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叽叽

ruǎn jī jī [ ruan ji ji]
繁体 軟嘰嘰
注音 ㄖㄨㄢˇ ㄐ一 ㄐ一

词语释义

柔软﹑滑腻貌。

词语解释

  1. 柔软、滑腻貌。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熬开一大锅黄澄澄的浓汤,但制成时,一块块胰子软叽叽的像牛油。”

引证解释

⒈ 柔软、滑腻貌。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熬开一大锅黄澄澄的浓汤,但制成时,一块块胰子软叽叽的像牛油。”

软叽叽的网络释义

软叽叽

  • 软叽叽是一个方言俚语,读作ruǎn jī jī ,意为柔软、滑腻貌。出自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熬开一大锅黄澄澄的浓汤,但制成时,一块块胰子软叽叽的像牛油。”
  • 汉字详情

    ruǎn [ruan]
    部首: 405
    笔画: 8
    五笔: LQWY
    仓颉: KQNO
    四角: 4758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车,欠声。本义:柔软)

    (2) 同本义。质地不硬,与“硬”相对。也作“輭”

    軟,柔也。——《玉篇》

    軟,俗輭字。——《广韵》

    輭,柔也。——《广韵》

    步步金阶上软舆。——唐· 王建《宫词》

    婆子们抱着几个软包。——《红楼梦》

    (3) 又如:软壁(可折叠的屏风);软片(指裱好的书画);软柔柔(非常柔软);软设设(软软的);软性(轻柔的事物。与硬性相对);绵软(柔软;又形容身体无力);松软(松散绵软);软甲(软战。用非金属制作的软质战衣)

    (4) 柔和;温和

    文辞婉软。——柳宗元《乞巧文》

    (5) 又如:软咍咍(软绵绵;软软地);软善(和善);软款(娇柔;柔和;温顺地恳求);软局子(软手段);软软款款(用温柔亲切的话体贴、抚慰);软熟(形容人性格柔和,不违世人);软语温香(形容女性细芳的身体);软语温存(用温和婉转的话相抚慰);软和(柔和);软风(和风);软美(柔和美好;温顺)

    (6) 形容人体柔弱无力

    李园,软弱人也。——《战国策·秦策》

    (7) 又如:软刺答(软答刺。软弱无力的样子);软丢答(轻飘无力);软困(疲乏无力);酸软(身体发酸而无力);酥软(肢体软弱无力);软兀剌(形容无力,乏劲);软懒(乏力慵懒的样子);软乎(形容柔弱无力)

    (8) 意志不坚定,容易被感动或动摇

    心里早软了。——《红楼梦》

    (9) 又如:软壳鸡蛋(比喻性情软弱之人);软揣(软弱,不坚强);软怯怯(软弱,羞怯);软厮禁(不硬挣,不坚强);心软(容易被外界事物感动而生怜悯或同情);手软(不忍下手或下手不狠);软脊脊(比喻没有主见,不坚定);软耳朵(比喻无主见、容易轻信人言的人);软商(用软磨的手段商量)

    (10) 不用强硬的手段,只是平和地进行

    主公软监诸将在内,水食不便。——《三刻拍案惊奇》

    (11) 又如:软招(软办法,软手段);软困(软禁;用软办法围困);软监(软禁)

    动词

    (1) 麻痹;软化

    你莫诡诈欺心软我,欲为脱身之计。——《西游记》

    (2) 又如:软顽(顽滑;刁顽);软痛(缓解伤痛);软口汤(为封人口而送的人情贿赂之类)

    英文翻译

    soft, flexible, pliable; weak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5

    宋本广韵

    [ji]
    部首: 319
    笔画: 5
    五笔: KMN
    五行:
    仓颉: RHN
    四角: 670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稍微吃一点

    嘰,小食也。从口,幾声。——《说文》

    叽琼华。——《大人赋》

    进禨(叽)进羞。——《礼记·玉藻》

    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噍咀芝英叽琼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茹,叽,食也。——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

    (2) 悲叹

    纣为象箸而 箕子叽。——《淮南子·缪称训》

    形容鸟声、说话声或各种嘈杂声 。如:叽叽(小声争吵);叽哩哇啦(大声说话声)

    英文翻译

    sigh in disapproval; take small

    方言集汇

    ◎ 粤语:gei1
    ◎ 潮州话:gi1

    宋本广韵

    [ji]
    部首: 319
    笔画: 5
    五笔: KMN
    五行:
    仓颉: RHN
    四角: 670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稍微吃一点

    嘰,小食也。从口,幾声。——《说文》

    叽琼华。——《大人赋》

    进禨(叽)进羞。——《礼记·玉藻》

    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噍咀芝英叽琼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茹,叽,食也。——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

    (2) 悲叹

    纣为象箸而 箕子叽。——《淮南子·缪称训》

    形容鸟声、说话声或各种嘈杂声 。如:叽叽(小声争吵);叽哩哇啦(大声说话声)

    英文翻译

    sigh in disapproval; take small

    方言集汇

    ◎ 粤语:gei1
    ◎ 潮州话:gi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