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夏

guò xià [ guo xia]
繁体 過夏
注音 ㄍㄨㄛˋ ㄒ一ㄚˋ

词语释义

过夏 guòxià

(1) 度过夏天;避暑

每年他都到北戴河去过夏
spend the summer

词语解释

  1. 度过夏天;避暑。

    唐 杜牧 《大梦上人自庐峰回》诗:“开门满院空秋色,新向 庐峰 过夏归。”

  2. 唐 时举子下第后在京重新攻读以待再试。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进士﹞籍而入选,谓之春闈。不捷而醉饱,谓之打毷氉。匿名造谤,谓之无名子。退而肄业,谓之过夏。”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乙:“ 长安 举子,自六月以后,落第者不出京,谓之过夏。多借静坊庙院及闲宅居住,作新文章,谓之夏课。”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 裘编修 超然 言: 丰宜门 内 玉皇庙街 ,有破屋数间……适 江西 一孝廉与数友过夏,取其地幽僻,僦舍於旁。”

引证解释

⒈ 度过夏天;避暑。

唐杜牧《大梦上人自庐峰回》诗:“开门满院空秋色,新向庐峰过夏归。”

⒉ 唐时举子下第后在京重新攻读以待再试。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进士﹞籍而入选,谓之春闈。不捷而醉饱,谓之打毷氉。匿名造谤,谓之无名子。退而肄业,谓之过夏。”
宋钱易《南部新书》乙:“长安举子,自六月以后,落第者不出京,谓之过夏。多借静坊庙院及闲宅居住,作新文章,谓之夏课。”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裘编修超然言:丰宜门内玉皇庙街,有破屋数间……适江西一孝廉与数友过夏,取其地幽僻,僦舍於旁。”

过夏的国语词典

度过夏季。

如:「他每年七月都到避暑胜地过夏。」

过夏的网络释义

过夏

  • 过夏,度过夏天;避暑。
  • 过夏造句

    夏至到来,出门在外,伞帽必带,注意防晒,西瓜解渴,绿豆解暑,照顾身体,首当其冲,愿你健康,最真心愿。夏至,祝你健康过夏,快乐度夏。
    骄阳似火人焦躁,短信收到心情好。天空蓝蓝人欢畅,细雨滋润万物娇。清风吹拂高温跑,心平气和暑自消。朋友情谊赛空调,温度适宜舒爽到。愿你开开心心过夏天,健健康康无烦恼!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一过,你的生活将“热热”闹闹,日子将“热”火朝天,爱情是满腔“热”血。夏至来了,准备好“热”情洋溢吧!
    夏季天气多变幻,风狂雨骤加雷闪,虽然热得头发晕,心中老把你惦念:工作繁忙多注意,防晒防暑防雷电,安全第一请记住,开心快乐过夏天!
    爱从那一刻不曾离开,梦走过夏天预约未来。
    经过夏季的淡季后生意开始兴旺了。
    隔着五座营房的喧哗,是徐娘不老的临时居所,蓝熙书路过夏十榆房间的时候,看见侍卫二虎子几个在忙着扫雪,房门紧掩,里面烛火通明。
    不过夏九幽并没有回头,甚至动作都没有丝毫停顿,手掌毅然决然的印在断臂青年的小腹上,真气力量瞬间没入他的丹田之中。
    冬天即将来临,虽然现在是祛斑、除肌肤暗沉的最佳季节,可肌肤经过夏天的阳光侵蚀已经很脆弱了,找到安全有效的祛斑方法非常必要。
    夏至到,快乐鞍前马后,愉悦你心,奉上欢乐;幸福任劳任怨,舒爽你心,呈上美好;清风消退暑气,清爽你心,为你解忧;冰水清新爽口,清凉你心,惬意逍遥;问候关怀备至,呵护你心,句句真挚:夏至快乐,开心过夏!
    二少出手,自当一击必中,不过夏雄蛮那个人不简单,非常不简单,要对付他必须细心筹划,还要出其不意掩其不备,方能全身而退,重挫与他。
    男人有春天的花心,穿过夏天的火热,被女人收在秋天的云里。
    我从来没去过纽约,从没有到过夏威夷,从未穿着牛仔衣淋着旧金山的雨,我从来没去过纽约,我要感受着自由的空气,我想要挣脱束缚释放我自己。筷子兄弟。
    大暑姗姗,鲜花斑斓,艳阳灿烂,但怎敌我祝福翩翩。愿清风在你身旁围绕,惬意在你脚下扑倒,轻松在你脸庞欢笑,快乐在你心头照耀,伴你清爽过夏天。
    两人时而观点一致,时而背道而驰,这个时候两人就会激烈的争辩起来,不过夏雨巧舌如簧,两人激辩,夏雪却是输多赢少。
    演员成宥利透过夏日造型照展现帅气魅力。
    烈日炎炎,热火朝天;抽个时间,找点空闲;跑个小步,锻炼锻炼;喝杯清茶,滋润心间;睡个午觉,补充睡眠;快乐心情,注意保鲜。祝你快乐过夏天!
    夏天,很多值得等的东西。孩子们等着快乐的暑假,放飞自己的心情;少女们等着性感的服饰,展现自我的美丽;你等的是我这条祝福的短信,让你清爽过夏!
    工作繁忙没空闲,一片心意短信传。夏日炎炎季节变,防暑降温记心间。冷饮虽好不可贪,受凉生病惹麻烦。食物卫生又安全,才能不会疾病传。健健康康过夏季,祝你幸福笑容甜!
    大暑限量版祝福:一身体健康不生病;二事业顺心无烦心;三多多挣钱开心花钱;四清凉如意过夏天;此短信由本人真诚为你独家出品,绝对限量!

