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口不絶

zàn kǒu bù jué [zan kou bu jue]
注音 ㄗㄢˋ ㄎㄡˇ ㄅㄨˋ ㄐㄩㄝˊ

词语释义

很好,不住口地称赞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六十一回:“丁大爷听了,越想越是,不由的赞口不绝。”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

赞口不絶的网络释义

赞口不绝

  • 赞口不绝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zàn kǒu bù jué,意思是指很好,不住口地称赞。 绝:不停地、不住口,出自: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六十一回:“丁大爷听了,越想越是,不由的赞口不绝。”

汉字详情

zàn [zan]
部首: 401
笔画: 16
五笔: TFQ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UBO
四角: 248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本义:进财货以求谒见)

(2) 同本义

赞,见也。——《说文》。按,玉帛雉羔雁之属皆贝类。贝者,佐见之具。

进见以见为礼也。——《说文》锴注

(3) 又如:赞谒(进见);赞献(进献祭品);赞见(进见)

(4) 导引

太史赞王,王敬从之。——《国语》

(5) 又如:赞引(引导);赞见(引见);赞谕(引导教谕)

(6) 辅佐,佐助

赞,佐也。——《小尔雅·广诂》

益赞于禹曰。——《书·大禹谟》

主人之赞者西面北上。——《仪礼·乡饮酒礼》

卿大夫赞君。——《礼记·明堂位》

子若能以忠信赞君。——《国语·晋语》

赞帷幄之谋。——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资治通鉴》

赞军校尉。(武官名,相当于参谋。)

(7) 又如:赞善(官名。唐始置,为太子属官,掌司从、辅佐);赞元理化(辅佐皇帝推行德化);赞翼(辅助);赞赞(努力帮助)

(8) 称颂;赞美

自赞于平原君。——《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心计交赞之。——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9) 又如:赞拜(臣子朝拜皇帝时,赞礼的人在旁唱礼);盛赞(极力称赞);赞尚(看重别人的长处并加以称扬)

(10) 告诉;介绍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11) 明白

总百氏,赞篇章。——《汉书》

(12) 又如:赞阅(明察历练)

(13) 参与

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

(14) 又如:赞议(参议);赞决(参与决策)

(15) 选拔

命太尉赞桀俊,遂贤良,举长大。——《礼记·月令》

名词

(1) 一种抒情文体,常以情调的特别激扬、风格的精炼为标志 。如:天安门赞

(2) 对某人或某事(如对死者的品质和贡献)的赞颂 。如:像赞;赞评(史家的赞词与评论)

(3) 司仪

伊陟赞于巫咸。——《书·咸有一德》

将闾曰:“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4) 又如:赞仪(司礼之人);赞撤(古代祭祀完毕,大祝帮助小祝撤去祭器)

(5) 姓

动词

(1) 称赞;颂扬

进不党以赞己,退不黩于庸人。——《后汉书》

下诏褒赞。——《三国志·许褚传》

(2) 又如:赞述(欣赏他人的美善而加以称扬)

(3) 辅佐,帮助

幽赞天地。——汉《白石神君碑》

幽赞神明。——汉《孔庙置守庙百石卒史碑》

赞拜王庭。——汉《山阳太守祝睦后碑》

名词

(1) 以颂扬人物为主的一种文体 。如:像赞;小赞

(2) 佛经中佛教徒歌颂教主释迦牟尼及其他佛陀的文辞

是夜黄昏,僧徒礼赞,螺呗间作,渤海命军侯悉擒械之来。——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

英文翻译

help, support, assist, aid

方言集汇

◎ 粤语:zaan3

宋本广韵

kǒu [kou]
部首: 319
笔画: 3
五笔: KKKK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R
四角: 60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口,人所以言食也。——《说文》

且夫口三五之门也。——《国语·晋语》

口之为言达也。——《春秋·元命苞》

口者心之门户。——《鬼谷子·捭阖》

勺饮不入口七日。——《左传·定公四年》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口腹(指饮食);口分(口福);口滑(指吃东西失去控制;说话不谨慎);口辅(面颊。辅:颊);口眼弗闭(放心不下;死不瞑目);口里摆菜碟儿(比喻嘴上说得很好,但无实惠)

(4) 出入通过的地方

山有小口。——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由接官亭至城门口。——《广东军务记》

俱会大通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彭蠡之口有 石钟山焉。—— 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又如:井口;矿井口;火山口

(6) 人口,人口数量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清· 洪亮吉《治平篇》

(7) 又

视高曾祖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

(8) 又

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

(9) 又如:口赋(古时按人口征收的赋税);口合不敷(口粮不够,难以度日);口井(计口分田,实行井田制)

(10) 言语 。如:口声(议论;舆论;口实;话柄);口重(言语太重,使人难以接受)

(11) 口才

王有女陵,慧有口。——《汉书·淮南王刘安传》

(12) 又如:口沸(说话滔滔不绝,如水之沸腾);口困(说破了嘴);口稳(说话谨慎);口拙(不善言语);口卞(口才;能言善辩)口坠天花(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

(13) 指牲口的年龄 。如:口小(牲口年龄小);口硬(指牲口年龄较小,较壮的)

(14) 关口。指长城的关口 。如:口外(长城以北的地区。亦指关外);口内(泛指长城以内的地区)

(15) ∶性质相同或相近单位的管理系统 。如:归口;农林口;丝毛织品的生产单位应归轻纺口儿管理

(16) 通商码头,港口 。如:五口通商;口澳(港口)

(17) 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刀口不捲。——《水浒传》

(18) 边、沿、圈,物的外缘或边界、常成弯形或圆形 。如:碗口;杯口

形容词

口头的。嘴说的,说话的,非书写的 。如:口词(案件中原告或被告的口供);口谈(口头禅;冠冕堂皇的话);口论(口头论说);口对(口头回答)

量词

(1) 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发炮数口。——《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三口之家;一口井;二口猪;一口钢刀

英文翻译

mouth; open end; entrance, gate

方言集汇

◎ 粤语:hau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eu3 heu3 [宝安腔] kiu3 hiu3 [客语拼音字汇] heu3 keu3 [东莞腔] keu3 [梅县腔] heu5 keu3 [陆丰腔] keu3 [客英字典] keu3 heu3 [台湾四县腔] kieu3 heu3 [海陆丰腔] kieu3 heu3
◎ 潮州话:k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后上聲開口一等kʰəukhux/qov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jué [jue]
部首: 628
笔画: 12
五笔: XQCN
仓颉: VFNAU
四角: 27917

英文翻译

cut

方言集汇

◎ 潮州话:zoh8

宋本广韵

赞口不絶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