赃货

zāng huò [zang huo lang ji]
繁体 贓貨
注音 ㄗㄤ ㄏㄨㄛˋ

词语释义

用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财货。

词语解释

  1. 用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财货。

    《魏书·高道穆传》:“ 道穆 绳纠,悉毁去之,并发其赃货,具以表闻。”《南史·张永传》:“在 会稽 ,宾客有 谢方童 、 阮须 、何 达之 等窃其权,赃货盈积。”

引证解释

⒈ 用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财货。

《魏书·高道穆传》:“道穆绳纠,悉毁去之,并发其赃货,具以表闻。”
《南史·张永传》:“在会稽,宾客有谢方童、阮须 、何达之等窃其权,赃货盈积。”

汉字详情

zāng [zang]
部首: 401
笔画: 10
五笔: MYFG
五行:
仓颉: BOIG
四角: 708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左形,右声。本义:赃物) 同本义

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列子·天瑞》

(2) 又如:赃仗(赃证);赃派(栽赃诬陷);栽赃(坐赃。把赃物或违禁物暗放在别人处,诬告他犯法);窝赃;追赃;分赃;退赃;销赃;赃品(赃物);赃银(赃款)

动词

(1) 贪污;行贿

纳贿曰赃。——《广韵》

南阳太守 韩昭坐赃,下狱死。——《后汉书·质帝纪》

所在虏掠,赃各千万计,并斩之。——《魏书·世祖纪》

(2) 又如:赃秽(贪赃纳贿);赃罪(贪污受贿罪);赃贿(贪赃纳贿)

英文翻译

booty, loot, stolen goods; bribe

方言集汇

◎ 粤语:zong1

宋本广韵

huò [huo]
部首: 401
笔画: 8
五笔: WXMU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PBO
四角: 248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贝,化声。本义:财物)

(2) 财物,金钱珠玉布帛的总称

货,财也。——《说文》

二曰货。——《书·洪范》。郑注:“掌金帛之官。”

商贾阜通货贿。——《周礼·太宰》。注:“金玉曰货,布帛曰贿。”

司货。——《礼记·曲礼》

多货则伤于德。——《仪礼·聘礼》。注:“货,天地所化生谓玉也。”

假货居贿。——《国语·晋语》

患货之不足。

而货财寡。——《韩非子·五蠹》

贪于财货。——《史记·项羽本纪》

治行则货积。——《商君书·立本》

居为奇货。——《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货儿(货郎);货易(即贸易);货财(财物);货贿(金玉布帛,即财物)

(4) 钱币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易·系辞下》

先是汉川悉以绢为货。——《宋书·刘秀之传》

(5) 又如:货布(古代钱币名。王莽时所铸。又泛指货币);货贝(古代用贝壳作的货币);货法(货币流通的法令);货泉(王莽时货币名。亦指货币的通称)

(6) 货物,具有经济用途或者能满足经济上的某种需要的东西 。如:百货;送货上门;上等货;货真价实;货全部合格;发货;到货;卸货;装货;货包(货物包裹)

(7) 对人的贬称(多为詈语或玩笑语) 。如:蠢货;宝货;货头(货色,东西。多用于对人蔑称)

动词

(1) 买进,卖出

所货西洋珠。——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2) 又如:货卖(出售);货卜(卖卜;卖卦);货畚(售畚箕);货与(卖给;效力);货产(典卖财产)

(3) 贿赂

曹伯之竖侯鑐货筮史。——《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货贿(以财物贿赂官吏);货求(谓受贿);货赂(贿赂);货遗(贿赂)

(5) 购买 。如:货取(买进);货买(购买,采购);货籴(买进谷物)

英文翻译

goods, commodities, products

方言集汇

◎ 粤语:fo3

宋本广韵

赃货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