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锐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急躁而好胜。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 平子 淹通,故虑周而藻密; 仲宣 躁鋭,故颖出而才果。”
引证解释
急躁而好胜。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 平子淹通,故虑周而藻密; 仲宣躁鋭,故颖出而才果。”
躁锐的网络释义
躁锐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
(2) 同本义
躁,疾也。——《说文》。字亦作躁。
羽杀则躁。——《考工记·矢人》。按,今字作躁。
躁者不静。——《管子·心术》
巽为躁卦。——《易·说卦》
震为决躁。
处必掩身毋躁。——《礼记·月令》。注:“动也。”
狗赤股而躁。——《礼记·内则》。注:“举动急疾。”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论语》。郑注:“不安静也。”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韩非子·喻老》
(3) 又如:躁暴(暴躁;急躁);躁妄(急躁轻率);躁忿(急躁易怒);躁扰(急躁好动);躁静(急躁与宁静);躁率(急躁轻率)
(4) 急疾;迅速
脉三动而躁。——《素问·平人气象论》
人迎躁盛,喘息气逆。——《素问》
(5) 又如:躁速(迅速);躁疾(迅速;急躁);躁盛(脉博的跳动疾速有力)
(6) 浮躁;不专一
好变动民曰躁。——《周书·谥法》
离位之谓躁。——《韩非子·喻老》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7) 又如:躁易(浮躁,轻佻);躁戾(浮躁暴戾);躁气(浮躁的气质)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au5 [东莞腔] cau5 [宝安腔] cau5 [台湾四县腔] cau5 [客英字典] cau5 [客语拼音字汇] cau4 [梅县腔] cau5
◎ 潮州话:ca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竈 | 則到 | 精 | 豪 | 去聲 | 号 | 開口一等 | 效 | 豪 | tsɑu | cauh/zaw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兑声。本义:芒)
(2) 同本义
锐,芒也。——《说文》。段玉裁注:“芒者,草耑也。”
(3) 精锐的军队或士卒
赵王出轻锐以寇其后, 秦数不利。——《战国策》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资治通鉴》
(4) 锐气,勇往直前的气势
武夫奋略,战士讲锐。——蔡邕《释诲》
(5) 力量,劲 。如:养精蓄锐
(6) 锐利的兵器
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史记》
将军身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7) 姓
形容词
(1) 锋利
锐,利也。——《广雅》
锐喙决吻。——《周礼·考工记》
长其尾而锐其剽者邪?——《荀子·赋》
柔而不刚,锐而不挫。——《淮南子·时则训》
(2) 又如:锐兵(犀利的兵器);锐锋(利刃);锐居(锐利,锋利);锐喙(尖利的嘴巴)
(3) 精明 。如:锐密(敏锐而周密);锐达(敏锐而通达)
(4) 精锐
秦特出锐师取地而 韩随之。——《韩非子·存韩》
(5) 又如:锐旅(精锐部队);锐士(精锐的兵士);锐卒(精锐的士卒);锐师(精锐的军队);锐器(精良锐利的兵器);锐骑(精锐勇猛的骑兵)
(6) 物体下大上小 。如:锐头(尖脑袋);锐标(尖端,尖顶);锐上(尖形的额头);锐顶(头额隆起。比喻才华出众)
(7) 勇猛;急速
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尽心上》
(8) 又如:锐悍(勇猛强悍);锐将(勇猛善战的将领);锐景(迅疾的身影);锐进(迅速进军);锐很(猛烈而倔强);锐果(快速而果敢)
(9) 急切
夫进取之情锐,而安民之誉迟,是故侵百姓以利己者,在位所不惮。——陆机《五等诸侯论》
(10) 坚定,坚决
是时,上方征讨四夷,锐志武功,不暇留意礼文之事。——《汉书·礼乐志》
(11) 又如:锐意;锐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