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

kuà hǎi [ kua hai]
注音 ㄎㄨㄚˋ ㄏㄞˇ

词语释义

跨越大海。

词语解释

  1. 跨越大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列子》有移山跨海之谈,《淮南》有倾天折地之説。”《隋唐演义》第三九回:“妾等各处寻觅不见,那晓得陛下跨海而游。” 阿英 《关于郑成功的二三事》:“克服了一切困难,跨海收复了当时为 荷兰 人侵占的 中国 土地-- 台湾 。”

引证解释

⒈ 跨越大海。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列子》有移山跨海之谈,《淮南》有倾天折地之説。”
《隋唐演义》第三九回:“妾等各处寻觅不见,那晓得陛下跨海而游。”
阿英《关于郑成功的二三事》:“克服了一切困难,跨海收复了当时为荷兰人侵占的中国土地-- 台湾。”

跨海的国语词典

横跨大海的两岸。

如:「澎湖的跨海大桥,驰名中外。」

跨海的网络释义

跨海

  • 跨海,读音kuà hǎi,是汉语词语,解释为跨越大海。
  • 跨海造句

    跨海大桥犹如一条长长的彩虹。
    一个沃野千里的新兴国家,带着丰富的工业产品跨海渡洋。
    跨海大桥犹如一条长龙横卧在大海上。
    点点白帆迎着大团紫黑色的雨云顺流疾驰,忽而一道阳光透过云层,在跨海渡船高高的船帮上反射出眩目的光亮。
    横跨海峡的大桥在这次海啸中依旧稳如泰山。
    得益于近年来我军信息化建设不断加速,海军陆战队这把跨海攻坚的尖刀,如同猛虎插翅,正在变得更加锋利。
    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由于港珠澳跨海大桥联通三个不同体制的区域,故大桥的合理收费管理模式对大桥的建设有较大影响。
    东至厦门西海域,南侧紧邻大海,西至厦漳跨海大桥,北侧以角嵩路、南海路、南海三路和兴港路为界。
    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横河跨海与天通,我知尔游心无穷。
    跨海越山不能阻,劈风斩浪我独行。
    企业坐落在风景秀美的长林江边,交通极其便利,北接跨海大桥,南连沪杭甬高速。
    我欠你攀山跨海的誓言,你欠我永不兑现的永远。
    企业坐落在景色秀美的长林江边,交通极端便利,北接跨海大桥,南连沪杭甬高速。
    建成之后,胶州跨海大桥讲师青岛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交通支撑通道。
    一个老板模样、蛏子脸型的人乐哈哈地迎到轿车前,说“阿兴哥,请跨海大桥的领导先到村委会歇歇,吃点水果,喝点茶,随后到杨梅山观光,再到。
    在交通方面,杭州湾跨海大桥及其北岸连接线飞跨新区,紧邻的国家五级航道六平申线,直通上海黄浦江。
    背靠舟山跨海大桥出口,面朝深水良港——舟山老塘山港。
    据悉,沙特国王阿卜杜拉下周视察北部省份塔布克时,将为跨海大桥工程铺下第一块基石。
    那一年,她横跨海浪滔天的德雷克海峡远赴南极,这片清澈的土地让她深思和回望,也让她有了用写书的方式为自己的职业画上句点的想法。

    汉字详情

    kuà [kua]
    部首: 717
    笔画: 13
    五笔: KHDN
    五行:
    仓颉: RMKMS
    四角: 64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足,夸声。本义:迈步,越过)

    (2) 同本义

    跨,渡也。——《说文》。段注:“谓大其两股间,以有所越也。”

    不跨其国。——《国语·晋语》

    康王跨之。——《左传·昭公十三年》

    (3) 又如:跨进大门;跨过小沟;跨蹑(跨踏;跨步);跨巽(跨到或达到“巽”的方位);跨火(跨过火堆。为一种民俗);跨踪(跨越)

