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愆

yí qiān [yi qian]
繁体 貽愆
注音 一ˊ ㄑ一ㄢ

词语释义

暂无释义

词语解释

  1. 见“ 貽諐 ”。

引证解释

⒈ 见“貽諐”。

汉字详情

[yi]
部首: 401
笔画: 9
五笔: MCKG
五行:
吉凶:
仓颉: BOIR
四角: 7386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台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赠送)

(2) 同本义

贻我彤管。——《诗·邶风·静女》

美人之贻。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唐· 韩愈《师说》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 赤壁云。—— 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古经传中诒、贻见互。 清· 郑珍说“贻”字皆汉后所改。如:贻饷(留赠);贻赠(馈赠,赠送)

(4) 遗留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

坐贻聋瞽。——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贻累(连累);贻笑(诒笑。被人讥笑);贻谋(留下的主意);贻厥(贻:留;厥:其);贻燕(给后世子孙留下安定的根基);贻臭万年(恶名留传后世,万世难除)

名词

贻贝属或有关属的海产双壳类软体动物 ,通常有一个卵形或长形贝壳,具一黑色角质层并依动物分泌的细丝状足丝附着在基层

英文翻译

give to, hand down, bequeath

方言集汇

◎ 粤语:ji4
◎ 潮州话:i5

宋本广韵

qiān [qian]
部首: 440
笔画: 13
五笔: TIFN
五行:
仓颉: HNP
四角: 213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心,衍声。本义:过错;罪过)

(2) 同本义

愆,过也。——《说文》

失所为愆。——《左传·哀公十六年》

不愆不忘。——《诗·大雅·假乐》

街亭之役,咎由 马谡,而君引愆。——《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愆锁(罪锁);愆戾(过失;罪咎);愆尤(过失,罪咎);愆忒(差错);愆罪(罪咎,罪过);愆殃(过失,罪恶);愆负(过失);愆过(罪恶,罪过)

(4) 原因

泪出羞涩疼痛甚,大人肝肾虚风愆。——《医宗金鉴》

动词

(1) 违背、违反 。又如:愆忘(违反);愆面(久违,久未见面);愆位(未能坚守工作岗位,克尽职责);愆义(违反道义)

(2) 超过;延误

愆期。——《易·归妹》

冬无愆阳。——《左传·昭公四年》

不愆于素。——《左传·宣公十一年》

匪我愆期。——《诗·卫风·氓》

(3) 又如:愆亢(久旱);愆阳(阳气过盛);愆晴(久雨未晴);愆程(误了预定的旅程);愆悬(失期不至);愆候(失时);愆素(越过原来计划)

(4) 失掉,丧失

王昏不若,用愆厥位。——《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天时有愆伏。——宋· 沈括《梦溪笔谈》

(5) 又如:愆德隳好(丧失道义,破坏友好);愆伏(阴阳失调);愆和(失和)

(6) 通“骞”。亏,损

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诗·大雅·假乐》

苟伤廉而愆义。——陆机《文赋》

英文翻译

a fault, mistake, error, transgres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hin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kian1 yan1 [宝安腔] ken1 [客英字典] ken1 kien1 [海陆丰腔] kien1 [梅县腔] kian1 [台湾四县腔] kie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去乾仙B開平聲開口三等仙Bkhien/qyenkʰĭɛn