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律

guò lǜ [ guo lv]
繁体 過律
注音 ㄍㄨㄛˋ ㄌㄩˋ

词语释义

违反规定。

词语解释

  1. 违反规定。

    《史记·傅靳蒯成列传》:“二十一年,坐事国人过律, 孝文 后三年,夺侯,国除。” 司马贞 索隐:“ 刘氏 云:‘事,役使也。谓使人违律数多也。’”

引证解释

⒈ 违反规定。

《史记·傅靳蒯成列传》:“二十一年,坐事国人过律, 孝文后三年,夺侯,国除。”
司马贞索隐:“刘氏云:‘事,役使也。谓使人违律数多也。’”

过律的网络释义

过律

  • guò lǜ ㄍㄨㄛˋ ㄌㄩˋ
  • 过律(过律)
  • 违反规定。《史记·傅靳蒯成列传》:“二十一年,坐事国人过律, 孝文 后三年,夺侯,国除。” 司马贞 索隐:“ 刘氏 云:‘事,役使也。谓使人违律数多也。’”
  • 汉字详情

    guò,guo,guō [guo]
    部首: 306
    笔画: 6
    五笔: FPI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DI
    四角: 34300

    详细解释

    guō

    名词

    (1) 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处浇于 过,处 豷于 戈。——《左传·襄公四年》

    (2) 姓,过国之后

    (3) 另见 guò

    guò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咼( guā)声。本义:走过,经过)

    (2) 同本义

    过,度也。——《说文》

    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杜牧《阿房宫赋》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

    行过夷门,见侯生。——《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过江;过马路;从这条街上过;从他门前过;路过(途中经过);过翼(经过的飞鸟);过宾(路过的宾客);过处(经过之处);过来过往(来往经过);过阴(到阴间走一趟)

    (4) 超出,胜过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聊斋志异·促织》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

    (5) 又如:过如(超过;胜过);过了漕(过了漕运期限);过情(超过实际);过实(超过实际情况);过绝(超越;超过)

    (6) 过去(过后)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

    (7) 又如:三伏已过;雨过天晴;过迹(过去的形迹);过景(过时;不应景);过逝(流逝。很快地过去);过郤(过去)

    (8) [婉词]:去世

    陛下虽过世为神,岂假手于苻登而图臣,忘前征时言邪?——《晋书·苻登载记》

    (9) 又如:过作(死);老太太是三天前过的;过辈(去世);过背(去世);过七(人死后每七天举行一次吊祭仪式。一般七次或五次而断七)

    (10) 给予;递给

    邮人之过书,门者之传教也。——《论衡》

    予亦谓之过。辰州人谓以物予人曰过。——《通雅》

    (11) 又如:过度

    (12) 渡过

    野市分獐闹,官帆过渡迟。——宋· 苏轼《荆州》

    (13) 又如:过索(渡河之绳索);过江(渡过长江)

    (14) 转移;过渡

    买的房子已付款,只是过户手续还未办理好

    过录底稿

    (15) 又如:过龙(经手递送贿赂);过处(词的上下片过渡之处。亦称“过片”)

    (16) 〈方〉∶ 传染 。如:过病(传染疾病)

    (17) 度过;过活

    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清· 林觉民《与妻书》

    (18) 又如:过阴天儿(休息);过老(度晚年);过日(度日;生活);过遣(打发日子,消磨时光)

    (19) 来访;前往拜访;探望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战国策·齐策四》

    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谊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20) 又如:过临(光临;惠临);过款(过访);过晤(前往会见)

    (21) 交往,相处

    稍喜过从近,扶筇不驾车。——宋· 黄庭坚《次韵德孺五丈新居病起》

    过从甚密

    (22) 又如:过逢;过从(互相交往);过会(农家亲朋每年定期聚会的日子,或公社每年举行庙会的节日)

    (23) 交谈 。如:过谈(往访交谈)

    (24) 错,犯错误

    微二人,寡人几过。——《吕氏春秋·审应览·具备》

    人恒过,然后能改。——《孟子·告子下》

    (赵太后)曰:“君过矣,不若长安石之甚。”——《战国策·赵策》

    (25) 失去 。如:过序(失去正常规律顺序)

    (26) 怪罪,责难

    孔子曰:“ 求,无乃尔是过与?(这恐怕应该责备你吧!)”——《论语·季氏》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得去,已至军矣。——《史记·项羽本纪》

    (27) 又如:不过(不怪罪);过谪(责备;怪罪);过適(怪罪,责难)