    汉字详情

    guò,guo,guō [guo]
    部首: 306
    笔画: 6
    五笔: FPI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DI
    四角: 34300

    详细解释

    guō

    名词

    (1) 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处浇于 过,处 豷于 戈。——《左传·襄公四年》

    (2) 姓,过国之后

    (3) 另见 guò

    guò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咼( guā)声。本义:走过,经过)

    (2) 同本义

    过,度也。——《说文》

    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杜牧《阿房宫赋》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

    行过夷门,见侯生。——《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过江;过马路;从这条街上过;从他门前过;路过(途中经过);过翼(经过的飞鸟);过宾(路过的宾客);过处(经过之处);过来过往(来往经过);过阴(到阴间走一趟)

    (4) 超出,胜过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聊斋志异·促织》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

    (5) 又如:过如(超过;胜过);过了漕(过了漕运期限);过情(超过实际);过实(超过实际情况);过绝(超越;超过)

    (6) 过去(过后)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

    (7) 又如:三伏已过;雨过天晴;过迹(过去的形迹);过景(过时;不应景);过逝(流逝。很快地过去);过郤(过去)

    (8) [婉词]:去世

    陛下虽过世为神,岂假手于苻登而图臣,忘前征时言邪?——《晋书·苻登载记》

    (9) 又如:过作(死);老太太是三天前过的;过辈(去世);过背(去世);过七(人死后每七天举行一次吊祭仪式。一般七次或五次而断七)

    (10) 给予;递给

    邮人之过书,门者之传教也。——《论衡》

    予亦谓之过。辰州人谓以物予人曰过。——《通雅》

    (11) 又如:过度

    (12) 渡过

    野市分獐闹,官帆过渡迟。——宋· 苏轼《荆州》

    (13) 又如:过索(渡河之绳索);过江(渡过长江)

    (14) 转移;过渡

    买的房子已付款,只是过户手续还未办理好

    过录底稿

    (15) 又如:过龙(经手递送贿赂);过处(词的上下片过渡之处。亦称“过片”)

    (16) 〈方〉∶ 传染 。如:过病(传染疾病)

    (17) 度过;过活

    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清· 林觉民《与妻书》

    (18) 又如:过阴天儿(休息);过老(度晚年);过日(度日;生活);过遣(打发日子,消磨时光)

    (19) 来访;前往拜访;探望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战国策·齐策四》

    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谊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20) 又如:过临(光临;惠临);过款(过访);过晤(前往会见)

    (21) 交往,相处

    稍喜过从近,扶筇不驾车。——宋· 黄庭坚《次韵德孺五丈新居病起》

    过从甚密

    (22) 又如:过逢;过从(互相交往);过会(农家亲朋每年定期聚会的日子,或公社每年举行庙会的节日)

    (23) 交谈 。如:过谈(往访交谈)

    (24) 错,犯错误

    微二人,寡人几过。——《吕氏春秋·审应览·具备》

    人恒过,然后能改。——《孟子·告子下》

    (赵太后)曰:“君过矣,不若长安石之甚。”——《战国策·赵策》

    (25) 失去 。如:过序(失去正常规律顺序)

    (26) 怪罪,责难

    孔子曰:“ 求,无乃尔是过与?(这恐怕应该责备你吧!)”——《论语·季氏》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得去,已至军矣。——《史记·项羽本纪》

    (27) 又如:不过(不怪罪);过谪(责备;怪罪);过適(怪罪,责难)

    (28) 继入、赘入或嫁人

    孩儿也,他如今只待过门,喜事匆匆的,教我怎生回得他去。——元· 关汉卿《窦娥冤》

    (29) 又如:过嗣(过继);过给(过继)

    (30) 方言。指母猪生小猪 。如:过下来的小猪(生下来的小猪)

    (31) 传递

    他这个人喜欢过嘴,你说话可要注意

    (32) 又如:过盏(敬酒);过嘴(传话);过语(传话);过书(传递书信);过气(传送气息以交配);过状(递交文状、诉状)

