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伴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随从。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八大刹佛作,媲美 苏州 。而 重寧寺 佛作,则照内工做法……文扮武扮,半文半武,番佛、跟伴、娃娃、鬼判、难人、赤色粧各样肉色。”
引证解释
⒈ 随从。
引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八大刹佛作,媲美苏州。而重寧寺佛作,则照内工做法……文扮武扮,半文半武,番佛、跟伴、娃娃、鬼判、难人、赤色粧各样肉色。”
跟伴的网络释义
跟伴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足,艮(
)声。本义:足后为跟)(2) 同本义
跟,足踵也。——《说文》
足后曰跟,在下方着地,一体任之,象木根也。——《释名·释形体》
阽焦原而跟趾。——张衡《思玄赋》
诘曲犹能辨跟肘。——苏轼《凤翔八观》
(3) 又如:跟蹠(脚后跟);跟踵(脚后跟);跟胫(脚跟与小腿);跟趾(脚后跟)
(4) 器官的基底部分。亦指物体的底部或后部
每册之跟,自书精楷以表之。——《清稗类钞·鉴赏类》
(5) 又如:崖跟(山崖底部);跟底(底部)
动词
(1) 追随于后
有元地脚保识人前去跟寻。——吴自牧《梦粱录》
(2) 又如:跟我来;跟他走;小偷一直跟着他;跟屁股(紧跟不舍)
(3) 侍奉主人 。如:跟前人(被收房的丫头);跟底(跟前,身边);跟马(旧时称跟随在官员车轿后面骑马的随从);跟房(旧时随嫁的婢女)
(4) 穿着(鞋),趿
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5) 比;及;抵 。如:不跟(不及)
(6) 旧时指女子嫁人 。如:跟人
介词
(1) 和,同
甚么王八蛋的客,有胆子的快来跟三爷碰碰。——《老残游记》
(2) 只和指人的名词组合,介绍出与主体共同完成某一动作的对象。如:跟老乡们一起劳动;有事要跟群众商量
(3) 表示与某事物有无联系。如:他跟这事没关系;高山的气压跟平地上不一样
(4) 向,对——表示与动作有关的对方,只和指人的名词组合 。如:他要跟你谈一谈;跟大爷碰碰(同大爷较量较量);这事还没有跟领导汇报
(5) 表示处所,相当于“从” 。如:他跟我借了一支铅笔;跟哪儿来(从哪儿来)
(6) 如同——引进比较的对象 。如:今天的活儿跟往常一样
表示联合关系,相当于和、与 。如:桌子放着笔跟纸;水跟土(水和土);孩子跟妇女(孩子与妇女);他的手跟脚都沾了泥 比较“跟”、“同”、“和”、“与”: (1)——用作介词时,口语中常用“跟”,书面语现在倾向于用“同”。用作连词时,一般倾向于用“和”,较少用“跟”,用“同”则更少 (2)——“与”多用于书面,尤其多用在书名、标题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en1 [宝安腔] gen1 [海陆丰腔] gien1 gin1 [东莞腔] gen1 [陆丰腔] gen1 [台湾四县腔] gien1 gin1 [梅县腔] gen1 [客英字典] gen1 [客语拼音字汇] gen1 gia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根 | 古痕 | 見 | 痕 | 平聲 | 元 | 開口一等 | 臻 | 痕 | kən | ko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陪同;依随
伴张驰之信期。——《楚辞·悲回风》。注:“俱也。”
二贵酋名曰馆伴。(名义上是招待使者的官员。)——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又如:伴宿(出殡前一天夜里,亲属等人通宵守灵);伴游(陪同游玩)
(3) 配合 。如:伴奏;伴之以说服教育
(4) 相比
他都是前生修的,咱拿甚么伴他?——《醒世姻缘传》
名词
(1) 伴侣;同伴
众骇遽以离心兮,又何以为此伴也?——《楚辞·九章·惜诵》
青春作伴好还乡。——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羁魂(旅魂)有伴,当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伴等(伙伴);伴佣(伙计。指店员);伴哥(农村中少年的泛称);伴伍(邻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an3 [梅县腔] pan3 pan1 [海陆丰腔] pan1 pan6 [客英字典] pan1 pan5 [宝安腔] pan3 [客语拼音字汇] pan1 pan4 [陆丰腔] ban5 [台湾四县腔] pan1 pan5 [东莞腔] pa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伴 | 蒲旱 | 並 | 桓 | 上聲 | 旱 | 合口一等 | 桓 | 山 | buanx/buaan | bʰuɑ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