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伍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指古代户口编制中的基层组织。以五人为伍,五家为轨。
汉 贾谊 《新书·辅佐》:“典方典容仪,以掌诸侯、远方之君,譔之班爵、列位、轨伍之约,朝覲、宗遇、会同、享聘、贡职之数。”
引证解释
⒈ 指古代户口编制中的基层组织。以五人为伍,五家为轨。
引汉贾谊《新书·辅佐》:“典方典容仪,以掌诸侯、远方之君,譔之班爵、列位、轨伍之约,朝覲、宗遇、会同、享聘、贡职之数。”
轨伍的网络释义
轨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车,九声。本义:轨距,车两轮间的距离)
(2) 同本义
轨,车辙也。——《说文》
经涂九轨。——《考工记·匠人》。注:“轨,谓辙广。”
车不得方轨。——《战国策·齐策》。注:“车两轮间为轨。”按,谓两轮间相距之迹为轨也。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礼记·中庸》
(3) 又如:轨距
(4) 车轮的痕迹,车辙
轨,迹也。——《广雅》
轨,车辙也。——《玉篇》
兵车之轨交于天下。——柳宗元《辩侵伐论》
城门之轨,两马之力与?——《孟子·尽心下》
(5) 又如:轨迹(车的辙迹);轨躅(车轮辗过的痕迹)
(6) 法则、法度
田有轨,人有轨,用有轨,乡有轨,人事有轨,币有轨,县有轨,国有轨。——《管子·山国轨》
东平失轨。——《汉书·叙传》。注:“法则也。”
缘法循理谓之轨。——《贾子道术》
轨事之大者也。——《汉书·贾山传》。注:“谓法度”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后汉书·张衡传》
(7) 又如:轨等(法度与等级);轨仪(规范,法则);轨法(轨范法则);轨事(法度,法则);轨模(法则,楷模)
(8) 道,导轨
五星循轨而不失其行。——《淮南子·本经训》
(9) 又如:轨度;轨道;出轨;单(双)轨;出轨;无轨电车;有轨电车
(10) 车子
外则轨躅八达,里闬对出。——左思《蜀都赋》。 刘良注:“轨,车也。躅,迹也。”
回轨异途。——《三国志·郤志传》
(11) 道路;途径
异轨同奔。——《宋书·谢灵运传论》
(12) 又如;轨途(道路);轨路(道路)
(13) 统计 。如:轨官(古时主掌会计事宜的官);轨数(统计理财的方法)
(14) 盗窃或作乱的坏人
臣闻乱在外为奸,在内为轨。——《左传·成公十七年》
(15) 又如:奸轨(作乱偷窃之人)
动词
(1) 依循,遵循
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韩非子·五蠹》
(2) 又如:轨轨(遵循轨迹);轨法(遵循法度);轨承(遵循承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人,从五。五人为伍。本义:五人构成一个集体)
(2) 同本义
伍,行伍。——《广韵》
五人为伍。——《管子·小筐》
会其什伍而教之道义。——《周礼·天官·宫正》
先偏后伍。——《左传·桓公五年》
林不狃之伍。——《左传·哀公十一年》
(3)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士兵五名编为一伍
全伍为上。——《墨子·公输》
破伍次之。
(4) 又如:伍伯(即伍长。古军队中五人为伍,一伍之长称伍长);伍什(指部队);伍老(伍长);伍壮(指乡武装丁壮);伍部(伍长);伍乘(同乘共伍的士卒)
(5) 古代民户编制单位。五家编为一伍 。如:伍籍(平民的户籍);伍侯(编民为伍,相为侯望)
(6) ∶比四大一的数,五的大写 。用于支票、会计防止出错或涂改
参伍以变。——《易·系辞上》
(7) 军队。由为战争而武装和训练起来的人员所组成的一个大团体,主要指陆军。如:入伍
(8) 同伴 。如:羞与为伍
(9) 成对的组合
八八为伍。——《汉书》
(10) 姓。如:伍相(春秋吴国大夫伍子胥);伍相国市上复吹箫(比喻英雄落魄,乞食街头)
动词
交互错杂 。如:伍参(交错参杂)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ng3 [海陆丰腔] ng3 [客英字典] ng3 [陆丰腔] ng3 [客语拼音字汇] ng3 [东莞腔] ng3 [宝安腔] ng3 [台湾四县腔] ng3
◎ 潮州话:ngou2 (ngóu) ngou6(ngǒu)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五 | 疑古 | 疑 | 模 | 上聲 | 麌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ŋu | ngox/ngu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