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垫
词语释义
软垫
(1) 垫枕状的支承物——亦称“衬垫”
词语解释
一种用柔软物料做成的垫子。
茅盾 《子夜》十七:“他额角上的血管突突地跳,他身下的钢丝软垫忽然变成了刀山似的。” 许地山 《缀网劳蛛》:“那里有一个软垫,几上搁几本经典和祈祷文。”
引证解释
⒈ 一种用柔软物料做成的垫子。
引茅盾《子夜》十七:“他额角上的血管突突地跳,他身下的钢丝软垫忽然变成了刀山似的。”
许地山《缀网劳蛛》:“那里有一个软垫,几上搁几本经典和祈祷文。”
软垫的网络释义
软垫
软垫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车,欠声。本义:柔软)
(2) 同本义。质地不硬,与“硬”相对。也作“輭”
軟,柔也。——《玉篇》
軟,俗輭字。——《广韵》
輭,柔也。——《广韵》
步步金阶上软舆。——唐· 王建《宫词》
婆子们抱着几个软包。——《红楼梦》
(3) 又如:软壁(可折叠的屏风);软片(指裱好的书画);软柔柔(非常柔软);软设设(软软的);软性(轻柔的事物。与硬性相对);绵软(柔软;又形容身体无力);松软(松散绵软);软甲(软战。用非金属制作的软质战衣)
(4) 柔和;温和
文辞婉软。——柳宗元《乞巧文》
(5) 又如:软咍咍(软绵绵;软软地);软善(和善);软款(娇柔;柔和;温顺地恳求);软局子(软手段);软软款款(用温柔亲切的话体贴、抚慰);软熟(形容人性格柔和,不违世人);软语温香(形容女性细芳的身体);软语温存(用温和婉转的话相抚慰);软和(柔和);软风(和风);软美(柔和美好;温顺)
(6) 形容人体柔弱无力
李园,软弱人也。——《战国策·秦策》
(7) 又如:软刺答(软答刺。软弱无力的样子);软丢答(轻飘无力);软困(疲乏无力);酸软(身体发酸而无力);酥软(肢体软弱无力);软兀剌(形容无力,乏劲);软懒(乏力慵懒的样子);软乎(形容柔弱无力)
(8) 意志不坚定,容易被感动或动摇
心里早软了。——《红楼梦》
(9) 又如:软壳鸡蛋(比喻性情软弱之人);软揣(软弱,不坚强);软怯怯(软弱,羞怯);软厮禁(不硬挣,不坚强);心软(容易被外界事物感动而生怜悯或同情);手软(不忍下手或下手不狠);软脊脊(比喻没有主见,不坚定);软耳朵(比喻无主见、容易轻信人言的人);软商(用软磨的手段商量)
(10) 不用强硬的手段,只是平和地进行
主公软监诸将在内,水食不便。——《三刻拍案惊奇》
(11) 又如:软招(软办法,软手段);软困(软禁;用软办法围困);软监(软禁)
动词
(1) 麻痹;软化
你莫诡诈欺心软我,欲为脱身之计。——《西游记》
(2) 又如:软顽(顽滑;刁顽);软痛(缓解伤痛);软口汤(为封人口而送的人情贿赂之类)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土,执声。本义:下陷,淹没)
(2) 同本义
垫,下也。——《说文》
垫,下也。凡屋而下曰垫。——《方言六》
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书·益稷》。郑注:“垫,陷也。”疏:“垫是下湿之名。”
武功中水乡民三舍垫为池。——《汉书·王莽传下》
则厕足而垫之。——《庄子·外物》
(3) 又如:垫没(下沉);垫溺(陷溺);垫裂(塌陷破裂);垫陷(下陷。亦指陷入困境)
(4) 用别的东西衬在下面,使物加高、加厚或起隔离作用 。如:拿土垫栏;把床垫高点;垫料(垫脚。给牲畜棚、圈垫干土、碎草等);垫踹儿(铺在器物下供践踏用的东西。又指受人迁怒以泄忿;垫踹窝垫平路面。引申为供人践踏、代人受过)
(5) 暂时替人付钱 。如:我今天没带钱,你先垫一垫;垫本;垫借
(6) 排球运动中接球的一种传球动作 。如:球垫起来了,她却倒在地上
(7) 填补胃里的空虚 。如:你饿了,我这儿还有点饺子,你先垫一垫
(8) 支撑 。如:垫戏(正戏因故晚场,临时上演的小戏)
(9) 埋藏 。如:垫财(埋藏的财物)
名词
铺在床、椅或其他器物上的东西 。如:椅垫;鞋垫;坐垫;跪垫;草垫
形容词
地势低洼的 。如:垫隘(本指居住的地方低洼潮湿,借喻生活困苦);垫湿(低洼潮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