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序

zàn xù [ zan xu]
繁体 贊序
注音 ㄗㄢˋ ㄒㄨˋ

词语释义

1.指史书作者为传主所作的赞语和为各"志"所写的引言。多附于传文之末。 2.论述治国道理的一类文章。

词语解释

  1. 指史书作者为传主所作的赞语和为各“志”所写的引言。多附于传文之末。

    《梁书·武帝纪下》:“又造《通史》,躬製赞序,凡六百卷。”

  2. 论述治国道理的一类文章。

    宋 范仲淹 《<赋林衡鉴>序》:“别析二十门,以分其体势。叙昔人之事者,谓之叙事;颂圣人之德者,谓之颂德;书圣贤之勋者,谓之纪功;陈邦国之体者,谓之赞序。”

引证解释

⒈ 指史书作者为传主所作的赞语和为各“志”所写的引言。多附于传文之末。

《梁书·武帝纪下》:“又造《通史》,躬製赞序,凡六百卷。”

⒉ 论述治国道理的一类文章。

宋范仲淹《<赋林衡鉴>序》:“别析二十门,以分其体势。叙昔人之事者,谓之叙事;颂圣人之德者,谓之颂德;书圣贤之勋者,谓之纪功;陈邦国之体者,谓之赞序。”

赞序的网络释义

赞序

  • 赞序,拼音是zàn xù,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史书作者为传主所作的赞语和为各“志”所写的引言。
  • 汉字详情

    zàn [zan]
    部首: 401
    笔画: 16
    五笔: TFQ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UBO
    四角: 248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本义:进财货以求谒见)

    (2) 同本义

    赞,见也。——《说文》。按,玉帛雉羔雁之属皆贝类。贝者,佐见之具。

    进见以见为礼也。——《说文》锴注

    (3) 又如:赞谒(进见);赞献(进献祭品);赞见(进见)

    (4) 导引

    太史赞王,王敬从之。——《国语》

    (5) 又如:赞引(引导);赞见(引见);赞谕(引导教谕)

    (6) 辅佐,佐助

    赞,佐也。——《小尔雅·广诂》

    益赞于禹曰。——《书·大禹谟》

    主人之赞者西面北上。——《仪礼·乡饮酒礼》

    卿大夫赞君。——《礼记·明堂位》

    子若能以忠信赞君。——《国语·晋语》

    赞帷幄之谋。——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资治通鉴》

    赞军校尉。(武官名,相当于参谋。)

    (7) 又如:赞善(官名。唐始置,为太子属官,掌司从、辅佐);赞元理化(辅佐皇帝推行德化);赞翼(辅助);赞赞(努力帮助)

    (8) 称颂;赞美

    自赞于平原君。——《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心计交赞之。——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9) 又如:赞拜(臣子朝拜皇帝时,赞礼的人在旁唱礼);盛赞(极力称赞);赞尚(看重别人的长处并加以称扬)

    (10) 告诉;介绍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11) 明白

    总百氏,赞篇章。——《汉书》

    (12) 又如:赞阅(明察历练)

    (13) 参与

    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

    (14) 又如:赞议(参议);赞决(参与决策)

    (15) 选拔

    命太尉赞桀俊,遂贤良,举长大。——《礼记·月令》

    名词

    (1) 一种抒情文体,常以情调的特别激扬、风格的精炼为标志 。如:天安门赞

    (2) 对某人或某事(如对死者的品质和贡献)的赞颂 。如:像赞;赞评(史家的赞词与评论)

    (3) 司仪

    伊陟赞于巫咸。——《书·咸有一德》

    将闾曰:“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4) 又如:赞仪(司礼之人);赞撤(古代祭祀完毕,大祝帮助小祝撤去祭器)

    (5) 姓

    动词

    (1) 称赞;颂扬

    进不党以赞己,退不黩于庸人。——《后汉书》

    下诏褒赞。——《三国志·许褚传》

    (2) 又如:赞述(欣赏他人的美善而加以称扬)

    (3) 辅佐,帮助

    幽赞天地。——汉《白石神君碑》

    幽赞神明。——汉《孔庙置守庙百石卒史碑》

    赞拜王庭。——汉《山阳太守祝睦后碑》

    名词

    (1) 以颂扬人物为主的一种文体 。如:像赞;小赞

    (2) 佛经中佛教徒歌颂教主释迦牟尼及其他佛陀的文辞

    是夜黄昏,僧徒礼赞,螺呗间作,渤海命军侯悉擒械之来。——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

    英文翻译

    help, support, assist, aid

    方言集汇

    ◎ 粤语:zaan3

    宋本广韵

    [xu]
    部首: 314
    笔画: 7
    五笔: YCB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ININ
    四角: 0022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广,予声。从广( yǎn),与房屋有关。本义:东西墙)

    (2) 堂屋的东西墙

    序,东西墙也。——《说文》

    西序东向。——《书·顾命》

    奠爵于序端。——《仪礼·乡饮酒礼》

    直东序。——《仪礼·士冠礼》

    宾升,立于序内,东方。——《仪礼·燕礼》

    皆馔于西序下。——《仪礼·士丧礼》

    东西墙谓之序。——《尔雅》

    若陈衣于序东。——《礼记·丧大记》

    (3) 正屋两侧东西厢房

    西厢踟蹰以闲宴,东序重深而奥秘。——《文选》

    (4) 古代学校的别名

    春秋以礼会民,而射于州序。——《周礼》。郑玄注:“序,州党之学也。”

    殷曰序, 周曰庠。——《孟子·滕文公上》

    (5) 又如:序室(古代幼童读书处)

    (6) 次第,次序

    言有序。——《易·艮》

    与四时合其序。——《易·文言》

    内官序当其夜。——《左传·宣公十二年》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楚辞·离骚》

    长幼有序。——《荀子·君子》

    雁行有序。——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7) 又如:工序;次序;岁序;词序;语序;序秩(官序);序成(第等,次序)

    (8) 特指官吏等级系列中的位次

    卿大夫以序守之。——《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9) 教育

    神理共契,政序相参。——《文心雕龙》

    (10) 季节

    回忆海棠结社,序属清秋。——《红楼梦》

    (11) 序言

    序以建言,首引情本。——《文心雕龙》

    丐序于予。——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2) 又

    予为斯序。

    (13) 又如:序跋;序引(序和引);代序;自序;序文

    (14) 功业

    继序思不忘。——《诗·周颂·闵予小子》

    (15) 头绪

    楚王梦亦有其序。——《汉书》

    动词

    (1) 依次序排列

    序宾以贤。——《诗·大雅·行革》。毛传:“言宾客次第皆贤。”

    序八州而朝同列。(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原居雍州,六国分居八州。)——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序齿排班(序齿);序位(安排位次);序立(按品级站立)

    (3) 叙述,叙说

    彼此序了几句闲话。——《老残游记》

    (4) 又如:序齿录(记载有关个人家事生平姻亲及其他情况的册籍)

    (5) 引出

    病身属恨管,暮景序悉端。——《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四时闺怨·秋》

    (6) 草拟

    县里正在序稿。——《老残游记》

    又如:序稿(草拟文稿)

    (7) 给……作序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8) 按功升官

    崇德序功。——《三国志》

    英文翻译

    series, serial order, sequence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5 [宝安腔] si5 [梅县腔] si5 [台湾四县腔] si5 [陆丰腔] cih5 [东莞腔] si5 [客语拼音字汇] xi4 [海陆丰腔] s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徐吕上聲開口三等zĭozsiox/szi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