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谦逊推让。
《礼记·曲礼上》:“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孟子·公孙丑上》:“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史记·李斯列传》:“夫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乡曲各有宜而百官不同功。”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二:“遂定速纳两 浙 地图,请效土为内臣。上一再辞让,遂受之。” 鲁迅 《书信集·致胡今虚》:“领导决不敢,呐喊助威,则从不辞让。”
责问。
《后汉书·班超传》:“有顷,巫至, 超 即斩其首以送 广德 ,因辞让之。”
引证解释
⒈ 谦逊推让。
引《礼记·曲礼上》:“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
《孟子·公孙丑上》:“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史记·李斯列传》:“夫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乡曲各有宜而百官不同功。”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二:“遂定速纳两浙地图,请效土为内臣。上一再辞让,遂受之。”
鲁迅《书信集·致胡今虚》:“领导决不敢,呐喊助威,则从不辞让。”
⒉ 责问。
引《后汉书·班超传》:“有顷,巫至, 超即斩其首以送广德,因辞让之。”
辞让的国语词典
礼让、婉拒。
辞让的网络释义
辞让
辞让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2) 同本义
辞,讼也。——《说文》。按,分争辩讼谓之辞。
善于辞案条教。——《后汉书·周纡传》。注:“辞案犹今案牍也。”
皇帝请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书·吕刑》
(3) 口供
明清于单辞,无或私家于狱之两辞。——《书·吕刑》
无情者不得尽其辞。——《礼记·大学》
其次不辱辞令。——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辞布者。——《周礼·司市故书》。司农注:“辞布,辞讼泉物者也。”
狱辞无谋故者。——方苞《狱中杂记》
有诏即讯,辞服。——《汉书·赵君韩张两王传》
使犯死者自春而穷其辞。——柳宗元《断刑论下》
(4) 言辞;文辞
安定辞。——《礼记·曲礼》。疏:“言语也。”
不以文害辞。——《孟子》。注:“诗人所歌咏之辞。”
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荀子·正名》。注:“说事之言辞。”
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司马迁《报任安书》
(5) 又
其次不辱辞令。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6) 又如:辞色(言辞和容色);辞容(表情;面色);辞旨(言语或文章的主旨、含意)
(7) 特指政令之词
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三国志》 裴松之注引
(8) 借口,口实
君子疾夫舍日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论语·季氏》
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
(9) 又如:辞头(说法;借口)
(10) 中国古代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体裁,也叫赋,或辞赋并称
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梁启超《谭嗣同传》
(11) 又如:楚辞
(12) 古体诗的一种 。如:木兰辞
动词
(1) 说讲
使人辞于狐突。——《礼记·檀弓》。注:“告也。”
无辞不相接也。——《礼记·表记》。注:“辞所以通情也。”
无伤也,请辞于军。——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2) 辞别;告别
朝辞白帝彩云间。—— 李白《早发白帝城》
过北郭骚之门而辞。——《吕氏春秋·士节》。注:“辞者别也。”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北朝乐府《木兰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 又如:不辞而别;辞朝(进朝辞谢皇帝);辞世颂(遗书);辞年(辞岁。除夕之夜)
(4) 推却不受
以王父命辞父命。——《公羊传·哀公三年》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吕)蒙辞以军中多务。——《资治通鉴》
(5) 又如:辞让(推让);辞不获命(辞谢推让而未获允许)
(6) 审讯
单于使 卫律召 武受辞。——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7) 遣去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左传》
辞八人者,而后王安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8) 解雇,免职 。如:他被张老板辞了;辞馆(辞去书塾的教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襄(
)声。本义:责备)(2) 同本义
让,相责让也。——《说文》
诘责以辞谓之让。——《小尔雅》
让,责也。——《广雅》
且让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让不贡。——《国语·周语》
鲁人以为让。——《史记·齐世家》
众知有为,因让之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让书(有责备言语的书信);让勖(既责备又勉励);让诮(责让讥诮)
(4) 退让;谦让
让者,礼之主也。——《左传·襄公十三年》
让文之材也。——《国语·周语》
让,推贤也。——《国语·晋语》
允恭克让。——《书·尧典》。郑注:“推贤尚善曰让。”
退让以明礼。——《礼记·曲礼》
尧让天下于 许由。——《庄子·逍遥游》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坐,不让,欲欢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5) 又如:让梨觅枣(比喻兄弟间的手足情爱);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各不相让;寸步不让;让棋;让衢(让路);让再让三(三番五次地推让);让客(礼让客人);让德(谦让的品德)
(6) 推举
哥哥三打祝家庄身亡之后,众兄弟让我为头领。—— 李致远《还牢末》楔子
(7) 以一定代价将东西的所有权转给他人
把房子让给远房几家族人来住。——《儿女英雄传》
薛家伏势倚情,偏不相让。——《红楼梦》
(8) 又如:让与(把财物或权利移转于别人);让禄(把利禄移转给别人);让国(把国君的地位让给他人);让名(把名誉让给他人);让价;让利销售
(9) 请,邀请 。如:把他让进门来;把客人让进里屋
(10) 允许 。如:公共场所不让吸烟;让他走了
(11) 通“攘”。推辞;推让;拒绝
乃惧距天用而让有用也。——《潜夫论·明闇》
(12) 又如:让职(辞让官职);让爵(让爵位)
(13) 要求 。如:是他让我来的;她妈妈让她每天练钢琴八个小时
(14) 躲避,避免碰到(如突然转身) 。如:幸亏我让得快,要不早给那辆车撞倒了;让威(避开敌人的锋芒);让开(避开);让辟(退让避开)
(15) 用烟酒款待 。如:让酒(请人喝酒);让烟(请人抽烟);让坐(请客人入座)
(16) 通“攘”。
(17) 窃夺
治斧钺者,不敢让刑;治轩冕者,不敢让赏。——《管子·君臣下》
(18) 骚扰
巨涂则让,小涂则殆。——《荀子·荣辱》
介词
被 。如:他让自行车撞了;庄稼让大水冲走了
名词
古代的一种礼节仪式。举手平衡状
宾入门皇,升堂让。——《仪礼·聘礼》。郑玄注:“讓谓举手平衡也。”
犬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