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辙

guǐ zhé [ gui zhe]
繁体 軌轍
注音 ㄍㄨㄟˇ ㄓㄜˊ

词语释义

轨辙 guǐzhé

(1) 车轮轧过的痕迹,比喻已有人走过的道路或已有先例的事情

rut;past events

词语解释

  1. 车轮辗过的痕迹。喻规范、途径。

    汉 王充 《论衡·自纪》:“何文之察,与彼经艺殊轨辙也。” 宋 陶穀 《清异录·僧旂佛伞》:“其造语脱落寻常轨辙,而不书谁人製撰。” 郭沫若 《雄鸡集·三点建议》:“在自己的学术岗位上或文艺岗位上实事求是地进行工作,那他的思想、立场和方法就合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辙。”

  2. 车或车轮。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一》:“一水出县西山,世谓之 小陇山 ,巖嶂高险,不通轨辙。” 唐玄宗 《<孝经>序》:“希升堂者必自开户牖,攀逸驾者必骋殊轨辙。”

  3. 车两轮间的距离。

    《魏书·世宗宣武帝纪》:“江海方同,车书宜一,诸州轨辙南北不等。”

引证解释

⒈ 车轮辗过的痕迹。喻规范、途径。

汉王充《论衡·自纪》:“何文之察,与彼经艺殊轨辙也。”
宋陶穀《清异录·僧旂佛伞》:“其造语脱落寻常轨辙,而不书谁人製撰。”
郭沫若《雄鸡集·三点建议》:“在自己的学术岗位上或文艺岗位上实事求是地进行工作,那他的思想、立场和方法就合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辙。”

⒉ 车或车轮。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一》:“一水出县西山,世谓之小陇山,巖嶂高险,不通轨辙。”
唐玄宗《<孝经>序》:“希升堂者必自开户牖,攀逸驾者必骋殊轨辙。”

⒊ 车两轮间的距离。

《魏书·世宗宣武帝纪》:“江海方同,车书宜一,诸州轨辙南北不等。”

轨辙的国语词典

车轮行过的痕迹。

如:「他循著地上的轨辙前进,终于找到出口。」

轨辙的网络释义

轨辙

  • 车轮行过留下的痕迹。
  • 比喻以往曾有人走过的道路或做过的事情。
  • 轨辙造句

    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特妙于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
    江海方同,车书宜一,诸州轨辙,南北不等。
    园中建筑沿文人园轨辙,以淡雅相尚。
    我们不能一味因循前人的轨辙,要勇于创新。
    修持之道贵在以神取气,使神入气中,气包神外,打成一片,结成一团,纽成一条,气成一点,则呼吸归根,不至于散漫乱动,而渐有轨辙可循,如是者久之,即可成胎息。
    仙道贵在以神驭气,使神入气中,气包神外,打成一片,结成一团,纽成一条,凝成一点,则呼吸归恨,不至於散漫乱动,而渐有轨辙可循。
    本文介绍在营业线上换铺可动心轨辙叉道岔的经验。
    介绍型钢轨辙叉打磨机的设计原理、功能特点和技术参数,并对其运用效益进行分析。

    汉字详情

    guǐ [gui]
    部首: 405
    笔画: 6
    五笔: LV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KQKN
    四角: 445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车,九声。本义:轨距,车两轮间的距离)

    (2) 同本义

    轨,车辙也。——《说文》

    经涂九轨。——《考工记·匠人》。注:“轨,谓辙广。”

    车不得方轨。——《战国策·齐策》。注:“车两轮间为轨。”按,谓两轮间相距之迹为轨也。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礼记·中庸》

    (3) 又如:轨距

    (4) 车轮的痕迹,车辙

    轨,迹也。——《广雅》

    轨,车辙也。——《玉篇》

    兵车之轨交于天下。——柳宗元《辩侵伐论》

    城门之轨,两马之力与?——《孟子·尽心下》

    (5) 又如:轨迹(车的辙迹);轨躅(车轮辗过的痕迹)

    (6) 法则、法度

    田有轨,人有轨,用有轨,乡有轨,人事有轨,币有轨,县有轨,国有轨。——《管子·山国轨》

    东平失轨。——《汉书·叙传》。注:“法则也。”

    缘法循理谓之轨。——《贾子道术》

    轨事之大者也。——《汉书·贾山传》。注:“谓法度”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后汉书·张衡传》

    (7) 又如:轨等(法度与等级);轨仪(规范,法则);轨法(轨范法则);轨事(法度,法则);轨模(法则,楷模)

    (8) 道,导轨

    五星循轨而不失其行。——《淮南子·本经训》

    (9) 又如:轨度;轨道;出轨;单(双)轨;出轨;无轨电车;有轨电车

    (10) 车子

    外则轨躅八达,里闬对出。——左思《蜀都赋》。 刘良注:“轨,车也。躅,迹也。”

    回轨异途。——《三国志·郤志传》

    (11) 道路;途径

    异轨同奔。——《宋书·谢灵运传论》

    (12) 又如;轨途(道路);轨路(道路)

    (13) 统计 。如:轨官(古时主掌会计事宜的官);轨数(统计理财的方法)

    (14) 盗窃或作乱的坏人

    臣闻乱在外为奸,在内为轨。——《左传·成公十七年》

    (15) 又如:奸轨(作乱偷窃之人)

    动词

    (1) 依循,遵循

    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韩非子·五蠹》

    (2) 又如:轨轨(遵循轨迹);轨法(遵循法度);轨承(遵循承奉)

    英文翻译

    track, rut, path

    方言集汇

    ◎ 粤语:gwai2

    宋本广韵

    zhé [zhe]
    部首: 405
    笔画: 16
    五笔: LYC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KQYBK
    四角: 485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车,徹( chè)省声。本义:车迹,车轮碾过的痕迹)

    (2) 同本义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晓驾炭车辗冰辙。——《卖炭翁》

    (3) 车子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去相见。——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4) 又如:辙印(车子行驶的痕迹);辙迹(车子行驶的痕迹)

    (5) 道路

    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宋· 胡铨《好事近》

    (6) 又如:辙轨(轨道)

    (7) 途径;门路;路数,路子

    总会旧辙,创立新意。——隋· 潘徽《韵纂序》

    (8) 又如:没辙(没有办法)

    (9) 比喻错误或教训 。如:前辙(前人的教训)

    (10) 歌词、戏曲、杂曲等所押用的韵摄 。如:合辙(押韵);十三辙

    英文翻译

    wagon ruts, wheel tracks

    方言集汇

    ◎ 粤语:cit3

    宋本广韵

    轨辙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