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官

dá guān [ da guan]
繁体 達官
注音 ㄉㄚˊ ㄍㄨㄢ

词语释义

达官 dáguān

(1) 职位高的官吏

达官贵人
high ranking official;VIP

词语解释

  1. 职位贵显而又受到皇帝顾命之重的大臣。

    《礼记·檀弓下》:“公之丧,诸达官之长杖。” 孔颖达 疏:“达官谓国之卿、大夫、士被君命者也。”

  2. 泛指高官。

    唐 韩愈 《送郑十校理序》:“常以宠丞相为大学士,其他学士皆达官也,校理则用天下之名能文学者。”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淳化 中,罢相知 安州 。 安陆 山郡,未尝识达官,见公饮啗不类常人,举郡惊骇。” 清 赵翼 《偶得》诗之六:“方参达官署,又迎贵客车。”

  3. 指古代 突厥 可汗之下的首领。

    《北史·长孙道生传》:“有 突厥 达官来降,时亦预坐。”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 突厥 达官自相谓曰:‘ 唐公 相貌有异,举止不凡,智勇过人。’”

  4. 明 朝时候,称在中国做官的 鞑靼 人。因 鞑靼 亦作 达怛 、 达达 ,故称。达,通“ 韃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宫围·帝王娶外国女》:“ 高丽 女白晳而美,大胜中国,因并取色目侯伯及 达 官女入内。” 明 彭时 《彭文宪公笔记》卷下:“ 吉祥 在 宣德 正统 中,屡领兵出征,麾下多 达 官,驍勇善战……早期,谋领 达 官突入为变。 达 官中有 马亮 者知之,夤夜诣恭顺侯 吴瑾 家言之。”

引证解释

⒈ 职位贵显而又受到皇帝顾命之重的大臣。

《礼记·檀弓下》:“公之丧,诸达官之长杖。”
孔颖达疏:“达官谓国之卿、大夫、士被君命者也。”

⒉ 泛指高官。

唐韩愈《送郑十校理序》:“常以宠丞相为大学士,其他学士皆达官也,校理则用天下之名能文学者。”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淳化中,罢相知安州。安陆山郡,未尝识达官,见公饮啗不类常人,举郡惊骇。”
清赵翼《偶得》诗之六:“方参达官署,又迎贵客车。”

⒊ 指古代突厥可汗之下的首领。

《北史·长孙道生传》:“有突厥达官来降,时亦预坐。”
唐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突厥达官自相谓曰:‘ 唐公相貌有异,举止不凡,智勇过人。’”

⒋ 明朝时候,称在中国做官的鞑靼人。因鞑靼亦作达怛、达达,故称。达,通“韃”。

明沉德符《野获编·宫围·帝王娶外国女》:“高丽女白晳而美,大胜中国,因并取色目侯伯及达官女入内。”
明彭时《彭文宪公笔记》卷下:“吉祥在宣德正统中,屡领兵出征,麾下多达官,驍勇善战……早期,谋领达官突入为变。 达官中有马亮者知之,夤夜诣恭顺侯吴瑾家言之。”

达官的国语词典

官位显达的人。

达官的网络释义

达官

  • 达官,旧指显贵的官吏。泛指高官。见杜甫《岁晏行》:“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
  • 达官造句

