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据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谓按照当时法定标准行事。
《管子·山国轨》:“穀为下,币为上。百都百县轨据,穀坐长十倍。” 郭沫若 等集校:“轨据,谓依据也。即照令行事。” 马非百 新诠:“‘轨据’,谓按照‘轨程’所揭示之数据而管制之。”
引证解释
⒈ 谓按照当时法定标准行事。
引《管子·山国轨》:“穀为下,币为上。百都百县轨据,穀坐长十倍。”
郭沫若等集校:“轨据,谓依据也。即照令行事。”
马非百新诠:“‘轨据’,谓按照‘轨程’所揭示之数据而管制之。”
轨据的网络释义
轨据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车,九声。本义:轨距,车两轮间的距离)
(2) 同本义
轨,车辙也。——《说文》
经涂九轨。——《考工记·匠人》。注:“轨,谓辙广。”
车不得方轨。——《战国策·齐策》。注:“车两轮间为轨。”按,谓两轮间相距之迹为轨也。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礼记·中庸》
(3) 又如:轨距
(4) 车轮的痕迹,车辙
轨,迹也。——《广雅》
轨,车辙也。——《玉篇》
兵车之轨交于天下。——柳宗元《辩侵伐论》
城门之轨,两马之力与?——《孟子·尽心下》
(5) 又如:轨迹(车的辙迹);轨躅(车轮辗过的痕迹)
(6) 法则、法度
田有轨,人有轨,用有轨,乡有轨,人事有轨,币有轨,县有轨,国有轨。——《管子·山国轨》
东平失轨。——《汉书·叙传》。注:“法则也。”
缘法循理谓之轨。——《贾子道术》
轨事之大者也。——《汉书·贾山传》。注:“谓法度”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后汉书·张衡传》
(7) 又如:轨等(法度与等级);轨仪(规范,法则);轨法(轨范法则);轨事(法度,法则);轨模(法则,楷模)
(8) 道,导轨
五星循轨而不失其行。——《淮南子·本经训》
(9) 又如:轨度;轨道;出轨;单(双)轨;出轨;无轨电车;有轨电车
(10) 车子
外则轨躅八达,里闬对出。——左思《蜀都赋》。 刘良注:“轨,车也。躅,迹也。”
回轨异途。——《三国志·郤志传》
(11) 道路;途径
异轨同奔。——《宋书·谢灵运传论》
(12) 又如;轨途(道路);轨路(道路)
(13) 统计 。如:轨官(古时主掌会计事宜的官);轨数(统计理财的方法)
(14) 盗窃或作乱的坏人
臣闻乱在外为奸,在内为轨。——《左传·成公十七年》
(15) 又如:奸轨(作乱偷窃之人)
动词
(1) 依循,遵循
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韩非子·五蠹》
(2) 又如:轨轨(遵循轨迹);轨法(遵循法度);轨承(遵循承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jù
动词
(1) (形声。本义:手靠着;靠着)
(2) 同本义
据,杖持也。——《说文》
冯几据杖。——《战国策·燕策》
据轼低头。——《庄子·盗跖》
(3) 依靠,凭借
不可以据。——《诗·邶风·柏舟》
神必据我。——《左传·僖公五年》
诚据其势。——《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北据汉沔。——《三国志·诸葛亮传》
向后据地。——《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4) 又如:据着(凭着);据梧(依靠着梧桐树);据争(据理争辩);据恃(凭仗);据高临下(凭借高处俯控低处);据凭(依仗)
(5) 根据
据于德。——《论语》
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商君书·更法》
(6) 又如:据经(依据经典);据乱(据乱世之史);据常(根据常理);据依(依据);据古(尊依古道)
(7) 占有,占据
乃入据陈。——《史记·陈涉世家》
据其栅。——《资治通鉴·唐纪》
据而有之。——《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8) 又如:据鞍(跨鞍。后用以指年老而壮志不减);据凡(占据要位);据重(占据要位);据窃(窃据,非法占据)
(9) 按着
稽首据掌致诸地。——《礼记·玉藻》。注:“以左手覆按右手也。”
(10) 又如:据地(手按着地)
(11) 安;定
上党民走 赵, 赵军 长平,以按据 上党民。——《史记》
名词
(1) 证据,凭证 。如:立此为据;字据;据证(证据)
(2) 古西域的长度单位。相当于晋代的十里
(3) 另见
jū
(1) ——“拮据”(jié jū):经济上紧张、缺少钱用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i3 [宝安腔] gi3 | gi1 [客英字典] gi3 gi5 [陆丰腔] gi1 [海陆丰腔] gi3 [东莞腔] gi5 [客英字典] gi3 g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居 | 九魚 | 見 | 魚 | 平聲 | 魚 | 開口三等 | 魚 | 遇 | kio/kiv | kĭ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