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骸骨

cì hái gǔ [ ci hai gu]
繁体 賜骸骨
注音 ㄘˋ ㄏㄞˊ ㄍㄨˇ

词语释义

古代大臣请求致仕的婉词。

词语解释

  1. 古代大臣请求致仕的婉词。

    《史记·张仪列传》:“臣闻之,积羽沉舟,羣轻折轴,众口鑠金,积毁销骨,故愿大王审定计议,且赐骸骨辟 魏 。”《新唐书·裴寂传》:“ 寂 顿首曰:‘始陛下发 太原 ,约天下已定,许上印綬。今四海妥安,愿赐骸骨归田里。’”《明史·刘之纶传》:“乞削臣今官,赐骸骨。”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大臣请求致仕的婉词。

《史记·张仪列传》:“臣闻之,积羽沉舟,羣轻折轴,众口鑠金,积毁销骨,故愿大王审定计议,且赐骸骨辟魏。”
《新唐书·裴寂传》:“寂顿首曰:‘始陛下发太原,约天下已定,许上印綬。今四海妥安,愿赐骸骨归田里。’”
《明史·刘之纶传》:“乞削臣今官,赐骸骨。”

赐骸骨的网络释义

赐骸骨

  • 赐骸骨是请求致仕即告老还乡
  • 汉字详情

    [ci]
    部首: 401
    笔画: 12
    五笔: MJQR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BOAPH
    四角: 768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易声。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本义:赏赐)

    (2) 给予;上给予下

    赐,予也。——《说文》

    上予下曰赐。——《正字通》

    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礼记·曲礼》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乐府诗集·木兰诗》

    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刘向《列女传·赵将括母》

    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左传》

    (3) 又如:赐光(赏脸,赏光);赐环(将放逐之臣赦罪召还);赐第(皇上敕建的府第);赐田(君主所赐予的田地);赐官(赐予设置家臣以治家邑的权力)

    (4) 请给 。如:赐函;赐示

    英文翻译

    give, bestow favors; appoint

    方言集汇

    ◎ 粤语:ci3

    宋本广韵

    hái [hai]
    部首: 902
    笔画: 15
    五笔: MEYW
    五行:
    仓颉: BBYVO
    四角: 702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骨,亥声。本义:胫骨,小腿骨)

    (2) 同本义

    骸,胫骨也。——《说文》。段玉裁注:“《骨空论》曰:‘膝解为骸关,侠膝之骨为连骸。’然则正谓胫骨为骸矣。”

    骸下为辅,辅上为腘。——《素问》

    析骸而炊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臂欲大而短,骸欲小而长。——《齐民要术》

    (3) 骨,尸骨

    即如忠烈遗骸。——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4) 又如:尸骸;骸炭(骨灰);骸筋(筋骨);骸骼(尸骨)

    (5) 身体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有趣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6) 又如:残骸;病骸

    英文翻译

    skeleton, body; leg bone

    方言集汇

    ◎ 粤语:haai4 hoi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ai2 [客语拼音字汇] hai2 [客英字典] hai2 [台湾四县腔] hai2 [梅县腔] hai2 [宝安腔] hai2
    ◎ 潮州话:ha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四皆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戸皆皆開平聲開口二等ghrai/haeiɣɐi
    gǔ,gū [gu]
    部首: 902
    笔画: 9
    五笔: ME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BBB
    四角: 77227

    详细解释

    (1) ——表示声、形、动作。如:骨都都(形容连续不断向外冒);骨骨农农(咕咕哝哝;嘀嘀咕咕);骨辘辘(象声词。滚动声)

    (2) 另见

    名词

    (1) (会意。从冎( guǎ),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剐”。从肉,表示骨与肉相连。“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本义:骨头)

    (2) 同本义

    骨,肉之覈也。——《说文》

    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

    风生木与骨。——《管子·四时》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战国策·燕策》

    以刀刺骨。——《韩非子·安危》

    而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骨头,脊椎动物的骨骼的各个坚硬的部分。解剖学名词。如:骨空(即骨孔);骨腔;尺骨;肋骨;龙骨(鸟类的胸骨);听骨;颌骨

    (4) 比喻在物体内部支撑的架子。如:钢骨水泥;船的龙骨;主心骨;骨扇(折扇)

    (5) 人的躯干 。如:骨相(依人的骨胳与相貌,可推测其穷通祸福之五星);骨骸(形体)

    (6) 尸骨,尸首。指死去的人

    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骨殖;骨朽(死亡已久)

    (8) 人的品质、气概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唐· 杜甫《送孔巢父发游江东兼呈李白》

    (9) 又如:傲骨;媚骨;骨清(超凡脱俗,具有神仙资质);骨格(品德;气度)

    (10) 比喻文学作品的刚健风格

    蓬莱文章 建安骨,中间 小谢又清发。—— 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1) 又如:骨格(诗文的体式和风格);风骨(诗文雄健有力的风格)

    (12) 比喻刚毅正直 。如:骨直(躯干挺直。比喻刚正强毅);骨鲠之臣(刚正直谏之臣)

    (13) 比喻瘦劲的书体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引 南朝梁· 袁昂《古今书评》

    (14) 又如:骨力

    (15) 另见

    英文翻译

    bone; skeleton; frame, framework

    方言集汇

    ◎ 粤语:gwat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ut7 [客语拼音字汇] gud5 [海陆丰腔] gut7 [客英字典] gwut7 [台湾四县腔] gut7 [东莞腔] gut7 [宝安腔] gut7 [陆丰腔] gut7 [梅县腔] gu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一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忽入聲合口一等kuotkuə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