    (4) 超过

    乃览秦制,跨 周法。—— 张衡《西京赋》

    (5) 又如:跨灶(比喻儿子胜过父亲);跨俗(超越世俗);跨年(从旧年底到新年初的时间)

    (6) 骑

    (7) 又如:跨战马去草原;跨鹤(乘鹤。比喻成仙);跨青牛(相传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仙去)

    (8) 横于上

    跨谷弥阜。——《文选·张衡·西京赋》

    (9) 又如:跨街楼(联结街道两旁楼房而横跨在街道上空的楼。又称过街楼);跨所(跨院,正院旁边的院子);跨虹(喻指拱形桥)

    (10) 挎

    智深到座前领了法贴,辞了长老,背上包裹,跨了戒刀禅杖。——《水浒传》

    (11) 又如:跨菜篮子;跨刀(挎着腰刀)

    (12) 占据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三国志·诸葛亮传》

    (13) 又

    若跨有荆益。

    (14) 又如:跨蹈(占有);跨据(据有);跨有(据有)

    (15) 兼有 。如:跨州连郡(指占有数个州、郡的意思);跨蹑(兼有其地);跨边(兼有边境两方的藉贯)

    名词

    (1) 指两腿之间。通“胯”

    能死,剌我;不能,出跨下。——《汉书·韩信传》

    (2) 又如:跨下之辱(从他人胯下爬过去的屈辱。比喻胸怀大志的人,能忍辱负重);跨下(两腿之间)

    英文翻译

    straddle, bestride, ride; carry

    方言集汇

    ◎ 粤语:kwaa1 kwaa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wa1 kwa5 [海陆丰腔] kwa1 kwa5 (kiam6) [东莞腔] ka1 [陆丰腔] kua5 [台湾四县腔] kwa1 kwa5 (kiam5) [宝安腔] ka1 [梅县腔] hia1 kia2 kia5 kia3 kiam5 kwa1 pia1 sia1 [客语拼音字汇] a1 ka1 ku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苦瓜麻二合平聲合口二等khrua/qoakʰwa
    hǎi [hai]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TXU
    五行:
    仓颉: EOWY
    四角: 3815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2)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

    祖天地之左海也。——《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

    孙叔敖举于海。——《孟子·告子下》

    前途似海。——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半壁见海日。——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近海(靠近陆地的海域);沿海(靠海的一带);海岳(大海和山岳);海藏(大海。藏:海的总汇)

    (4) 海水

    煮海为盐。——《汉书·晁错传》

    (5) 又如:海老(海水枯竭);海望(海水逢望日涨潮的现象)

    (6) 大湖或大池 。如:洱海;里海;咸海;北海

    (7) 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故用以指僻远地区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尔雅·释地》

    作九夷八蛮六戎五狄、校人四海山川注:四海犹四方也。——《周礼·调人》

    (8) 又如:海北(泛指僻远的北方);海夷(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海土(海内的土地);海方(犹四海。极言广远之地)

    (9) 在月球表面或火星表面上一种相当大的暗区

    (10) 较大的器皿 。如:银海;墨海

    (11) 大口,大嘴巴

    面皮微白,海下无须。此人就是赛叔和 李怀春。—— 清· 郭小亭《济公全传》

    形容词

    (1) 很多的

    凡地大物博得皆得谓之海。——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2) 又如:那年闹霍乱,死的人海啦!东西海着哩,管你们酒足饭饱

    (3) 大的 。如:海碗;夸下海口;海灯(佛前的大型盆状油灯);海骂(大骂)

    英文翻译

    sea, ocean; maritime

    方言集汇

    ◎ 粤语:hoi2
    ◎ 客家话:[陆丰腔] hoi3 [梅县腔] hoi3 [沙头角腔] hoi3 [宝安腔] hoi3 [海陆丰腔] hoi3 [东莞腔] hoi3 [台湾四县腔] hoi3 [客英字典] hoi3 [客语拼音字汇] hoi3
    ◎ 潮州话:ha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五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改上聲開口一等xɒihaix/xo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