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覆

zǎi fù [ zai fu]
繁体 載覆
注音 ㄗㄞˇ ㄈㄨˋ

词语释义

1.谓天覆地载。

词语解释

  1. 谓天覆地载。

    明 宋濂 《赠刘俊民先辈》诗:“须知学践形,庶不惭载覆。”

引证解释

⒈ 谓天覆地载。

明宋濂《赠刘俊民先辈》诗:“须知学践形,庶不惭载覆。”

载覆的网络释义

载覆

  • 谓天覆地载。 明 宋濂 《赠刘俊民先辈》诗:“须知学践形,庶不惭载覆。”
  • 汉字详情

    zǎi,zài [zai]
    部首: 405
    笔画: 10
    五笔: FALK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IKQ
    四角: 43550

    详细解释

    zǎi

    名词

    (1) 年(唐虞时代用于年名)

    夏曰岁, 商曰祀, 周曰年, 唐虞曰载。——《尔雅·释天》

    朕在位七十载。——《书·尧典》

    汉兴,至 孝文四十有余载。——《史记·文帝本纪》

    (2) 又如:载祀(年)

    动词

    (1) 记载,写在一定的册页里,有郑重的色彩

    夫有勋而不废,有绩而载。——《左传·昭公十五年》

    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萧统《文选序》

    (2) 又如:登载(在报刊上印出);刊载(在报纸刊物上登载);记载(把事情写下来);附载(附带记录);转载(报刊上刊登别的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连载(连续刊载);载列(记载)

    (3) 描绘

    成功遂事,莫知其状,图弗能载,名弗能举。——《鶡冠子》

    (4) 另见 zài

    zài

    动词

    (1) (形声。本义:乘坐)

    (2) 同本义

    载,乘也。——《说文》

    载鬼一车。——《易·暌》

    命彼后车,谓之载之。——《诗·小雅·縣蛮》

    陆行载车,水行载舟。——《史记》

    宁可共载不。——《乐府诗集·陌上桑》

    上载公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

    载以来。——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搭载;载舟(乘船);载车(乘车)

    (4) 用车船装运

    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易·大有》

    多载资粮。——《资治通鉴》

    载燥荻枯柴。

    载卷契而行。——《战国策·齐策四》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柳宗元《三戒》

    (5) 又如:载客;载货;过载(超载;转装到另一运输工具上);装载(用运输工具装);载送(以车运送)

    (6) 承载;负担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7) 又如:载地(承载大地);载福(承受福祉);载舟覆舟(以民心向背喻水,帝王为舟,水可载舟覆舟,以此来警戒帝王须随时注意民心向背)

    (8) 担任,担负

    故不乘天地之资而载一人之身。——《韩非子》

    (9) 又如:载负(担负,承受)

    (10) 施行

    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管子·形势》

    (11) 陈设

    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诗·大雅》

    (12) 又如:载牲(陈设牺牲,准备祭祀)

    (13) 处;登

    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汉·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三》

    (14) 祭祀

    癸卯,大哭殇祀而载。——《穆天子传》

    (15) 又如:载璧(祭祀时所用的璧玉);载社(祭祀社庙)

    (16) 开始

    春日载阳。——《诗·豳风》

    东园之树,枝条载荣。——晋· 陶潜《停云》

    (17) 装饰

    载以银锡。——《淮南子》

    (18) 词缀。嵌在动词前边

    载欣载奔。——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9) 又如:载歌载舞

    (20) 充满

    厥声载路。——《诗·大雅·生民》

    号泣载道。——《明史》

    (21) 又如:载路(满路);载途(满路);载地(充满大地);载欢(充满欢乐)

    名词

    (1) 车、船等交通工具

    予乘四载,随山刊木。——《书·益稷》

    (2) 所装运的物件

    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书·盘庚》

    (3) 又如:重载;装载

    (4) 事;事业

    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书·舜典》

    (1) 又,且

    巩顿首载拜。—— 曾巩《寄欧阳舍人书》

    (2) 又如:载拜(再拜)

