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纵窜跳

bèng zòng cuàn tiào [ beng zong cuan tiao]
繁体 蹦縱竄跳
注音 ㄅㄥˋ ㄗㄨㄥˋ ㄘㄨㄢˋ ㄊ一ㄠˋ

词语释义

连蹦带跳。

词语解释

  1. 连蹦带跳。

    《扬州评话选·武松打虎》:“凭这一座山冈,没得一里高, 武二爷 一口气,蹦纵窜跳,就可以过去。”《扬州评话选·武松打虎》:“叭、叭、叭、叭,蹦纵窜跳,迎着老虎,准备来一场恶斗。”

引证解释

⒈ 连蹦带跳。

《扬州评话选·武松打虎》:“凭这一座山冈,没得一里高, 武二爷一口气,蹦纵窜跳,就可以过去。”
《扬州评话选·武松打虎》:“叭、叭、叭、叭,蹦纵窜跳,迎着老虎,准备来一场恶斗。”

汉字详情

bèng [beng]
部首: 717
笔画: 18
五笔: KHME
五行: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RMUBB
四角: 62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双脚并拢跳。泛指跳跃;乱动 。如:蹦跶(跳跃);欢蹦乱跳

(2) 意想不到地或突然地出现 。如:这个问题还未解决,那个问题又蹦出来了

(3) 〈方〉∶决裂 。如:刚开头,我们还谈得很亲热,可是没谈上十句话就蹦了

英文翻译

hop, leap, jump; bright

方言集汇

◎ 粤语:baang6
◎ 客家话:[宝安腔] bang1 [客语拼音字汇] ben1

宋本广韵

zòng [zong]
部首: 332
笔画: 7
五笔: XWWY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VMOO
四角: 281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从声。本义:松缓)

(2) 同本义

纵,缓也。——《说文》

蓬发施纵,无形仪,不治家业。——《南齐书》

(3) 又如:纵缓(松懈);纵弛(松懈;放松)

(4) 南北称纵,东西称横。古作“从衡”

不别横之与纵。——《楚辞·沈江》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5) 又如:纵贯南北的京九铁路

(6) 跟物体的长的一边平行的 。如:纵波;纵目(直竖的眼睛);纵理入口(面部有竖纹衔接至口边。命相者以为饿死之相);纵剖面

(7) 广泛

谈道之余,纵言及文辞,…,非凡子所及。——陆游《重修天封寺记》

(8) 又如:纵意(任意)

动词

(1) 发;放

纵,一曰舍也。——《说文》

李种坐故纵死罪。——《汉书·昭帝纪》。注:“谓容放之。”

夫民气纵则底。——《国语·楚语》。注:“放也。”

抑纵送忌。——《诗·郑风·大叔于田》

纵言至于理。——《礼记·仲尼燕居》

有如乘风船,一纵不可缆。——唐· 韩愈《秋怀诗》之六

顺风纵火。——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纵目(放眼远望);纵出(放出);纵兵(发兵;出兵);纵笔(放手书写)

(3) 释放;放走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七擒七纵。——《李靖》

纵虎归山也。——《三国演义》

(4) 又如:纵囚(释放囚犯);纵出(枉法减轻刑罚或非法释放囚犯;任意放出);纵遣(释放遣发);纵舍(释放;宽放)

(5) 放纵;随心所欲,不受约束,不加检点

纵欲而不忍。——《离骚》。按,任情肆意之谓也。

我实纵欲,而不能自克也。——《左传·昭公十年》

纵之顺之。——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6) 又如:若纵(如果放纵听任);纵放(言行放纵,不自检点;奔放自如,具有豪迈雄健的气势)

(7) 腾跃 。如:纵跳(腾跃欢跳;跃身跳起);纵体(跳舞时腾跃轻盈的样子)

(8) 放过 。如:纵恶(姑息坏人);纵敌(放过敌人而不拦截)

(9) 指合纵。战国时期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要他们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曰“合纵”

必得定纵。——《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0) (纵,定纵。)又

纵之利害。

谨奉社稷而以纵。

日出而言纵。

纵定乎?

