赃赎

zāng shú [ zang shu]
繁体 贓贖
注音 ㄗㄤ ㄕㄨˊ

词语释义

指退赃赎罪所上缴的财物。

词语解释

  1. 指退赃赎罪所上缴的财物。

    《旧唐书·职官志二》:“郎中、员外郎之职,掌勾诸司百僚俸料,公廨、赃赎、调敛、徒役,课程逋悬数物,周知内外之经费,而总勾之。”《明史·职官志一》:“照磨、检校,照刷文卷,计録赃赎。”《醒世姻缘传》第四二回:“那个官是肯听你辩的?追赃赎一般,叫你讨了保,一两限不完,上了比较;再比较不完,拿来家属寄监。”

引证解释

⒈ 指退赃赎罪所上缴的财物。

《旧唐书·职官志二》:“郎中、员外郎之职,掌勾诸司百僚俸料,公廨、赃赎、调敛、徒役,课程逋悬数物,周知内外之经费,而总勾之。”
《明史·职官志一》:“照磨、检校,照刷文卷,计録赃赎。”
《醒世姻缘传》第四二回:“那个官是肯听你辩的?追赃赎一般,叫你讨了保,一两限不完,上了比较;再比较不完,拿来家属寄监。”

赃赎的网络释义

赃赎

  • 赃赎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āng shú,是指退赃赎罪所上缴的财物。。
  • 汉字详情

    zāng [zang]
    部首: 401
    笔画: 10
    五笔: MYFG
    五行:
    仓颉: BOIG
    四角: 708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左形,右声。本义:赃物) 同本义

    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列子·天瑞》

    (2) 又如:赃仗(赃证);赃派(栽赃诬陷);栽赃(坐赃。把赃物或违禁物暗放在别人处,诬告他犯法);窝赃;追赃;分赃;退赃;销赃;赃品(赃物);赃银(赃款)

    动词

    (1) 贪污;行贿

    纳贿曰赃。——《广韵》

    南阳太守 韩昭坐赃,下狱死。——《后汉书·质帝纪》

    所在虏掠,赃各千万计,并斩之。——《魏书·世祖纪》

    (2) 又如:赃秽(贪赃纳贿);赃罪(贪污受贿罪);赃贿(贪赃纳贿)

    英文翻译

    booty, loot, stolen goods; bribe

    方言集汇

    ◎ 粤语:zong1

    宋本广韵

    shú [shu]
    部首: 401
    笔画: 12
    五笔: MFND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BOJNK
    四角: 7488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左形,右声。本义:用财物换回人或抵押品)

    (2) 同本义

    宋人以兵车百乘,文马百驷,以赎 华元于 郑。——《左传·宣公二年》

    其时传说也更加纷繁,说他可以赎出的也有。——《为了忘却的纪念》

    (3) 又如:赎生(购买生物来放生);赎票(出钱赎回被匪徒绑走的肉票)

    (4) 用财物脱罪或抵免过失

    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汉书·张骞传》。又如:赎刑(用财物抵免刑罚);赎命(以财物营救犯人,使脱免刑罚);赎锾(用钱赎罪;赎罪的金钱);赎钱(赎罪的钱);赎银(用以赎罪的银钱);赎绢(赎罪用的绢帛);赎庸(出钱以免除劳役)

    英文翻译

    buy, redeem; ransome; atone for

    方言集汇

    ◎ 粤语:suk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