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赖

dá lài [ da lai]
繁体 達賴
注音 ㄉㄚˊ ㄌㄞ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达赖 Dálài

(1) “达赖喇嘛”的简称

Dalai Lama

词语解释

  1. 见“ 达赖喇嘛 ”。

引证解释

⒈ 见“达赖喇嘛”。

达赖的网络释义

达赖

  • 达赖,男,蒙古族,1966年4月出生,内蒙古党校本科学历,中共党员。
  • 现任鄂尔多斯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处长。
  • 达赖造句

    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两大活佛系统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
    今即由达赖剌嘛、班禅额尔德尼商内办出,自应一面动支,一面按数给价。
    结果,叛乱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西藏民主改革的历史进程,却改变了达赖自己的命运,从此走上了汲汲顾影的流亡之路。
    因此,达赖集团走挟洋自重的道路,待价而沽,到头来只能是自取其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上周,梵蒂冈教皇方济各发言人称教皇将不会见达赖。
    俺答汗以蒙、藏、汉等语赠索南嘉措以“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称号,意为“超凡入圣、学问渊博犹如大海一般的大师”。
    运动将包括收看电视节目和组织谴责达赖喇嘛的学习讨论。
    这个月在华盛顿避而不见达赖喇嘛来讨好东道主是不必要的。
    达赖喇嘛和一些持不同意见的噶玛噶举派领袖。
    达赖喇嘛建立的所谓流亡政府实行的是神权统治。
    噶玛噶举派的僧侣指责达赖喇嘛越权干预其他派系的领袖选举。
    荷兰首相巴尔克嫩德对于他拒绝与达赖会面的解释是,这样做会给中荷关系带来“不负责任的危险”。照片中是达赖喇嘛与一位信徒交谈。
    问:关于达赖访问中印边界争议地区问题,中方最近是否向印方进行了交涉?
    依达也提拉千思万谢,带上达赖五世的亲笔信,取道置海,会过河西走廊,定沙漠越天山,终于来到了准噶尔合府伊犁,由见噶尔丹汗。
    我们高度关注挪方如何处理达赖窜访。
    这一句我有些困难:除了这个障碍外,当达赖喇嘛去世时,藏人间会有一场运动需要他来做行动领袖,部分是因为任何继任都可能会太年轻而不能立即担当起来。
    关于你提到的第一个问题,达赖喇嘛经常说谎,经常从事破坏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的事情,经常从事民族分裂活动。
    它拒绝了中国屡次通过外交途径发出的呼吁,允许达赖喇嘛参访阿鲁纳恰尔邦。
    半个世纪前,大部分的藏胞都是农奴,他们从属于达赖喇嘛或者他们的宗主。
    佛堂房子绘有释迦牟尼人像和已故的达赖喇嘛人像。

    汉字详情

    [da]
    部首: 306
    笔画: 6
    五笔: DP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K
    四角: 3430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羍声。本义:道路畅通)

    (2) 同本义。泛指畅通

    达,行不相遇也。——《说文》

    达,通也。——《广雅》

    左右达为夹室,所以相隔。——《礼记·内则》

    寡人其达王于甬句东。——《国语·吴语》

    达四聪。——《虞书》

    达于河。——《书·禹贡》

    七曰达吏。——《周礼·大宰》

    下达。——《仪礼·士昏礼》

    天下达道。——《礼记·中庸》

    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唐· 李朝威《柳毅传》

    屋极有窗以达气。——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四通八达;达越(疏通瑟底之孔使其声迟重);达乡(相对而畅达的窗户)

    (4) 到达,通到

    凉州之兵始达 咸阳。——《资治通鉴》

    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李白《丁都护歌》

    指通豫南,达于 汉阴。——《列子·汤问》

    日与其徒置酒酣歌达曙。——清· 方苞《狱中杂记》

    自昏达曙,目不交睫。——《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小麦亩产达千斤;达济(渡水到达彼岸);达标(达到规定的标准)

