赃贿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贪赃纳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谢幼舆 赃贿黜削,违弃其餘鱼之旨也。”一本作“ 赃贿 ”。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元礼 故胡人, 薛师 之假父,后坐赃贿,流死 岭 南。”《明史·孙丕扬传》:“ 江西 提学僉事 马犹龙 尝为刑部主事,定御史 祝大舟 赃贿,遂为庇者所恶。”
赃物。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 俊臣 聚结不逞,诬遘贤良,赃贿如山,冤魂满路,国之贼也。” 明 张景 《飞丸记·情恨兴师》:“若不振时,埋伏他回家的往来要道,若有赃贿,奔回时抢他些,与他闹炒一场。”
引证解释
⒈ 贪赃纳贿。
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谢幼舆赃贿黜削,违弃其餘鱼之旨也。”
一本作“赃贿”。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二:“元礼故胡人, 薛师之假父,后坐赃贿,流死岭南。”
《明史·孙丕扬传》:“江西提学僉事马犹龙尝为刑部主事,定御史祝大舟赃贿,遂为庇者所恶。”
⒉ 赃物。
引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三:“俊臣聚结不逞,诬遘贤良,赃贿如山,冤魂满路,国之贼也。”
明张景《飞丸记·情恨兴师》:“若不振时,埋伏他回家的往来要道,若有赃贿,奔回时抢他些,与他闹炒一场。”
赃贿的网络释义
赃贿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左形,右声。本义:赃物) 同本义
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列子·天瑞》
(2) 又如:赃仗(赃证);赃派(栽赃诬陷);栽赃(坐赃。把赃物或违禁物暗放在别人处,诬告他犯法);窝赃;追赃;分赃;退赃;销赃;赃品(赃物);赃银(赃款)
动词
(1) 贪污;行贿
纳贿曰赃。——《广韵》
南阳太守 韩昭坐赃,下狱死。——《后汉书·质帝纪》
所在虏掠,赃各千万计,并斩之。——《魏书·世祖纪》
(2) 又如:赃秽(贪赃纳贿);赃罪(贪污受贿罪);赃贿(贪赃纳贿)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贝,有声。本义:财物)
(2) 同本义
贿,财也。——《尔雅》
窃贿为盗。——《左传·文公十八年》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诗·卫风·氓》
商贾阜通货贿。——《周礼·太宰》。注:“金玉曰货,布帛曰贿。”
贿用束纺。——《仪礼·聘礼》。注:“贿予人财之言也。”
先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假货居贿。——《国语·晋语》
(3) 又如:贿交(以财物相交);贿货(财物);贿赂(财货)
(4) 贿赂的财物 。如:行贿;受贿
动词
(1) 赠送财物
孟献子聘于 周,王以为有礼,厚贿之。——《左传·宣公九年》
贿用周室之璧。——《穆天子传》
宋人重贿之。——《左传·襄公二十年》
(2) 又如:贿赠(以财物奉赠);贿谢(赠礼酬谢。亦指赠送或酬谢的礼物);贿币(赠送的礼物)
(3) 贪财 。如:贿求(以行贿手段营求好处);贿交(因贪图其财富而与之结交)
(4) 用财物买通别人
政刑驰紊,贿货公行。——《陈书·后主沈皇后传》
(5) 又如:贿免(用财物买通);贿嘱(贿赂嘱托);贿遗(行贿的财物);贿卖(收受贿赂,卖官爵,通关节)
(6) 受贿
居官必贿。——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非贿得之。——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污贿不饬。——清· 周容《芋老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