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范师

guǐ fàn shī [ gui fan shi]
繁体 軌範師
注音 ㄍㄨㄟˇ ㄈㄢˋ ㄕ

词语释义

佛寺中传授佛法者的职位称号。音译为阿阇梨。

词语解释

  1. 佛寺中传授佛法者的职位称号。音译为阿闍梨。

    唐 义净 《南海寄归内法传·二十五师资之道》:“﹝本﹞或问云:阿遮利耶存念﹝註﹞译为轨范师,是能教弟子法式之义。”亦省称“ 轨范 ”。《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轨范每常长不闕,威仪未省暂离身。”

引证解释

⒈ 佛寺中传授佛法者的职位称号。音译为阿闍梨。

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二十五师资之道》:“﹝本﹞或问云:阿遮利耶存念﹝註﹞译为轨范师,是能教弟子法式之义。”
亦省称“轨范”。 《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轨范每常长不闕,威仪未省暂离身。”

汉字详情

guǐ [gui]
部首: 405
笔画: 6
五笔: LV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KQKN
四角: 445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车,九声。本义:轨距,车两轮间的距离)

(2) 同本义

轨,车辙也。——《说文》

经涂九轨。——《考工记·匠人》。注:“轨,谓辙广。”

车不得方轨。——《战国策·齐策》。注:“车两轮间为轨。”按,谓两轮间相距之迹为轨也。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礼记·中庸》

(3) 又如:轨距

(4) 车轮的痕迹,车辙

轨,迹也。——《广雅》

轨,车辙也。——《玉篇》

兵车之轨交于天下。——柳宗元《辩侵伐论》

城门之轨,两马之力与?——《孟子·尽心下》

(5) 又如:轨迹(车的辙迹);轨躅(车轮辗过的痕迹)

(6) 法则、法度

田有轨,人有轨,用有轨,乡有轨,人事有轨,币有轨,县有轨,国有轨。——《管子·山国轨》

东平失轨。——《汉书·叙传》。注:“法则也。”

缘法循理谓之轨。——《贾子道术》

轨事之大者也。——《汉书·贾山传》。注:“谓法度”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后汉书·张衡传》

(7) 又如:轨等(法度与等级);轨仪(规范,法则);轨法(轨范法则);轨事(法度,法则);轨模(法则,楷模)

(8) 道,导轨

五星循轨而不失其行。——《淮南子·本经训》

(9) 又如:轨度;轨道;出轨;单(双)轨;出轨;无轨电车;有轨电车

(10) 车子

外则轨躅八达,里闬对出。——左思《蜀都赋》。 刘良注:“轨,车也。躅,迹也。”

回轨异途。——《三国志·郤志传》

(11) 道路;途径

异轨同奔。——《宋书·谢灵运传论》

(12) 又如;轨途(道路);轨路(道路)

(13) 统计 。如:轨官(古时主掌会计事宜的官);轨数(统计理财的方法)

(14) 盗窃或作乱的坏人

臣闻乱在外为奸,在内为轨。——《左传·成公十七年》

(15) 又如:奸轨(作乱偷窃之人)

动词

(1) 依循,遵循

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韩非子·五蠹》

(2) 又如:轨轨(遵循轨迹);轨法(遵循法度);轨承(遵循承奉)

英文翻译

track, rut, path

方言集汇

◎ 粤语:gwai2

宋本广韵

fàn [fan]
部首: 301
笔画: 8
五笔: AIB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ESU
四角: 441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车,笵( fàn)省声。本义:古代遇大事出车,先辗过祭坛及祭牲的一种祭祀活动,祭路神)

(2) 同本义

(3) 假借为笵。法则

範,法也。範,常也。——《尔雅》

吾为之範我驰驱。——《孟子》。注:“法也。”

(4) 又如:范防(防范);范轨(法则,模范)

(5) 典范

宇文新州之懿范。——王勃《滕王阁序》

(6) 又如:规范;示范;范轨(模范,法则);范型(典型,范例)

(7) 模子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仍密布字印,满铁苑为一板。——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8) 又如:铁范;钱范;铜范;范金合土(用模子浇铸金属和泥)

