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扬

dǎo yáng [ dao yang]
繁体 蹈揚
注音 ㄉㄠˇ 一ㄤˊ

词语释义

扬手踏步的跳舞动作。

词语解释

  1. 扬手踏步的跳舞动作。

    《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一·武舞阶步辞》:“蹈扬惟序,律度时调。”

引证解释

⒈ 扬手踏步的跳舞动作。

《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一·武舞阶步辞》:“蹈扬惟序,律度时调。”

蹈扬的网络释义

蹈扬

  • 蹈扬,读音为dǎo yáng ㄉㄠˇ ㄧㄤˊ,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扬手踏步的跳舞动作。
  • 汉字详情

    dǎo [dao]
    部首: 717
    笔画: 17
    五笔: KHEV
    五行:
    仓颉: RMBHX
    四角: 6217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足,舀( yǎo)声。本义:踩,踏)

    (2) 同本义(往往有冒险的意味)

    蹈,践也。——《说文》

    蹈,履也。——《广雅》

    足之蹈之。——《孟子》

    蹈腾昆仑。——《淮南子·原道》。注:“蹑也。”

    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庄子·达生》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资治通鉴》

    蹈死不顾。——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蹈火(踩火);蹈藉(践踏);蹈跃(践踏奔跳);蹈冰(踏冰)

    (4) 顿足踏地

    发扬蹈历之己蚤。——《史记·乐书》。正义:“顿足蹋地也。”

    (5) 又如:手舞足蹈;蹈舞(手舞足蹈,表示欢乐);蹈咏(舞蹈和吟唱)

    (6) 遵循

    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苏轼《伊尹论》

    (7) 又如:蹈矩(投身;依托);蹈节(克守节操);蹈节死义(遵守节操,为正义而死)

    (8) 实行

    一理长成,遽躬蹈之。——清· 袁枚《祭妹文》

    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清· 刘开《问说》

    (9) 又如:蹈险(经历危险);蹈义(履行正义);蹈道(履行正道)

    (10) 朝某方向走;行

    故无首虏之获,无蹈难之赏。——《荀子·儒效》

    (11) 又如:蹈难(身赴危难);蹈敌(赴敌)

    (12) 乘;利用 。如:蹈瑕(利用过失);蹈隙(利用空隙)

    英文翻译

    stamp feet; dance

    方言集汇

    ◎ 粤语:dou6 tou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au6 to6 tau1 [梅县腔] tau1 tau5 [客英字典] tau1 tau5 [客语拼音字汇] tau1 to1 [台湾四县腔] tau5 to5 tau1 [宝安腔] tau1 [陆丰腔] tap8
    ◎ 潮州话:da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七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到去聲開口一等dauh/dawdʰɑu
    yáng [yang]
    部首: 330
    笔画: 6
    五笔: RNR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NSH
    四角: 57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昜( yáng)声。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是会意字。本义:高举)

    (2) 同本义

    扬,飞举也。——《说文》

    扬,举也。——《小尔雅》

    杜篑洗而扬觯。——《礼记·檀弓》

    盥洗扬斛。——《礼记·乡饮酒义》

    南扬弓。——《仪礼·乡射礼》

    扬其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扬鞭语曰。——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大风扬积雪。——清· 姚鼐《登泰山记》

    扬帆去。——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扬楫(行船);扬袂(举袖);扬眉(举目);扬旌(高举军旗);扬麋(扬眉);扬觯(举起酒器);扬鞭(挥鞭);扬臂(振臂);扬徽(挥动军旗);扬刃(挥动锋刃)

    (4) 假借为“飞”。飞起,升高

    只因朝廷无驾驭,遂令草泽有鹰扬。——《水浒全传》

    飘风起兮扬尘埃,走鬯罔兮乍东西。——汉· 王逸《九思·逢尤》

    (5) 又如:扬蕤(彩带飘舞);扬尘(激起尘土);扬饭(扬去饭的热气)

    (6) 通过风或气流处理 以便扇去废物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诗·小雅·大东》

    (7) 又如:用连枷打谷后,他们又扬谷

    (8) 提高声音

    不吴不扬。——《诗·鲁颂·泮水》

    (9) 又如:扬言(大声地说);扬音(谓发出高亢的声音);扬歌(高声歌唱);扬嚷(高声叫嚷)

    (10) 发扬,发挥

    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礼记·乐记》

    扬文欲其明。——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11) 振作,昂扬

    振声激扬。——《后汉书·张衡传》

    (12) 显示;夸耀

    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汉书》

    (13) 又如:扬美(称扬优点);扬清(谓称扬美德);扬善(宣扬好人好事);扬称(赞扬)

    (14) 传播 。如:扬铃打鼓(喧嚷得大家都知道);扬条(揭发别人阴私;传扬别人短处);扬芳(传播芳香);扬馨(播散香气)

    (15) 仰

    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礼记·玉藻》

    名词

    (1) 眉毛及其上下部分

    清扬婉兮。——《诗·齐风·猗嗟》

    问我何所得,乐色填清扬。——《唐·卢仝》

    (2) 过长过高的树枝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王维《春中田园作》

    (3) 古九州之一 。辖今苏、皖、赣、浙、闽诸省

    (4) 姓

    英文翻译

    scatter, spread; praise

    方言集汇

    ◎ 粤语:joeng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