    (33) 帮助咽下;和着吃 。如:过过(过口,改口味);过口(吃食物下酒);过酒(下酒;送酒)

    (34) 冲刷;漂洗 。如:过水(用水漂洗)

    (35) 用在动词加“不”或“得”的后面,表示胜过或通过的意思。如:过不去(有阻碍,通不过);讲不过礼去(于礼仪上行不通);比得过(能胜过他人);我说不过你

    (36) 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如:吃过(吃完);起过(已经起床完毕)

    (37) 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如:读过书(曾经读书,现己不读书);当过官(过去做过官,现己不为官)

    我去过北京

    饭吃过了

    名词

    (1) 无意的犯法或作恶行为;错误

    过,罪愆也。——《说文》

    出入禁闼,补过拾遗。——《史记·汲黯列传》

    过则无惮改。——《论语·学而》

    夫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商君书·开塞》

    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过愆(过失;罪咎);过恶(过错);勇于改过;知过必改;过行(过失行为);过计(估计错误)

    (3) 〈方〉∶缘故 。如:离家远的过(离家远的缘故);夏天的过(因为夏天的缘故)

    (4) 通“祸”( huò)。灾殃

    八曰诛以驭其过。——《周礼·天官·大宰》

    (5) 又如:大过(大灾大祸)

    形容词

    (1) 过分;过于;太甚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母;拟之如天,诚不过也。——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如:过爱(过分的爱);过余(过分);过头话(过分的大话)

    量词

    (1) 遍,次 。如:过儿(次;遍);一过(一遍);过子(次数;遍)

    (2) 另见 guō

    guo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pass, pass through, go across

    方言集汇

    ◎ 粤语:gwo3
    ◎ 潮州话:guò/哥锅3(髻) guō/哥窝1(歌)姓,guê3(kùe) <姓>go1(ko)

    宋本广韵

    xià [xia]
    部首: 343
    笔画: 10
    五笔: DHT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UHE
    四角: 104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 xié),人头。臼( ),两手,攵( 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2)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夏,中国之人也。——《说文》。 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

    (3) 泛指中国

    蛮夷猾夏。——《书·舜典》。 孔传:“夏, 华夏。”

    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注:“诸夏外土诸侯也。谓之夏者,大总下上言之辞也。”

    此之谓夏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服注:“与诸夏同风。”

    东夏之命。——《吕氏春秋·察今》。注:“东方也。”

    (4) 又如:夏盟(古代华夏诸国间的结盟);夏声(古代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

    (5) 朝代名

    (6)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系传说中禹的儿子启所建立,奴隶制国家,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即夏后氏

    构木钻燧于夏后氏。——《韩非子·五蠹》

    始于虞夏。—— 蔡元培《图画》

    夏后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虞夏以来。——《史记·货殖列传》

    (7) 又如:夏礼(夏代的礼法);夏书(记载夏代史事的书);夏甲(夏朝君主孔甲)

    (8) 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 (1)∶东晋末,公元407年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夏国,建都统万城(今陕西横山西北) (2)∶隋末窦建德于公元618年建立夏国,都乐寿(今河北献县) (3)∶北宋仁宗时,赵元昊于1032年建立夏国,史称西夏,都兴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东南) (4)∶元末明玉珍于公元1362年建立夏国,都重庆

    (9) 古代波斯的巴克特利亚人建立的国名 。如:夏国;大夏

    (10) 通“厦”。大屋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楚辞·哀郢》

    见若覆夏屋者矣。——《礼记·檀弓上》

    (11) 夏季。一年的第二季,中国习惯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四、五、六”三个月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诗·小雅·四月》

    (12) 又如:夏汛(夏季汛期);夏安居(僧徒在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禁止外出,又称“坐夏”);夏畦(夏天治理田畦);夏苗(夏季的禾苗或田猎)

    (13) 姓

    形容词

    (1) 大

    夏,大也。——《尔雅》

    于我乎夏屋渠渠。——《诗·秦风·权舆》。传:“大也。”

    此字本谊训大也。万物宽假之时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自关而西, 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方言》

    (2) 又如:夏李(大李);夏屋(大屋);夏海(大海)

    (3) 华彩,即五色

    秋染夏。——《周礼》

    (4) 又如:夏翟(夏狄。羽毛五色的野鸡);夏缦(古代卿乘坐的五采车)

    英文翻译

    summer; great, grand, big

    方言集汇

    ◎ 粤语:haa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a5 [台湾四县腔] ha5 [梅县腔] ha5 [海陆丰腔] ha6 [沙头角腔] ha5 [宝安腔] ha3 [东莞腔] ha5 ha3 [客语拼音字汇] ha4 [陆丰腔] ha6
    ◎ 潮州话:hê7 (hē)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五馬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雅麻二開上聲開口二等ɣaghrax/heaa

    过夏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