    原来,在封建时代,不少达官显贵、士大夫自诩清高,不肯出门亲自贺年,便派仆人送纸帖以示恭贺。
    眉清目秀,皓齿明眸,单看脸面就透着些许王者之气,一身贵服,怎么看都是达官显贵之人啊!大哥干咳两声,道“翎儿,可算找到你了!”。
    凤凰城里沉浸在酒池肉林里的达官贵人们仓皇失措,满城慌乱不堪。
    只见永福巷里人来人往,各府都灯火灿灿,此乃达官云集之地,所有府门前都有兵丁持戟而立,也包括自己家。
    顿时心情大好,只是不知道是把这批西洋镜贩到京城还是扬州,京城自是不必说,达官贵人遍地,市场很广阔。
    如同狼一般叫好的色友们,竞相举拍,放眼看去,丑态横生,不堪入目,有达官、商人、挥霍父辈钱财的富家子弟,大都俗不可耐,一脸淫贱之相。
    中元节,送个开心鬼给你,愿你踏上成功之路:不论你是否显“鬼”,工作也没有“鬼”贱之分,只要你“鬼”在坚持,“鬼”在努力,一定会成为达官“鬼”人,大富大“鬼”。
    "他们"是"上流社会人物",是"达官显贵"。他们给你一点施舍,动员你去服役,让你去打仗,调教你,"说起话来像上层社会那样咬文嚼字",事实上他们"全是骗子"。
    史家沈艾娣讲了一个官修正史忽略的故事,主角是清末民初的乡贤刘大鹏,有一颗达官贵族的心,却久囿于煤商老农的身。
    一轮明月静照,天下游子思归,这就是中秋,是达官贵人的中秋,也是平头百姓的中秋,是传承千年的中秋,也是岁岁年年不尽相同的中秋。
    他可是看见不少达官贵人,来找比尔,都碰一鼻子灰。
    当然也有一些肥马轻裘前呼后拥的达官贵人出来行猎,他们不是为了生计,不是为了获取食物与皮毛,仅仅是将行猎这当成一大乐趣。
    平民百姓对达官贵人常常是侧目而视。
    出席这一节日庆典的有明星、达官要人及上流社会人士,还有成群结队的旁观者。
    只要托人送进关内,随便找个达官显宦,卖个万把两银子,就跟捡钱一样。
    洛阳城是大汉帝都,靠近皇城,居住的大多都是些官高爵显的达官贵人。
    中元节,送个开心鬼给你,教你走上成功之路:不论你是否显“鬼”,工作也没有“鬼”贱之分,只要你“鬼”在坚持,“鬼”在努力,一定会成为达官“鬼”人,大富大“鬼”。
    早就成了不知那个达官要人的小妾了。
    近一千年的中国,年轻的姑娘为了和达官贵人一续姻缘,被迫缠足,因为她们自然生长的“大脚”被看作是未开化、乡村气。
    到了晋代,无论贫穷富贵,达官贵人还是平头百姓,人们乘牛车出行已经蔚成风气,成为了一种时尚。

    汉字详情

    [da]
    部首: 306
    笔画: 6
    五笔: DP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K
    四角: 3430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羍声。本义:道路畅通)

    (2) 同本义。泛指畅通

    达,行不相遇也。——《说文》

    达,通也。——《广雅》

    左右达为夹室,所以相隔。——《礼记·内则》

    寡人其达王于甬句东。——《国语·吴语》

    达四聪。——《虞书》

    达于河。——《书·禹贡》

    七曰达吏。——《周礼·大宰》

    下达。——《仪礼·士昏礼》

    天下达道。——《礼记·中庸》

    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唐· 李朝威《柳毅传》

    屋极有窗以达气。——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四通八达;达越(疏通瑟底之孔使其声迟重);达乡(相对而畅达的窗户)

    (4) 到达,通到

    凉州之兵始达 咸阳。——《资治通鉴》

    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李白《丁都护歌》

    指通豫南,达于 汉阴。——《列子·汤问》

    日与其徒置酒酣歌达曙。——清· 方苞《狱中杂记》

    自昏达曙,目不交睫。——《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小麦亩产达千斤;达济(渡水到达彼岸);达标(达到规定的标准)

    (6) 通达事理;通晓,见识高远

    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都给事中舒化论 瑞迂滞不达政体。——《明史·海瑞传》

    (7) 又如:达者(通达事理的人);达才(通达事理的人);达臣(通达义理的臣子);达言(通达事理的言论);达见(洞晓事物的道理)

    (8) 通晓事理,理解,明白

    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王勃《滕王阁序》

    (9) 又如:达心(心里明白通达);达生(能参透人生,了解性命的本质);达权(明白权宜的道理,能临急应变)

    (10) 荐举

    在位多所荐达。——《后汉书·黄香传》

    (11) 又如:达能(举荐有才能的人);达吏(向上举荐官吏)

    (12) 将意思表达出来

    子曰:“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13) 又如:转达(把一方的意思告诉另一方);达旨(表达思想);达诚(表达诚挚之情);达善(表达善意);达信(传达消息);达知(通知;告知)

