躭味

dān wèi [ dan wei]
注音 ㄉㄢ ㄨㄟˋ

词语释义

1.谓沉浸其间,深加玩味。

词语解释

  1. 谓沉浸其间,深加玩味。

    唐 康骈 《剧谈录·说方士》:“有 张孺华 者, 襄汉 豪士,躭味玄默。” 唐 谷神子 《博异记·吕乡筠》:“老父曰:‘老人少业笛,子可教乎?’ 乡筠 素所躭味,起拜,愿为末学。”

引证解释

⒈ 谓沉浸其间,深加玩味。

唐康骈《剧谈录·说方士》:“有张孺华者, 襄汉豪士,躭味玄默。”
唐谷神子《博异记·吕乡筠》:“老父曰:‘老人少业笛,子可教乎?’ 乡筠素所躭味,起拜,愿为末学。”

躭味的网络释义

躭味

  • 躭味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ān wèi,是指沉浸其间,深加玩味。
  • 汉字详情

    dān [dan]
    部首: 710
    笔画: 11
    五笔: TMDQ
    仓颉: HHLBU
    四角: 24212

    英文翻译

    to delay; to loiter; to hinder

    方言集汇

    ◎ 粤语:daam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dam1 [客英字典] dam1 [台湾四县腔] dam1 tam1 [梅县腔] dam1 tam1 [海陆丰腔] dam1 tam1

    宋本广韵

    wèi [wei]
    部首: 319
    笔画: 8
    五笔: KFI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RJD
    四角: 6509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口,未声。本义:滋味)

    (2) 同本义

    味,滋味也。——《说文》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周礼·疾医》

    味者,气之父母也。——《鹖冠子·泰录》

    五味六和十二食。——《礼记·礼运》

    一镬之味。——《吕氏春秋·察今》

    其味皆苦。——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味亦苦。

    味苦而微辛。

    (3) 又如:味如嚼蜡(比喻诗文枯燥,读后令人心情不舒);入味(有滋味);味口(犹胃口。指食欲);味欲(对美味的嗜好);口味(饮食品的滋味)

    (4) 食物

    食不二味,坐不重席。——《韩非子》

    (5) 体味;体会 。如:味精(体味精深)

    (6) 佛教语。六尘之一 。如:味尘(佛教谓六尘之一。谓饮食之五味能使人起贪欲而污真性,故谓味尘)

    (7) 旨趣;意义 。如:情味(情调意味);韵味(含蓄的意味);味况(情味和情状);味外味(文字言辞之外的意境、情味)

    (8) 气味 。如:茉莉花的香味

    动词

    (1) 辨别滋味;品尝 。如:品味(品尝);味赏(玩味欣赏)

    (2) 用心通过阅读和思考、观察和实验求得知识 。如:味览(用心细览)

    量词

    ——用于中药配方药物的一种为一味

    加入几味祛风的药。——《儒林外史》

    英文翻译

    taste, smell, odor; delicacy

    方言集汇

    ◎ 粤语:mei6
    ◎ 客家话:[梅县腔] mi5 [宝安腔] mui3 [客英字典] mui3 mi5 [东莞腔] mui5 [客语拼音字汇] mi4 mui4 [海陆丰腔] mui6 [沙头角腔] mui5 [台湾四县腔] mui5 [陆丰腔] mui6
    ◎ 潮州话:bh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八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無沸微合去聲合口三等mĭwəimyoih/mv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