    (6) 通达事理;通晓,见识高远

    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都给事中舒化论 瑞迂滞不达政体。——《明史·海瑞传》

    (7) 又如:达者(通达事理的人);达才(通达事理的人);达臣(通达义理的臣子);达言(通达事理的言论);达见(洞晓事物的道理)

    (8) 通晓事理,理解,明白

    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王勃《滕王阁序》

    (9) 又如:达心(心里明白通达);达生(能参透人生,了解性命的本质);达权(明白权宜的道理,能临急应变)

    (10) 荐举

    在位多所荐达。——《后汉书·黄香传》

    (11) 又如:达能(举荐有才能的人);达吏(向上举荐官吏)

    (12) 将意思表达出来

    子曰:“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13) 又如:转达(把一方的意思告诉另一方);达旨(表达思想);达诚(表达诚挚之情);达善(表达善意);达信(传达消息);达知(通知;告知)

    形容词

    (1) 通行的;共同的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礼记·中庸》

    (2) 又如:达尊(天下人公认的尊贵事物);达孝(天下共认的最大孝道);达制(通行的制度)

    (3)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看得开) 。如:达节(不拘常规而合于节义)

    (4) 显达(地位高而有名声)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达遂(显达顺遂);达宦(职位显要的官吏);达官贵人(地位高的官吏和尊贵显赫的人物)

    名词

    (1) 〈方〉∶指父亲 。如:俺达

    (2) 地名 。今四川省达县

    (3) 各处 。如:达听(多方听闻)

    (4) 姓

    形容物体相碰时发出的声响

    达、达、达,泥浆直溅。——叶圣陶《寒假的一天》

    英文翻译

    arrive at, reach; intelligent; smooth, slippery

    方言集汇

    ◎ 粤语:daat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他計齊開去聲開口四等theh/theytʰiei
    lài [lai]
    部首: 401
    笔画: 13
    五笔: GKI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DLNBO
    四角: 579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剌( )声。本义:得益;赢利)

    (2) 同本义

    赖,赢也。——《说文》

    赖,取也。——《方言十三》

    先王岂有赖焉。——《国语·周语》。注:“利也。”

    相语以利,相示以赖,相陈以知贾。——《国语》

    为魏则益,为 秦则不赖矣。——《战国策》

    (3) 又如:赖利(得利)

    (4) 依靠;依赖;依恃、凭藉

    奸人赖赏而富。——《韩非子·诡使》

    王室之不坏,繄伯舅是赖。——《左传·襄公十四年》

    以有补于人君,人君赖之。——《论衡·逢遇》

    而赖吾之德。——《国语·晋语》

    (5) 又

    赖子存之。

    吾赖是以食吾躯。——明· 刘基《卖柑者言》

    赖肤觉之助。——蔡元培《图画》

    (6) 又如:赖衣求食;赖天(依靠上天的庇卫);赖庇(依靠别人的庇卫)

    (7) 拒绝承认,抵赖 。如:赖债(不承认所欠的债务,或故意拖延不还)

    (8) 耍赖。亦指无赖的作风和行为 。如:赖子(赖皮子,赖皮狗。刁钻撒泼、不讲道理的人)

    (9) 留在某处不肯离开 。如:赖着不走;赖地(躺在地上耍赖)

    (10) 责怪,应该受责。如:这事全赖我

    (11) 〈方〉∶逃 。如:赖学

    副词

    幸而;幸亏 。如:赖得(幸亏,好在);赖是(亏得;幸好);赖蒙(敬词。幸而蒙受)

    形容词

    (1) 不好;坏 。如:赖歹(丑;难看);赖事(坏事);今年的庄稼长得真不赖

    (2) 通“懒”。懒惰

    富岁子弟多赖。——《孟子·告子上》

    (3) 又如:赖精(极无赖的人);赖象磕瓜子(歇后语为“解不了饥”)

    名词

    (1) 利;好处

    先王岂有赖焉。——《国语·周语》

    (2) 姓

    英文翻译

    rely, depend on; accuse falsely

    方言集汇

    ◎ 粤语:laai6
    ◎ 潮州话:nai6 lua7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