    (28) 继入、赘入或嫁人

    孩儿也,他如今只待过门,喜事匆匆的,教我怎生回得他去。——元· 关汉卿《窦娥冤》

    (29) 又如:过嗣(过继);过给(过继)

    (30) 方言。指母猪生小猪 。如:过下来的小猪(生下来的小猪)

    (31) 传递

    他这个人喜欢过嘴,你说话可要注意

    (32) 又如:过盏(敬酒);过嘴(传话);过语(传话);过书(传递书信);过气(传送气息以交配);过状(递交文状、诉状)

    (33) 帮助咽下;和着吃 。如:过过(过口,改口味);过口(吃食物下酒);过酒(下酒;送酒)

    (34) 冲刷;漂洗 。如:过水(用水漂洗)

    (35) 用在动词加“不”或“得”的后面,表示胜过或通过的意思。如:过不去(有阻碍,通不过);讲不过礼去(于礼仪上行不通);比得过(能胜过他人);我说不过你

    (36) 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如:吃过(吃完);起过(已经起床完毕)

    (37) 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如:读过书(曾经读书,现己不读书);当过官(过去做过官,现己不为官)

    我去过北京

    饭吃过了

    名词

    (1) 无意的犯法或作恶行为;错误

    过,罪愆也。——《说文》

    出入禁闼,补过拾遗。——《史记·汲黯列传》

    过则无惮改。——《论语·学而》

    夫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商君书·开塞》

    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过愆(过失;罪咎);过恶(过错);勇于改过;知过必改;过行(过失行为);过计(估计错误)

    (3) 〈方〉∶缘故 。如:离家远的过(离家远的缘故);夏天的过(因为夏天的缘故)

    (4) 通“祸”( huò)。灾殃

    八曰诛以驭其过。——《周礼·天官·大宰》

    (5) 又如:大过(大灾大祸)

    形容词

    (1) 过分;过于;太甚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母;拟之如天,诚不过也。——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如:过爱(过分的爱);过余(过分);过头话(过分的大话)

    量词

    (1) 遍,次 。如:过儿(次;遍);一过(一遍);过子(次数;遍)

    (2) 另见 guō

    guo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pass, pass through, go across

    方言集汇

    ◎ 粤语:gwo3
    ◎ 潮州话:guò/哥锅3(髻) guō/哥窝1(歌)姓,guê3(kùe) <姓>go1(ko)

    宋本广韵

    [lv]
    部首: 303
    笔画: 9
    五笔: tvf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彳( chì),聿( )声。本义:法律;法令)

    (2) 同本义 (多指具体的规则、条文)

    律,均布也。——《说文》

    出以律。——《易师》

    律,法也。——《尔雅·释诂》

    天下既定,令萧何次律令。——《汉书·高帝纪》

    兵大律在谨,论敌察众,则胜负可知也。——《商君书·战法》

    以律非故杀。——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律则(律条);律贯(法律系统);律科(法令条文);律度(规矩,法度);律纪(纪律);律贯(指法律系统);律斩(依法斩决)

    (4) 律管,古代用来校正乐音标准的管状仪器。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阶。从低音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叫律,成偶数的六个管叫吕。统称十二律

    截竹为管谓之律。——蔡邕《月令章句》

    (5) 又如:律本(指黄钟。黄钟为十二律的开始,其他各律均由此推衍而相生,所以称为律本);律管(律琯。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定音器具)

    (6) 音律,乐律。古人按乐音的高低分为六律和六吕,合称十二律

    五声六律十二管。——《礼记·礼运》

    (7) 又如:律尺(古代用以制定乐律的度尺);律吕(乐律的通称);律均(古乐的十二律与五韵);律历(指乐律和历法)

    (8) 律诗的简称 。如:律切(切合格律);律手(掌握格律的能手)

    (9) 佛教的戒律 。如:律藏(佛教经典中关于戒律的著作的总称);律仪(僧侣遵守的戒律和立身的仪则);律爷(小道士对师父的敬称)

    (10) 古代爵位的等第

    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礼记·王制》

    (11) 指季节和气候

    大地回春律,山川扫积阴。——陆游《春望》

    动词

    (1) 约束

    五伯兼并,而以桓律人。——《韩非子·难四》

    抱持多反倒,威怒不可律。——李商隐《娇儿诗》

    (2) 又如:律人(约束他人);律身(律己)

    (3) 遵循

    劳知而不律先王。——《荀子·非十二子》

    (4) 击

    闇漠感突,上击下律。——枚乘《七发》

    形容词

    (1) 高

    南山律律。——《诗·小雅·蓼莪》

    (2) 又如:律律(山高峻的样子);律魁(高大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