    形容词

    (1) 通行的;共同的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礼记·中庸》

    (2) 又如:达尊(天下人公认的尊贵事物);达孝(天下共认的最大孝道);达制(通行的制度)

    (3)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看得开) 。如:达节(不拘常规而合于节义)

    (4) 显达(地位高而有名声)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达遂(显达顺遂);达宦(职位显要的官吏);达官贵人(地位高的官吏和尊贵显赫的人物)

    名词

    (1) 〈方〉∶指父亲 。如:俺达

    (2) 地名 。今四川省达县

    (3) 各处 。如:达听(多方听闻)

    (4) 姓

    形容物体相碰时发出的声响

    达、达、达,泥浆直溅。——叶圣陶《寒假的一天》

    英文翻译

    arrive at, reach; intelligent; smooth, slippery

    方言集汇

    ◎ 粤语:daat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他計齊開去聲開口四等theh/theytʰiei
    guān [guan]
    部首: 322
    笔画: 8
    五笔: PNH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JRLR
    四角: 3077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 mián),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2) 同本义

    官,吏事君也。——《说文》

    有虞氏官五十, 夏后氏官百, 殷二百, 周三百。——《礼记·明堂位》

    任官然后爵之。——《礼记·王制》

    在官言官。——《礼记·曲礼》

    官师一庙。——《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

    举不失选,官不易方。——《左传·襄公九年》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

    (4) 官府(政府机关)

    官,官舍曰官。——《字汇》

    官,谓朝廷治事之处也。——《礼记·王藻》注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之矣。愿以闻于官。——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聊斋志异·促织》

    有华阴令欲媚上官。

    (5) 又如:官局(官署。政府所设的机构);官寺(官署、衙门的旧称);官项(官府的钱项);官休(纠纷经官府裁定了结)

    (6) 通“馆”。房舍,馆舍

    官乃馆之古文,闲官即闲馆,谓馆舍之空虚者。——俞樾《诸子平议》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论语》

    (7) 官场,官吏阶层及其活动范围 。如:官俗国体(官场习俗,国家制度)

    (8) 器官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正而神欲行。——《庄子·养生主》

    (9) 又如:五官;感官

    (10) 官职,职位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汉书·张衡传》

    位卑则足羞,官盛而近谀。——唐· 韩愈《师说》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1) 又如:官秩(官阶与俸禄);官守(官位职守,官员职责);家父辞官回到省城来

    (12) 古时用以称天子

    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晋书·石季龙载记上》《资治通鉴》 晋成帝咸廉三年译注:“称天子为官家,始见于此。”

    (13) 又如:官里(皇帝);官窑(专为皇家服务的瓷窑);官院(王子所居的院子)

    (14) 姓

    形容词

    (1) 属于国家、政府或公家的 。如:官街(都市中的大街);官地(属于政府所有的地);官会子(宋朝颁行的纸币);官银(官府铸造而流通的银锭;应向官府交纳的银两);官车;官仓

    (2) 公;公有。与“私”相对

    何须把官烛,似恼鬓毛苍。——唐· 杜甫《台上》

    (3) 又如:官厕所;官大道;官中的(公共的,公家的);官中(大家庭中共有的银钱)

    动词

    (1) 当官,作官

    论定然后官之。——《礼记·王制》

    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曹操《论吏士行能论》

    阿品远官 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 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官兴(官瘾);官声(做官的名声);官照(官员任职的执照,也称部照);官常(为官的职责)

    (3) 做官做到 。如:官至户部郎中;官居方面(担任总掌一方军政大权的官)

    (4) 通“管”( guǎn)。管制,管理

    轨守其时,有官天财。——《管子·山国轨》

    英文翻译

    official, public servant

    方言集汇

    ◎ 粤语:gun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on1 [海陆丰腔] gon1 kwan1 [梅县腔] gwon1 [台湾四县腔] gon1 kwan1 [客英字典] gwon1 kwan1 [东莞腔] gon1 [客语拼音字汇] gon1 guon1 [陆丰腔] gon1 [宝安腔] go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丸平聲合口一等kuankuɑ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