他人)。

(5) 答应;允许 。如:和应(犹应和)。

(6) 另见 hé;hú;huó;huò;huo。

动词

(1)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2) 另见 hé;hè;huó;huò;huo。

huó

动词

(1) 揉和。在粉状物中加水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 。如:和揉(在粉状物中加液调匀揉合);和解(犹溶解);和丸(比喻母亲教子勤学);和熊(为母亲教子勤学之典)

(2) 另见 hé;hè;hú;huò;huo。

huò

动词

(1) 掺合;混杂 。如:和药(调制药物);豆沙里和点儿糖;和羹;和泥儿。

(2) 不同的人混杂到一起

与他们甚么相干?怎么也和在里头?——《文明小史》

(3) 蒙哄,欺骗 。如:和哄(哄骗);和欺(哄骗)。

量词

(1) 用于时间,相当于“会儿”

韦义方去怀里摸索一和,把出席帽儿来。——《古今小说》

(2) 用于洗东西或煎中药换水,相当于“次”、“道” 。如:衣裳已洗四和;头和药。

(3) 另见 hé;hè;hú;huó;huo。

英文翻译

harmony, peace; peaceful, calm

方言集汇

◎ 粤语:wo4 wo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wo2 fo2 [海陆丰腔] fo2 fo5 wo2 [梅县腔] fo2 fo5 wo1 wo2 [台湾四县腔] fo2 fo5 wo2 [陆丰腔] fo3 [客英字典] fo2 fo5 [东莞腔] wo2 [客语拼音字汇] fo2 fo4 vo2 vo4 [宝安腔] fo2 | wo2 | fo5 [梅县腔] fo5
◎ 潮州话:hua5(huâ) ho6(hõ) ho5(hô)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八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戸戈戈一合平聲合口一等ghua/huaɣu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