动词

(1) 用模子浇铸,引申纳入规范

范金合土。——《礼记·礼运》

(2) 又如:范型(使合乎某种模式);范溶(铸造器物);范铜(铸铜)

(3) 效法;取法

吾为之范我驰驱,终日不获。——《孟子·滕文公》

(4) 又如:范水模山(喻效法模仿他人);范围(效法)

名词

(1) 草名

范,草也。——《说文》

(2) 蜂

范则冠而蝉有婑。——《礼记·檀弓下》

(3) 县名。汉置,属东郡。今仍为县。原属山东省。1964年划归河南省

(4) 通“笵”。型范。俗称模子。如:范金(用模子浇铸金属品)

(5) 姓

英文翻译

surname; bee-like insect

方言集汇

◎ 粤语:faan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am5 [宝安腔] fam5 [海陆丰腔] fam6 [陆丰腔] fam6 [客英字典] fam5 [东莞腔] fam3 [客语拼音字汇] fam4 [梅县腔] fam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十五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防錽上聲合口三等bʰĭwɐmbyamx/bvaam
shī [shi]
部首: 318
笔画: 6
五笔: JGMH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LLMB
四角: 210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币,从垖。垖( duī)是小土山,帀( )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2) 同本义

师,二千五百人为师。——《说文》

王乃犬巡六师。——《书·伪泰誓》

陈师鞠旅。——《诗·小雅·采芑》

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周礼·地官·小司徒》

(3) 师今为隶属于军的单位,下辖若干旅或团

(4) 泛指军队

十年春,齐师伐王。——《左传·庄公十年》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汉· 贾谊《过秦论》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 晋人御师必于 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水师(水军);挥师(指挥并带领军队);师旅(军队的通称,亦用来指战争);师船(师舶,兵船,兵舰);师老(军队疲劳,士气低落,战斗力衰弱);师吏(军吏);师令(军令);师干(本指军队的防御力量。后指军队);师禁(军队的禁令)

(6) 军师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论语·先进》

(7) 民众,徒众

溥彼韩城, 燕师所完。——《诗·大雅·韩奕》

师,众也。——《尔雅》

师锡帝曰。——《书·尧典》

天子所都曰京师。地下之众者,莫过于水,地上之众者,莫过于人,京大师众也。

(8) 又如:师锡(众人的意见;舆论)

(9) 古代行政区划单位

八家而为邻,三邻而为朋,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邑而为都,十都而为师,州十有二师焉。——《尚书大传》

(10) 老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1) 又如:师儒(乡里教人道艺的人);师生关系;师风(老师的风度);师台(对老师的尊称);师保(负责教导贵族子弟的官);师课(由书院负责人主持的对学生进行的月考)

(12) 对僧、尼、道士的尊称 。如:师太(对年长尼姑的尊称);师丈(对老僧的尊称);师姑堂(尼姑庵);师婆(巫婆);师哥(寺院中伺候客人的小和尚);师娘(巫婆);师巫(巫师);师姥(巫婆);师姨(比丘尼。即女僧)

(13) 长,首领

甸师,下士二人。——《周礼》

(14) 亦以称专司一事的神道或官员

(15) 首都,京城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后汉书·张衡传》

(16) 擅长某种技术或在某个领域里有特殊技能的人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宋·  苏轼《石钟山记》

(17) 又如:工程师;医师;厨师;技师;师工(技工。亦指厨师与烧火工人);师家(师傅门下)

(18) 乐师;乐官

师旷鼓琴。——《盐铁论·相刺》

(19) 又如:师工(古称主事制曲奏乐的人。即乐师);师襄(春秋卫国的乐官)

(20) 学习的榜样 。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1) 姓

动词

(1) 效法;学习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师古(效法古代);师仰(师法敬仰);师师(互相效法);师式(学习或效法的典范);师效(效法)

(3) 出兵征伐,进军

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周礼·地官·州长》

(4) 又如:师祭(古代军队出兵时所行祭祀祈祷之礼);师期(出师的日期)

英文翻译

teacher, master, specialist

方言集汇

◎ 粤语:si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