歃血而定纵。

定纵于殿上。

连词

(1) 纵然,即使

公子纵轻胜。——《史记·魏公子列传》

纵有健妇把锄犁。——唐· 杜甫《兵车行》

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宋· 柳永《雨霖铃》

纵豆蔻词工。——宋· 姜夔《扬州慢》

(2) 又如:纵有(即使有);纵大(纵然;即使);纵得(纵令,即使);纵饶(纵令,即使)

英文翻译

indulge in, give free reign to

方言集汇

◎ 粤语:zung3

宋本广韵

cuàn [cuan]
部首: 523
笔画: 12
五笔: PWKH
五行:
仓颉: JCLL
四角: 305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鼠,从穴。老鼠在洞穴里,表示“隐匿”、“逃窜”。简化为“窜”,形声,从穴,串声。本义:躲藏)

(2) 同本义 。如:窜迹(遁迹;隐迹);窜身(藏身)

(3) 奔逃

(4) 又如:逃窜(逃跑流窜);窜亡(逃亡;逃跑);窜走(逃跑;潜逃。奔走;乱跑)

(5) 放逐 。如:窜投(放逐);窜死(贬逐而死);窜官(流放的官员)

(6) 删改 。如:窜句(改易文字);窜削(犹删改);窜易(改动);窜附(改动和增益);窜益(改动和增益);窜寄(更改并混入)

(7) 羼杂;混入 。如:窜言(参与议论);窜杂(搀杂;混杂)

(8) 骚扰 。如:窜挠(犹“骚扰”)

(9) 跳;往上冲 。如:窜动(激烈地跳动)

(10) 怂恿 。如:窜掇(劝诱;怂恿);窜谋(暗中谋划)

英文翻译

run away; revise, edit; expel

方言集汇

◎ 粤语:cyun3

宋本广韵

tiào [tiao]
部首: 717
笔画: 13
五笔: KHIQ
仓颉: RMLMO
四角: 62113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足,兆声。本义:跃)

(2) 同本义

跳,…一曰跃也。——《说文》

特跳此者。——《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跳往助之。——《列子·汤问》

狂生跳掷叫号

(3)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4) 又如:跳蹋(由生气或着急而顿足);跳索(杂技中的一种绳技);跳鳞(跳出水面的鱼);跳踯(上下跳跃)

(5) 越过障碍 。

(6) 如:跳墙;跳过篱笆;跳读(跳越章节读书);跳墙蓦圈(指偷盗的行为);跳门限(另换门庭);跳河(越过河;投河)

(7) 内动;一起一伏地跳 。

(8) 如:心跳;眼皮跳;跳跃(跳动);跳踉(跳跃;跳动);跳峦(喻指起伏的山峦);跳萧(扑腾,跳动)

(9) 上冒;冒出 。

(10) 如:跳显(显露;显示);跳浪(冲动,激动);跳蹙(形容水势汹涌奔腾);跳波(翻腾的波浪);跳沫(飞沫);跳花(溅起来的水花);跳石(矗出水面的石头)

(11) 通“逃”。逃走

汉王跳。——《史记·高祖纪》

(12) 又如:跳驱(疾速奔驰);跳追(疾速追逐);跳攻(快速奔袭)

英文翻译

jump, leap, vault, bounce; dance

方言集汇

◎ 粤语:tiu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iau5 tiau2 [东莞腔] tiau5 [沙头角腔] tiau2 tau2 tiau5 [宝安腔] tiau5 tiau2 [台湾四县腔] tiau5 tiau2 [客英字典] tiau5 tiau2 [梅县腔] tiau2 tiau3 tiau5 [陆丰腔] tiau5 [客语拼音字汇] tiau2 tiau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三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聊平聲開口四等dʰieud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