    量词

    (1) 一车所载的容量为一载

    稽麦百载,天子使祭父受之。——《穆天子传》

    (2) 少数民族的计量单位。四十两为一载

    度用手,量用箩,以四十两为一载。论两不论斤。——明· 朱孟震《西南夷风土记》

    (3) 另见 zǎi

    英文翻译

    load; carry; transport, convey

    方言集汇

    ◎ 粤语:zoi2 zoi3
    ◎ 潮州话:zai3 zai2

    宋本广韵

    [fu]
    部首: 615
    笔画: 18
    五笔: STTT
    仓颉: MWHOE
    四角: 102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覆盖,復声。本义:翻转,倾覆)

    (2) 同本义

    见若覆夏屋者矣。——《礼记·檀弓》。注:“谓茨瓦也。”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覆舟斟寻。——《楚辞·天问》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庄子·逍遥游》

    虽天地覆坠。——《庄子·德充符》

    前车覆,后车诫。——《汉书·贾谊传》

    (3) 又如:覆盆(翻扣的盆子。比喻蒙冤不能辩白);覆手(把手反转过来。比喻事情容易办到);覆杯(倒置的杯子;倾杯畅饮);覆水(已倒出的水。喻事已成定局);覆篑(倒一筐土);覆醢(倒去肉酱);覆酱烧薪(极言著作无价值或不受重视);覆瓶(喻著作毫无价值,不被重视)

    (4) 覆盖;遮蔽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被覆(遮盖;蒙);覆荐(覆盖铺垫);覆罩(覆盖笼罩);覆裹(覆盖包裹);覆墓(把土覆在墓上。也指扫墓);覆帱(遮盖)

    (6) 颠覆;灭亡

    括既行,代 廉颇三十余日, 赵兵果败, 括死军覆。—— 汉· 刘向《列女传》

    (7) 又如:覆邦(亡国);覆亡(灭亡);覆陈(覆军败阵,败仗);覆军(覆灭全军);覆族(灭族);覆国(亡国);覆师(覆灭全军)

    (8) 保护;庇护

    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诗·大雅·生民》

    (9) 又如:覆庇(关怀;照顾;袒护;包庇);覆庇(庇护;保佑);覆荫(庇护);覆帱(犹覆被。谓施恩,加惠);覆露(荫庇)

    (10) 伏击;袭击 。如:覆荡(谓扫荡平定);覆陷(攻占);覆拔(攻占)

    (11) 审察;查核 。如:覆问(审察讯问);覆勘(审核);覆案(审查;查究);覆实(审察核实);覆算(覆核账目);覆核(审核;核对)

    (12) 回报;答复 。如:覆报(执行命令后回报);覆音(回音);覆信(回信);覆函(回信)

    (13) 通“孵”( )。孵化

    卵待覆二十日而后能为雏。——《春秋繁露·实性》

    (14) 通“复”。还,返回

    终日乾乾,反覆道也。——《易·乾卦》

    赏赐决于外,不从中覆也。——《汉书·冯唐传》

    副词

    再,重 。如:覆校(复查;校对);覆检(再次检查、检验);覆考(再行查核);覆奏(再度向上级禀奏);覆按(重加察验);覆讯(再加审问);覆试(初试以后再行测试)

    英文翻译

    cover; tip over; return; reply

    方言集汇

    ◎ 粤语:fau6 fuk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uk8 [宝安腔] fuk8 [台湾四县腔] fuk7 puk7 [梅县腔] fu5 fuk7 puk8 [海陆丰腔] fuk7 puk7 [陆丰腔] fuk8 [客英字典] fuk7 [东莞腔] fuk8 [客语拼音字汇] fug5 pu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九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敷救去聲開口三等phiuh/phiowpĭ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