赙恤
词语释义
恤助丧。亦指抚恤助丧的财物。
词语解释
见“ 賻恤 ”。
亦作“ 賻卹 ”。抚恤助丧。亦指抚恤助丧的财物。
宋 秦观 《中书侍郎挽词》:“二品追褒峻,千金賻恤优。”《明史·宋讷传》:“﹝ 王嘉会 ﹞年八十卒,賻卹甚厚。”
引证解释
⒈ 见“賻恤”。亦作“賻卹”。抚恤助丧。亦指抚恤助丧的财物。
引宋秦观《中书侍郎挽词》:“二品追褒峻,千金賻恤优。”
《明史·宋讷传》:“﹝王嘉会﹞年八十卒,賻卹甚厚。”
赙恤的网络释义
赙恤
赙恤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fù xù,指抚恤助丧的财物,出自《中书侍郎挽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
赙,以财助丧也。——《玉篇》
车马曰賵,货财曰赙。——《公羊传·隐公元年》
知死者赠,知生者赙。——《仪礼·既夕礼》
吊丧弗能赙。——《礼记·曲礼上》
赙绢千匹。——《后汉书·杜诗传》
(2) 又如:赙遗(赠送财物助人治丧);赙赐(赏赐财物助办丧事);赙诔(赙赠和诔文);赙补(赠送丧家财物以助其不足);赙祭(赠送财物以祭死者);赙礼(给丧家送的礼物);赙金(助人办丧事的钱);赙布(送给丧家的财帛);赙賵(送给丧家的车马财物)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血声。本义:忧虑)
(2) 同本义
恤,忧也。——《说文》
勿恤其孚。——《易·泰》
不印自恤。——《书·大诰》
告而忧恤。——《诗·大雅·桑柔》
不恤国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望者豪杰事功。——明· 张煌言《复郎廷佐书》
(3) 又如:恤功(担忧民众的事务);恤恤(忧虑的样子);恤民(忧虑人民的疾苦)
(4) 体恤
朝廷竟无恤赠之典。——《隋唐演义》
恤病讨贰。——《左传》
不知存恤。——《三国志·诸葛亮传》
(5) 又如:恤近忽远(体恤亲近的人而忽略疏远的人);恤金
(6) 怜悯
司寇宜哀狱,台庭幸恤辜。——唐· 沈佺期《移禁司刑》
(7) 又如:恤矜(怜悯)
(8) 周济
以恤礼哀寇乱。——《周书·大宗伯》
胡以相恤。——汉· 贾谊《论积贮疏》
存恤贫无告者。——《明史》
隋主闻知大怒,厚恤 麦铁杖等,杀监军 刘士龙,囚 于仲文。——《隋唐演义》
(9) 又如:恤邻(救济近邻);恤贫(救济贫民);恤嫠(救济);恤病(救援有危难的人);恤患(济人于患难)
(10) 安置
不遂我遣,恤我九列。——《汉书》
(11) 顾及;顾念
战胜宜阳,不恤 楚交,忿也。——《战国策》
(12) 又如:恤刑(慎用刑法)
(13) 抚养
恤孤寡。——《礼记·月令》
恭老恤幼,不忘宾旅。——《孔子家语·弟子行》
(14) 又如:恤孤(抚养孤儿)
名词
(1) 葬仪
俗谚云:“会稽打鼓送恤, 吴兴步担令史。”——《南史》
(2) 又如:恤典(丧葬礼仪)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it7 [陆丰腔] sut7 [客英字典] sut7 sit7 [海陆丰腔] sit7 sut7 [客语拼音字汇] sud6 xid5 [台湾四县腔] sit7 sut7 [宝安腔] sut8 sot8 [东莞腔] sut8
◎ 潮州话:思温4(戌)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卹 | 辛聿 | 心 | 術 | 入聲 | 質 | 合口三等 | 諄 | 臻 | syt/sv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