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轶羣絶类的国语词典
超越同类。宋.曾巩〈代人祭李白文〉:「飞黄??,轶群绝类。」也作「超世绝伦」、「逸群绝伦」。
轶羣絶类的网络释义
轶群绝类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车,失声。本义:超车)
(2) 同本义。引申为超越
轶,车相出也。——《说文》。段注:“车之后进突于前也。”
轶云雨于太半。——班固《西都赋》
轶,过也。——《广雅》
轶鸡于姑苏。——《淮南子·览冥》。注:“自后过前曰轶。”
超轶绝尘。——《庄子·徐无鬼》。成疏:“轶,过也。”
轶五帝之遐迹兮,蹑三皇之高踪。——《汉书·扬雄传上》
(3) 又如:轶轨(超越);轶超;轶越(超越;超过);轶资(超越一般的资格)
(4) 突击
惧其侵轶我也。——《左传·隐公九年》
(5) 又如:轶犯(侵犯)
(6) 通“溢”。水满出
入于河,轶为荥。——《汉书·地理志上》
(7) 通“佚”。散失
《书》缺有闲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史记·五帝本纪赞》
睹轶诗,可异焉。——《史记·伯夷列传》
(8) 又如:轶诗(指未编入“诗经”中的诗篇。也作“逸诗”);轶义(散失了的理论和主张)
形容词
(1) 超绝 。如:轶尘(超尘出俗);轶群(超群);轶俗(超脱习俗);轶致(超脱的情致)
(2) 通“逸”。安闲逸乐 。如:轶士(隐士);轶民(避世之人);轶态(飘逸的情态)
名词
车轮辗地的痕迹;车辙
伏式结轶。——《史记》
结轶于道。——《史记·孝文本纪》
主者循轶之途也。——《战国策·齐策》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un2 [客英字典] kiun2 [台湾四县腔] kiun2 [梅县腔] kiun2 [宝安腔] kiun2 [陆丰腔] kiu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羣 | 渠云 | 羣 | 文 | 平聲 | 文 | 合口三等 | 臻 | 文 | gʰĭuən | gyon/giu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犬,頪(
)声。从“犬”,因犬种类最相似。本义:种类)(2) 同本义
类,种类相似,惟犬最甚。——《说文》
皆守株之类。——《韩非子·五蠹》
无法者以类举。——《荀子·王制》
壹统类。—《荀子·非十二子》
其负类反伦,不可胜言也。——《列子·仲尼》
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孟子·梁惠王上》
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庄子·渔父》
纸灰之类冒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3) 又
亦类此耳。
梨栗枣柿之类。——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类考(学院的科考);类族(事物因习性相近而形成的类别);类神(迷信占卜名词。六壬课中十二个用来判别吉凶的“十二支神”的总称)
(5) 族类
吾三番擒之而不杀,诚欲服其心,不欲灭其类也。——《三国演义》
(6) 事例;条例
举类迩而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通“颣”。缺点,毛病
民之生也,辟则愚,闭则类。——《管子·乘马》
大者大类,小者则治。——《管子·地员》
(8) 古祭名,祭天
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书·尧典下》
是类是妈祃,是致是附。——《诗·大雅·皇矣》
动词
(1) 相似;像
遂入,杀孟阳于床。曰:“非君也,不类。”——《左传·庄公八年》
不类前人。——《论衡·自纪》
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又
令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语类楚声。—— 明· 魏禧《大铁椎传》
绝类弥勒。——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画虎不成反类犬
(4) 类比;类推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墨子》
(5) 又如:类推
(6) 通“戾”。偏,不平
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荀子·不苟》
副词
大抵;大都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
走卒类士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