赍擎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賷擎”。捧持。
《三国志平话》卷上:“ 刘备 賷擎詔赦,辞了元帅,引本部下军,往 任城县 东门。”《水浒传》第五四回:“差了两个帐前统制官,賫擎书信,放开西门,投西夺路去了。”
齎擎:持送;携带。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四司六局》:“臺盘司专掌托盘、打送、齎擎、劝酒、出食、接盏等事。”《水浒传》第一回:“太尉 洪信 齎擎御书丹詔,一行人从上了路途。”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賷擎”。捧持。
引《三国志平话》卷上:“刘备賷擎詔赦,辞了元帅,引本部下军,往任城县东门。”
《水浒传》第五四回:“差了两个帐前统制官,賫擎书信,放开西门,投西夺路去了。”
⒉ 齎擎:持送;携带。
引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四司六局》:“臺盘司专掌托盘、打送、齎擎、劝酒、出食、接盏等事。”
《水浒传》第一回:“太尉洪信齎擎御书丹詔,一行人从上了路途。”
赍擎的网络释义
赍擎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拿东西给人,送给
齌,持遗也。从貝,齊声。俗字作賫。——《说文》
共其财用之币齌。——《周礼·外府》
设道齌之奠。——《周礼·小祝》。注:“犹送也。”
受其将币之齌。——《周礼·小宗伯》
又齌皮、马。——《仪礼·聘礼记》
王何不以地齌周最。——《战国策·西周策》
赍钱三百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赍助(接济;资助);赍赏(赏赐);赍钱(持赠金钱);赍盗粮(赠送粮食给盗寇)
(3) 携带;持
行者齎。——《汉书·食货志》。注:“谓将衣食之具以自随也。”
齎盗粮。——《荀子·大略》
赍黄金千斤。——《战国策·齐策四》
赍叶入市。——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4) 又如:赍酒(携酒,带酒);赍带(携带);赍排(置办安排);赍刺(持名片往谒)
(5) 怀抱着
赍志没地,长怀无己。——江淹《恨赋》
(6) 又如:赍志(心怀大志);赍志而殁(心怀未遂的志愿死去);赍子(男性生殖器)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举
与翠叶并擎。——明· 李渔《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擎赍(拿着);擎奇(举,持);擎拳(举拳);众擎易举
(3) 支撑,承受住压力 。如:擎抬(支持);擎鹰走马(形容有钱有势人家逐猎玩乐的奢侈生活);擎天架海(比喻能担当重任);擎天(托住天。形容坚强高大有力量)
(4) 执持
今朝擎剑去,何日刺蛟回?——李贺《送秦光禄北征诗》
(5) 拱手 。如:擎拳(拱手);擎跽(拱手跪拜)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kia2 kiang2 [沙头角腔] kia2 [梅县腔] kia2 kiang2 [客英字典] kiang2 [台湾四县腔] kia2 kiang2 [陆丰腔] kiang3 kia3 [海陆丰腔] kia2 kiang2 [东莞腔] kiang2 [宝安腔] kia2 | kia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擎 | 渠京 | 羣 | 庚三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三等 | 庚 | 梗 | gieng/gyang | gʰĭɐ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